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本|藤本树的话题新作从何而来,又真的有“电影感”吗?( 四 )


创作成为沉溺过去逃避现在的行为 , 反而令自己该面对现实时精神格外脆弱 。 优太将自己对制作电影的痴迷 , 归结于先前几次遭受现实创伤后产生的逃避心理 , 所以一旦再次遭受现实打击 , 就无法再接受继续创作的自己 。
藤本|藤本树的话题新作从何而来,又真的有“电影感”吗?
文章图片

故事的结尾 , 当心灰意冷的中年优太把电影送回基地 , 却在基地见到了年轻的绘梨——原来绘梨真的是吸血鬼 , 原来她会死后重生 , 然后通过优太拍摄的电影了解过去的自己 。 突然的奇幻展开 , 让绘梨的身份再次发生了一次转换 , 从神秘到实在再到崇高——绘梨是优太创作的缪斯女神;是优太创作所记录的对象;更是优太作品的观众 。
藤本|藤本树的话题新作从何而来,又真的有“电影感”吗?
文章图片

当现在的优太和过去的绘梨、现在的绘梨和过去的优太分别同处一格 , 无论这四人在收看的是陌生的电影、自己的过去还是消失的爱人 , 透过那种和创作之物产生联系的微妙情感 , 藤本树传递了自己对于创作的最后一层告解:创作是面向观众和未来所进行的对话 。

每次观看都能见到你……即便多少次忘记你;但又能无数次想起你;这不是非常美妙吗?
藤本|藤本树的话题新作从何而来,又真的有“电影感”吗?
文章图片

如果说 , 藤本树的上一个短篇《蓦然回首》对应了艺术家初识创作的状态 , 那么这一次 , 《再见绘梨》就对应了艺术家进入创作世界之后(尤其开始叙事之后) , 藤本树对于 “为什么要创作”这一难题自我诘问的过程 。
而以电影拍摄为题材 , 不仅是因为他痴迷电影艺术;在主题上 , 实拍电影也因为带有更强的纪实性 , 使得主角优太面临的“如何处理现实与创作的关系”苦恼显得更加切实 。
表现:工于心计的漫画创作 , 回归图像的阅读快感
《再见绘梨》延续了藤本树此前的绘画风格:用大面积的各种灰色和稀疏的短线表现光影;角色面部比主流日漫更写实 , 缺乏夸张的表情 , 即便在呐喊 , 嘴巴往往也只会张开一半;身体姿态缺乏运动感 , 并不帅气——结合叙事 , 给人一种僵硬和荒谬的感受 。
藤本|藤本树的话题新作从何而来,又真的有“电影感”吗?
文章图片

第102页 , 它不是pose , 也不像任何动作的开始或结束 , 更像拍摄中随便一帧
许多读者因为藤本树的漫画经常超乎预期 , 称他为“精神病人” , 但正如上文所说 , 藤本树通过页面组合等手法 , 擅长有意识地“突然袭击”——倒不如说他的创作理念非常工于心计 。
在许多称赞(或批评)藤本树漫画表现的言论中 , “电影感”这个词被屡次提及(“感觉藤本树在拍电影”“感觉自己在看电影”“藤本树你什么时候拍电影”) 。 但藤本树创作的明明是漫画 , 面向的也是漫画读者 ,这种媒介认识上的“错位”是怎么产生的呢?
首先无法否认的是 , 电影是他此次创作的灵感和课题 , 很可能是他的创作初衷 。 如上文所述 , 《再见绘梨》有大量戏仿电影特性的特性 , 几乎每一个格子都能被解读成镜头的“化身” , 相似的构图提醒我们客观拍摄的纪实性和一致性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