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拜雅新品FREE BYRD,我的蹭听党引路人又回来了( 二 )



而这时期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DT1770PRO和DT1990PRO这两款白牙的中端型号 。 这固然一方面是因为无论是定位还是素质上都要比之前的DT990、DT880更上了一个档次 ,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那时候我的随身装备用的是转盘+解码+耳放的“三明治”捆绑 , 虽然离上台还是有相当一段距离 , 但总比直推要好上一点了 。
这也使我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装备上的局限 , 所以在后续选择自己HiFi装备的扩充 , 以及蹭听对象时都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
二、而立之年——DT240PRO、Aventho wireless时间一晃就到了2018、2019年了 , 随着HiFi入烧一段时间后 , 开始有了自己的听音观之后 , 自然也就不再像以往那么不知天高地厚了 。 因此即便还是在不断蹭听各种HiFi装备 , 但确实要比以往变得更加踏实些了 。
但在听更多不同类型、厂家的产品同时 , 还是对拜雅的产品心心念念的 , 所以接着当时的新品DT240PRO巡回 , 以及后来的Aventho wireless无线版阿凡图的巡回比赛机会 , 又重遇了拜雅 。

DT240PRO是我接触过的拜雅产品中 , 最不像拜雅的 。
我当时的主力大耳是森海HD380PRO , 而DT240PRO虽然同样挂着监听之名 , 但它却更像一款以便携出街使用的杂食向大耳 。 而且在调音风格上 , DT240PRO也不像以往拜雅大耳给人的解析高到数毛的程度 , 反而更注重乐感的表现 。
其实这也很符合我自己的转变——初烧的时候 , 总喜欢那种一耳朵听起来特别高清 , 动态瞬态都十分出彩的风格 , 听歌的时候也不会将注意力放在音色是否好听 , 反而钻牛角尖似地死抠各种细节 。 但当听多了之后 , 反而渐渐明白为什么很多资历深的烧油往往更关注整体的氛围 , 以及音色的美感 。 不过这也难怪 , 毕竟对美丽事物的鉴赏 , 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 只有各种口味都尝过了之后 , 才会懂挖掘它背后真正值得欣赏的点在哪 。

所以到了Aventho wireless时 , 我就不再是死抠它的细节表现如何了 , 而是更多去探寻它的产品背后设计逻辑 , 以及各种配搭组合上的挖掘 。
Aventho wireless确实是我很喜欢的一款产品 , 以至于后来知道这款产品停产后 , 也倍感惋惜 。 因为Aventho wireless不仅声音素质、乐感的平衡与其价格定位紧密结合 , 同时本身既有着古典、传统的造型 , 但又迎合了日后消费市场对于无线音频产品的需求 。

虽然在当时来说 , Apple Music以及其他的云音乐还不成熟 , 但是用户对于蓝牙无线取代传统有线的趋势已经形成 。 但与此同时 , 当时的蓝牙无线音频传输技术却还是处于一个瓶颈期——aptX普遍不受待见 , 以及LDAC还不普及 , 所以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对于应该跟随潮流转向蓝牙无线 , 还是继续坚守传统有线耳机而摇摆不定 。
但也正因为这样 , 所以反倒更乐意去进行各种的尝试 , 包括特意对比Aventho wireless自带的蓝牙模块 , 以及使用海贝W5将传统有线转无线的效果进行了对比 。
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 所以DT240PRO和Aventho wireless的巡回比赛 , 我得到了拜雅官方的垂青 , 都获得了不错的奖项 。
三、现在与未来——FREE BYRD当然 , 拜雅并不是从Aventho wireless以及同期的Amiron才开始尝试涉足蓝牙无线耳机 , 在更早之前 , 拜雅就已经推出并被我蹭听到了Byron BTA以及Byron BT这两款当时还是很主流的挂颈式蓝牙耳机 。

不过在当时即便是像Byron BTA这样定位高端的蓝牙无线耳机 , 依然很大程度受制于蓝牙传输带宽以及蓝牙音频编码技术而很难跟HiFi沾上边 。 虽然在之后的几年里 , 越来越多的HiFi厂家都在尝试让蓝牙耳机变得更加HiFi , 但真正让这个“期待”变成现实的 , 还是要到最近1、2年才真正有了突破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