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到底吃还是不吃——何日辉( 二 )


所以 , 在以上3个主要因素的联合作用下 , 患者的情绪明显改善 。而个体思维的性质和情绪的性质是相一致的 , 这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 。患者的情绪好起来了 , 自动就进入了正性思维 , 容易往积极的方向想 , 进入良性循环 。甚至有的患者会非常开心 , 简单地认为:我的抑郁症终于康复了!所以 , 从表面看来 , 患者似乎是吃了药之后就好起来了 , 但其实不全是药物的功劳 。但在现实中 , 很多家长只看到表面的事实 , 孩子吃了药后病情有所改善 , 便以为孩子的病只要交给医生和药物就可以了 , 而不对自身的教育方式进行深刻反省 , 这是极其错误的!往往 , 孩子在后续又遇到一些负性刺激 , 心理创伤再次被激活或者加重 , 或者孩子病情好转后 , 家长再次对孩子施以高压 , 孩子就很容易复发 。复发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往往是重大的打击 , 很多患者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并没有康复 , 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 , 进而感到希望破灭、陷入绝望 。所以 , 抑郁症复发的病情通常比此前更重 , 患者甚至会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 。所以 , 如果患者服用抗抑郁药后 , 情绪症状明显改善 , 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积极进行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 , 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 , 令药物治疗的效果更加稳定 , 有助于帮助孩子实现真正的康复!

抗抑郁药到底吃还是不吃——何日辉

文章插图
为什么要花一大段笔墨对上述问题详细说明呢?是想让广大的患者家属必须看清事实背后的真相 , 不要掉以轻心 。而且 , 家长们有了上面的认知前提后 , 再去了解抗抑郁药的相关信息时 , 就能更加理性了 。
这3种新药效果如何?
传统抗抑郁药物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和四环类抗抑郁药物;新型抗抑郁药物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取抑制剂(SNRIs)、去甲肾上腺和特异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NASSAs) 。目前 , 临床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为主 , 应用也最广泛 。比如 , 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及氟伏沙明就是最常见的SSRIs类药物 , 被称为抗抑郁药物的“五朵金花” 。
至于不同药物的特性和原理 , 这比较专业 , 是临床精神科医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 非专业人士大概有所了解即可 , 不必太过深究 。不过 , 近几年有几种最新的抗抑郁药在患者、家属群体中引起关注 , 在此着重介绍一下 。它们分别是:阿戈美拉汀、艾司氯胺酮和医用大麻 。
随着对生物节律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 研究者发现生物节律的紊乱可能是抑郁症的致病原因之一 。因此 , 调节生物节律成为抑郁症的治疗手段之一 。阿戈美拉汀就是其中的代表药物 。它是一种褪黑素类似物质 , 具有抗抑郁、抗焦虑及调整睡眠周期循环节律的作用 。
阿戈美拉汀 , 有研究将该药物与其它类型的抗抑郁药物进行对照研究 , 发现该药物起效较快 , 促进睡眠的效果更明显 , 且不良反应、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较小、耐受性良好 , 同时无撤药反应 。我国于2014年正式批准该药在临床使用 。所以 , 整体而言 , 阿戈美拉汀对于生物钟紊乱、失眠问题更突出的抑郁症患者来说是个较好的选择 。不过 , 现阶段学术界对该药物的研究与报道较少 , 缺乏长期随访和未成年人患者服用后的临床数据 , 所以临床应用并不广泛 。而且 , 研究表明阿戈美拉汀有肝毒性风险 , 活动性肝病、肝硬化或存在肝损害潜在风险的抑郁症患者应谨慎使用 。所以 , 由于抑郁症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 , 到底具体患者能不能用阿戈美拉汀 , 家属和患者遵循医生的经验和意见即可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