漫世界|多了这个字,讽刺画有了质的飞跃( 二 )


值得注意的是,个别“讽刺画”在造型和构思上已经具有“讽刺漫画”的特征,如:创作于十六世纪欧洲的《造钱工厂》(图四)、《马丁·路德的七个脑袋》(图五),以及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无题》(图六)、《顾全邦交》(图七)。这也是为什么说两者的界线有时是模糊的。
漫世界|多了这个字,讽刺画有了质的飞跃
文章插图
● 图四 | 《造钱工厂》 十六世纪
漫世界|多了这个字,讽刺画有了质的飞跃
文章插图
● 图五 | 《马丁·路德的七个脑袋》 讽刺马丁·路德的漫画 十六世纪
漫世界|多了这个字,讽刺画有了质的飞跃
文章插图
● 图六 | 《无题》 1907年7月29日 《时报》
漫世界|多了这个字,讽刺画有了质的飞跃
文章插图
● 图七 | 《顾全邦交》 1907年12月13日 《神州时报》
今天的讽刺漫画,讲究构思的幽默、含蓄,造型夸张,表现力强。“讽刺画”与“讽刺漫画”的区别,首先看构思,这是最大的不同。用幽默、含蓄的构思方法是讽刺漫画的主要特征。正如毕克官先生所说:“并非说古代凡讽刺者都是漫画。漫画不以内容是否讽刺为界线(它的特长为讽刺),界线在于构思方法,表现方法的特殊性(和幽默感)。”所以,他不称英国贺加斯的作品为漫画。理由是:“它们的构思方法仍属于一般绘画的构思方法,只不过选择了讽刺题材罢了。”
其次是造型。如果一幅讽刺绘画作品采用写实的造型,但构思含蓄、幽默,则认定是漫画。欧洲早期的漫画作品即是如此。(图八 )如果一幅讽刺绘画作品构思是直白表现,但在造型上采用了夸张的漫画式手法,则也可认定为漫画。很多早期的或在社会动荡期和革命斗争时期具有战斗性的漫画,为了起到宣传作用,多采用这种表现手法。(图九)我们不能单以造型来区别是否是讽刺漫画,但又不能放弃用造型来区别它们。构思与造型是判定一幅漫画的标准。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在讽刺漫画的发展历程中,“讽刺画”是“讽刺漫画”的前身。或者说,“讽刺画”是尚未成熟的“讽刺漫画”。两者应是前后关系。
漫世界|多了这个字,讽刺画有了质的飞跃
文章插图
● 图八 | 《幸福生活的道德根据》
阿德勒曼在晚宴上对客人说:请喝和吃吧!我们每喝干一瓶酒,都可以减少失业人员的数字
漫世界|多了这个字,讽刺画有了质的飞跃
文章插图
● 图九 | 《“战争病患者”的末日》 抗战漫画 张仃/画
“漫画”这个词出现以后,讽刺画也慢慢发展,逐渐由滑稽走向了幽默,使“讽刺画”不再直白;造型由写实走向了夸张,使“讽刺画”增强了形式上的表现力度。
幽默与夸张的融入,使“讽刺画”走向了“讽刺漫画”。虽然只多了个“漫”字,却是“讽刺画”一个质的飞跃。
来源/讽刺与幽默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编辑王虹
漫世界|多了这个字,讽刺画有了质的飞跃】壹点号漫世界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