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小米从不回头( 二 )



2015年 , 小米 Note 系列首次将定价上探至3000元价位 , 而3299元的顶配版 Note 一度承载着小米冲击高端的野望 。 不过上市前期 , 小米却主动下调发售价 , 将价格天花板钉死在了2999元 。
一年后 , MIX 系列携全面屏问世 , 并理所应当地步入3000元殿堂 , 但MIX全面屏、全陶瓷机身等超前的设计在落地量产时 , 也带来了远超当时行业水准的超高工艺难度 , 从而限制了这款手机的市场表现 。
客观地说 , 主动追求超前和技术先锋性 , 让小米付出巨大学习成本 。 这种对硬件和参数的追求 , 很大程度上帮助其度过了手机行业群雄割据的草莽年代 。 当然 , 如同每个人一样 , 过往的成长方式和境遇 , 必会在日后的选择中留下挥之不去的惯性 。
小米“高端三代”的对与错虽然围绕\"小米冲击高端\"展开的讨论从未止息 , 但真正吹响小米高端化号角的 , 是2020年发布的小米10 , 这款集骁龙865、1亿像素四摄、三星定制AMOLED于一体的机型 , 无疑是小米既往堆料逻辑的巅峰 。
相较于前述略带试水意味的几款产品 , 小米10问世之时 , 小米已将高端化锚定为长期战略 , 毕竟当时手机赛道增量市场已然不再 , 用户换机意愿开始降低 , 高端化成为行业内很多品牌的必然选择 。
小米10系列产品除了延续顶级配置外 , 各项升级也更加偏重于那些纸面上看不到 , 却又能切实提升用户体验的部分 。 比如 , 小米10没有和一般采用双扬声器的手机一样 , 将听筒作为扬声器音腔 , 而是在手机顶部独立做了一个和底部大小一样的扬声器 , 让手机能够呈现出同样声量大小、更加身临其境的立体声 。
正因如此 , 小米10的“堆料”并非小米对过去经验的简单路径依赖 。 相反 , 更像是小米对于高端市场需求的探索 。 而小米似乎也从过去冲击高端之路上汲取了经验教训 , 跳出硬件寻求多元化竞争 , 不再将规格参数当成机型的核心竞争力 , 权当迈入高端门槛的硬件\"通行证\" 。 至此 , 小米踏上了一场关于修补与升级的旅途 。

高端化带来了新的挑战 。
小米的品牌建设初期存在一个短板 , 那就是小米过去出货及营销重心均位于线上 , 而用户一旦脱离线上媒介 , 便很难同小米品牌产生交互 。 而这种全渠道触点的缺失 , 不仅使小米传播脉络较为垂直 , 亦很难通过线上、线下的协同营造品牌调性 。
为此 , 高端战略发布同年 , 小米加速了线下布局 , 逐步清晰的商业模型使得小米之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国范围内相继突破1000、5000门店数量大关 。 与此同时 , 在核心城市打造具有地标意义全场景Mall店之余 , 小米也在下沉市场打了一场“消灭空白县”之战 。
小米补全线下实体能力 , 不仅为其拓宽了出货渠道 , 接触到了全社会有不同购买习惯的更多消费群体 , 也补足了小米销售模式中相对缺乏的“场景”要素 。 统一风格的小米之家 , 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建立了直观的品牌视觉调性和真实的品牌信任感 。

线下小米之家
由此可见 , 高端化战略实施的三年以来 , 小米正有意识地摆脱过去的刻板印象 。 在此期间 , 小米品牌认知得到改善 , 高端机型认可度也逐渐提升 。 到去年末 , 雷军喊出\"对标苹果\"时 , 标志着小米高端化从查漏补缺到向上升级的分水岭 。
准确地说 , 小米提到苹果 , 与其说是对标 , 不如说是学习 。 在智能手机初期 , 产品设计依赖键盘、触摸笔时 , 乔布斯便以简洁的\"滑动\"颠覆了业界思维 。 而当下 , 无论刘海屏、全面屏 , 还是升降摄像头、屏下摄像头 , 均很难再刷新大众认知 。 这使小米开始有意识地思考 , 人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科技产品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