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神舟十三号返回打开1个降落伞,美国是3个,我们技术不成熟吗?( 二 )


这样的话 , 单伞的重量就会大大增加 , 同时必须配备的引导伞、主伞、备用伞的伞衣、伞绳、连接吊带等的尺寸和重量也会大大增加 。 这样不但会对伞体的材料强度有更高的要求 , 而且由于伞体完全张开的面积和伞绳的长度的增加 , 会增加更多不确定性因素 , 反而不得利于减速和航天员的安全 。 因此 , 从某利意义上来说 , 美国之所以不采用单伞 ,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返回舱太重 , 单伞不能满足需要 , 而且单伞的现有质量水平 , 根本不能满足需要 。

另外 ,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得考虑 , 那就是美国返回舱的着陆地点 , 与我国、俄罗斯选择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不同 , 而是选择在海面上 , 之所以这样做 , 并不是代表美国的技术有多先进 , 而是他们与我国在返回舱着陆时擅长的领域不同 , 美国返回舱气囊浮力和充气系统比较完善 , 着陆时依靠海水的缓冲 , 可以不用反推火箭进行最后的减速 , 对垂直下落的速度控制要求较低 。 而我国在陆地着陆的控制方面 , 技术比较先进 , 不需要考虑海面搜救的难度以及出现舱体漏水的问题 。

由于美国返回舱多数选择在海面上着陆 , 由于海面上的风普遍要比陆地上大 , 降落伞不能完全撑开或者伞线被风吹得缠绕在一起的情况也偶尔会发生 , 那么使用多伞降落 , 就可以将风险进行分摊 , 一旦一个降落伞出现问题 , 那么其他的降落伞也可以进行弥补 。

【神舟|神舟十三号返回打开1个降落伞,美国是3个,我们技术不成熟吗?】综上所述 , 我国采用单伞实施返回舱减速 , 并不比美国的多伞技术落后 , 而是在返回舱重量优化到最小时采用的最安全、最高效的方案 , 发生伞体打不开或者线体缠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而美国由于返回舱重量太大 , 又只擅长在海面上降落 , 单伞技术不能实现安全着陆 , 所以只能被迫采用多伞技术来实现减速 , 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