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超能课堂(318):那些已经或正在消失的主板接口( 二 )


AGPAGP插槽(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是在PCI总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主要针对图形显示方面进行优化 , 专门用于显卡 。 其1.0版本诞生于1996年 , 在PCI 2.1规范基础上扩充和加强 , 工作频率为66MHz , 工作电压为3.3V , 1X和2X的最大数据传输速度分别为266MB/s和533MB/s 。

图:最靠近CPU的是AGP 2X插槽
由于图形技术的飞速发展 , AGP 1.0版本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带宽需求 , 很快便有了AGP 2.0版本 , 也就是AGP 4X 。 1998年推出的AGP 2.0版本中 , 工作电压降低到1.5V , 频率仍然为66MHz , 最大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到了1066MB/s 。 到了2000年 , AGP 3.0版本出现了 , 工作电压降低到0.8V , 可以兼容1.5V , AGP 8X最大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到了2133MB/s 。 不过AGP插槽仅支持单一设备连接 , 无法实现多卡互联扩展 。
AGP插槽一般位于最接近CPU的扩展槽位置 , 与现在通常插显卡的PCIe x16插槽类似 。 AGP插槽会有卡扣 , 与ISA和PCI插槽也不在同一水平位置 。 另外AGP插槽有一定的兼容性 , 比如支持AGP 8X的显卡也能插入AGP 4X插槽中 , 只不过带宽会减半 , 会影响显卡的性能 , 但是不能插到AGP 1X或2X插槽里 。
在原有的AGP插槽基础上 , 为了满足显卡越来越高的供电要求 , 在1999年衍生出一种名为AGP Pro的插槽 , 比普通AGP插槽更长 , 不过可兼容AGP 4X显卡 , 最高可提高110W供电 , 对散热方面也有相应的要求 。 当时部分高端主板上可以看到这种插槽 , 支持这种接口的一般是专业显卡 。
AMRAMR插槽(Audio / Modem Riser)是英特尔开发的一种扩展槽标准 , 定义了支持音频及调制解调器功能的扩展规范 。 由于这类型扩展卡是由接口、模拟电路、解码器、控制器和数字电路等组成 , 而数字讯号和模拟讯号之间容易相互干扰 , 英特尔将控制器和数字电路整合到芯片组的南桥中 , 其他则放置在扩展卡上 , 从而解决了讯号干扰的问题 。
AMR插槽最早见于集成设计的先驱i810芯片组 , 通过其南桥芯片ICH中整合了AC'97控制器 , 搭配AMR扩展声卡就能实现完整的软件音效 。 如果搭配Modem扩展卡 , 数据运算则由CPU完成 , 扩展卡负责转换工作 。 采用AMR插槽的扩展卡在功能上十分有限 , 而且主板需要相应的驱动程序以及BIOS代码的支持 , 所以厂商提供的产品都很少 。
CNR
图:最左侧为CNR插槽CNR插槽(Communication Network Riser)的思路和AMR插槽是一样的 , 不过设计更为完善 , 扩展的功能也更为丰富一些 。 虽然AMR插槽和CNR插槽在外观上较为相似 , 但彼此之间并不兼容 。
无论是AMR插槽还是CNR插槽 , 都缺乏市场支持度 , 大多都成为了摆设 , 很快便消失在主板上 。
FDD进入21世纪以后 , 3.5英寸的软驱就不再是PC的标配了 , 更别说是5.25英寸的软驱了 。 在Windows操作系统里 , 看到的系统盘是C盘 , 相信不少用户都没见过A盘和B盘 , 因为这两个盘符对应的是3.5英寸软驱和5.25英寸软驱 。
如果翻开1999年或2000年的装机推荐配置 , 或许列表上还能看到3.5英寸软驱的身影 , 安装需要接入的就是主板的FDD接口 。 其外形和IDE接口有点相似 , 不过要更短一些 , 共有34个针脚 , 连接的排线也会更窄一些 。
IDE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 , 由CDC、康柏和西部数据等公司共同开发 , 有40针脚 , 诞生于1986年 , 到了90年代初开始用在PC上 , 一般常用于硬盘(HDD)和光驱(比如CD/DVD-ROM) 。 早期的IDE接口有两种传输模式 , 一种是PIO(Programming I/O)模式 , 另一种是DMA(Direct Memory Access)模式 。

图:内存下方较长的是IDE接口 , 较短的是FDD接口虽然DMA模式系统资源占用少 , 但需要额外的驱动程序或设置 , 因此早期接受程度比较低 。 不过随着数据传输速度的需求越来越高 , DMA模式执行效率较高的优势开始显现 , 操作系统开始直接提供支持 , 数据传输速度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 一个IDE接口能连接两个设备 , 并通过数据线和跳线帽决定主从盘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