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净利润增近70%,“大秀肌肉”的小米应该被重估了?( 三 )


2019年-2021年 , 近三年 , 小米AIoT连接的设备数量分别为2.35亿台、3.25亿台、4.34亿台 , 增速分别为38%、33% , 保持着30%左右的增长速度 。 按照此增速 , 2022年 , 小米AIoT连接的设备将超5亿台 。
2019年-2021年 , 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小米AIoT平台设备的用户数分别为410万台、620万台、880万台;2019年-2021年 , 小米的全球MIUI月活用户从3亿增长至5.1亿 , 2021年全球净新增MIUI月活用户达到1.13亿 。
这些都佐证着小米的智能产品生态在市场的受欢迎程度 , 小米已经是全球最大消费类AIoT物联网平台公司 。
然而遗憾的是 , 资本市场的反应 , 却称不上热烈 。 2018年上市以来 , 小米经历了大起大落 , 目前总市值为3687亿港元(约3005.27亿人民币) 。
究其根源 , 是市场对于小米的估值逻辑 , 仍然停留在昔日“硬件公司”的模板中 。 叠加近期以来 , 中概股表现较低迷、国际大环境 , 引发了港股相关公司的下挫 , 继而影响估值中枢下移 。
目前 , 小米的市盈率为15.59倍 , 资本市场上 , 硬件公司的市盈率大概10-20倍左右 , 这与小米当前的市盈率相吻合 。

不过 , 伴随着小米互联网业务增长和AIoT万物互联生态的逐步成熟 , 小米硬软实力持续增长下 , 昔日的估值逻辑对于小米来说 , 或许有些过时 。
以全球知名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苹果来看 , 苹果目前打造了一种“产品生态”模式:不单独依赖iphone手机产品 , 而是借助耳机、音响等套系智能产品和软件服务 , 构建一个高用户粘性的产品链 , 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影响力和盈利水平 。
目前苹果公司的市值达2.7万亿美元 , 市盈率达27.62倍 。
对比来看 , 小米的AIoT万物互联生态 , 相较于苹果的“娱乐全家桶” , 覆盖的生活场景还要更广 。 并且 , 小米与苹果相比 , 小米还具有苹果所不具有的大众市场 。
小米所做的产品包括两条线 , 大众品牌和高端市场 。 高端市场满足高净值用户需要时 , 大众品牌眼于80%用户的80%需求 , 80%用户意味着将更加贴近消费者 , 80%的需求意味着更贴近消费者的刚需 。
纵观市场 ,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购买苹果的产品 , 小米的性价比 , 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刚需 , 使得小米更加有消费者属性 。
小米与苹果相比 , 小米的成长性更高 , 所以说 , 雷军对标苹果不是夸夸其谈 , 而是有理可据 。
此外 , 所有的互联网科技企业都有一个共识 , 未来的竞争是科技实力 。 不管是互联网业务增长 , 还是护城河生态的加固 , 都需要小米在科研上加大投入 。
“技术为本”是小米的三大铁律之一 , 2021年 , 小米的研发投入达到132亿元 , 同比增长42.3% 。 纵观2017年-2021年5年时间 , 小米的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达43% 。 雷军同时表示 , 未来五年将持续加码研发投入 , 预计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 。

科技研发的顶端是科技人才 。 对于人才 , 小米渴望至极 。 据了解 , 小米设立了百万美金年度技术大奖 , 用于奖励科技创新 , 该奖项至今已连续评选3年 , 体现了小米对于人才和科技创新的重视 。
一番投入下 , 小米的科研成果也频现 。 据了解 , 小米12Pro搭载了小米自研的专业影像芯片“澎湃C1”以及充电芯片“澎湃P1” , 手机性能大幅提升;MIUI13实现了系统级全链路反诈功能 , 小米12系列也成为行业首款自带反诈功能的高端旗舰 。
“AIoT”生态不断加固 , 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 , 为小米未来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成长性 。
在财报发布后 , 小米集团宣布 , 以100亿港元在公开市场进行回购 。 回购不仅是小米给予市场投资者的信心 , 更是小米对于未来成长的坚定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