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什么人会在漫展上掏二次元名片?( 二 )


在这样多方面的原因下 , 《偶像大师》的粉丝们 , 成为了二次元圈子里最广泛拥有制作个人名片并互相交换习惯的群体 , 甚至成为了如今整个日本文娱世界里唯一保留着名片文化的群体 。

大家在漫展上 , 周边商店中 , 名片交换会 , 甚至某次旅行的偶遇中 , 彼此看着对方身上的《偶像大师》周边 , 确认过眼神后 , 试探性的问道:
“请问 , 有兴趣交换一下名片么?”
共同的社群文化代替了社交辞令和找话题的步骤 , 大家在名片教官过程中相视一笑 , 接下来是多聊一会结伴共路 , 还是各自回家网上再聊 , 一切都是自由而温和的 。

前文我们说过 , 杰尼斯事务所的女性粉丝同样也有交换名片的习惯 。
事实上 , 她们才是名片文化的创造者 。
在上世纪后半叶 , 出生于美国的约翰尼·喜多川在日本走出他娱乐巨头的第一步 。 由他创建的艺人公司“杰尼斯” , 在模仿宝冢歌剧团的模式下 , 几乎从无到有创造了日本的男性“偶像”文化 。

而杰尼斯偶像的女性粉丝们 , 则堪称“偶像粉丝”文化的源头 。
她们身在日本经济最为飞速发展的时代 , 经济独立 , 无心恋爱 。 比起那些需要互相迁就和花费心力的谈恋爱 , 追星和养成小偶像可舒服多了 。
毕竟 , 在这个商业机制里 , 你投入多少 , 就能看到多少回报 。

而为了在这些自己的小圈子里获得更加舒适的体验 , 以及明确的分配偶像那些限定的资源 , 这些粉丝们又组合成了多种文化和群体 。
内部抽选的门票 , 由粉头层层管理的应援会 , 特殊的观众应募制度 , 名片文化 , 担当和同担拒否等偶像粉丝术语 , 乃至于我们最爱说的“DD”(誰でも大好き) 。
这些活动和术语 , 最早都源自这个群体 。
她们将偶像的粉丝活动推进了一个规范化的时代 , 也让官方获得了更舒适的受益体验 。
直到时代的车轮 , 狠狠的碾过 。

随着网络和媒体的进步 , 最早那种集中在线下剧场的小群体偶像模式被劈天盖地的电视宣传冲的七零八落 。
AKB系偶像带动了男性偶像的市场 , 并将大家的精力拉到了买更多的专辑 , 买更多的握手券 , 以及公开攀比更多的曝光上 。
偶像厨们从此不再需要一群粉丝集中在某个场合 , 互相用最原始的名片交换联络方式 。 一起聊只有剧场里才能看到的演出 。
有那种时间 , 不如多听几遍歌 , 然后打工去买握手券 。

而就在这样的一个时代 , 因为需要线下游玩街机游戏 , 以及地理定位手游的《偶像大师》玩家们 , 阴差阳错的因为自己独特的线下交流需求 , 将这份文化保留了下来 。
更幸运的是 , 作为一个二次元偶像企划 , 其在粉丝后援团 , 偶像精力 , 亲笔签名这些血腥商法以及粉丝撕逼的可能性上 , 是大大比不过三次元的 。
正是因为这些巧合 , 才让《偶像大师》成为了名片文化在偶像文娱圈最后的传承者 。

什么样的人会在漫展上掏出二次元名片互相交换?
当然是最深爱着这些女孩与二次元的人啊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