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跟小拇指甲盖似的,瑞士SGS认证的优质主动降噪,极小真无线耳机( 二 )



背面 。
【电池|跟小拇指甲盖似的,瑞士SGS认证的优质主动降噪,极小真无线耳机】
充电仓侧面有配对用的按钮 , 按钮几乎是紧贴着机身 , 边缘处理严丝合缝 , 透着简约的高级感 。
耳机本体很小 , 其面板部分也就略大于成人的小拇指甲一圈 。 另外 , 缝隙极小 , 目测有很不错的防水性 。
迷你豆外壳覆有亲肤涂层 , 触感类似磨砂 , 这使得它不易“汗湿湿”或是“吸皮肤” 。 把它放入“耳甲腔” , 我觉得要比苹果、三星某些真无线耳机对皮肤更友好 , 更牢固 。
面板触控灵敏度适中 。 因体积明显小 , 会有一小部分被“对耳屏”阻挡 , 间接影响手指敲击时的准确性 , 需要一定的适应或是说“学习成本” 。 通常情况下 , 这不算是个事 。 但突发情况下 , 会可能再敲击两次时 , 不小心被敲了三次 。 所以说“迷你”虽好 , 但额外要求用户多些细心 。
支持开盖即连 , 非常省心 , 且回连速度也延续了该品牌一贯的快的特点 。
另外 , 假如你有两个支持APP的1MORE真无线耳机 , 你会发现在它们切换连接手机时 , 1MOREMUSICAPP也会随之极速响应切换 , 这速度我觉得还真是不错 。 有些惊到 。
通常情况下 , 迷你豆与手机的连接稳定性不错 , 但也偶有信号轻微不稳又很快顺畅的情况 , 另外 , 耳机与手机隔墙且距离明显远时 , 稳定性还会进一步降低 。 这部分感觉 , 我是觉得稍落后于airpodspro 。

对比索尼WF-L900(LinkBuds) , 两者个头综合来看差不太多 , 主要区别是索尼那个充电仓更厚 。
总之 , 这俩都是目前真无线耳机中 , 超小体积的代表 。

耳机本体 , 个头也相差不多 , 但索尼LinkBuds扬声器单元外露的缘故 , 视觉上会给人更长一点的感觉 。
这俩耳机在佩戴入耳时 , 各有各的触感 , 没法说谁更舒服 , 但基于习惯的原因 , 万魔迷你豆会更快的让耳朵适应 。
迷你豆的标配耳套 , 出于音质和耳机导管设计的原因 , 被设计的略微偏小 。 对一些耳洞稍大的人来说 , 虽说也能戴好 , 但建议尽量塞得深一些 , 这会提升降噪和低音效果 。
我后来又试戴了L规格的“大套” , 发现它比M套更适合我 , 于是测评后期基本都是用L套了 。 对了 , L套比M套有更多的低音量感 , 但同时也略微弱化了中高音解析 , 这一点可能需要用户斟酌 , 或是具体感受 。 如果你平日里对纯音乐、女毒很在意 , 那M规格确实非常合适 , 反之 , 像男声、嘻哈、摇滚等略偏厚实暴力的曲目 , 那较大的L套会带来更饱满醇厚的氛围 。
迷你豆的L套和常见的HIFI耳塞同规格耳套对比 , 也是略偏小的 , 所以我估计大多数人都能塞入它 。
至于S套 , 绝对是小耳洞用户的福音 。

迷你豆和前不久推出的Pistonbudspro(200元出头)、同一系列comfobudspro(舒适豆降噪版)都是带有主动降噪的 , 不同的是它比Pistonbudspro在降噪方案上 , 裂化出了“深度降噪”和“舒适降噪” , 另外 , 对比comfobudspro , 迷你豆的降噪方案与之差不多 , 但命名却有不同 , 前者是“强档降噪”和“均衡降噪” 。
以上这三个ANCTWS , 都保留有1MORE主打且擅长的“抗风噪”功能 。
迷你豆的抗风噪效果令我很满意 , 亲测电单车出行 , 一路大风 , 开启后 , 原本“呼哧拉拉”的风噪 , 变成很轻柔稳定的“呼”声 , 此时也有一定的噪声降低效果 , 总体上很实用 , 很适合骑行 。
“通透”模式 , 体验优良 , 即便还没有完全还原真实世界 , 但也八九不离十了 , 另外 , 它没有特别强化环境声中某些频段的能量 , 也因此显得更自然 。 相对的 , 索尼通常会把外界人声频段的响度单独拎出来提升下 。 不过 , 这也正常 , 毕竟不同厂商对产品的某些功能有着不同的场景理解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