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昀会几国语言,张若昀会说几国语言( 二 )


外表沙雕、内里热血,远看是喜剧、近看是正剧、回味是悲剧 。
整体风格在国剧中非常独具一格、很是难得 。
第三点 , 细节承载 。
诗会之上张若昀饰演的范闲,带着杜甫他老人家的七律名篇来欺负人 。
类似的桥段很多剧作都用过,异时空的女主唱“明月几时有”也好、欺负人家没读过李白也罢,本身并不新鲜 , 但《庆余年》拍得很细腻 。
几句诗的节奏,从范闲起笔,到宫人传递 , 再到二皇子品味,“浊酒杯”时酒杯恰好放下,镜头语言丰富、给了这段情节很饱满的支撑 。
此外特别值得夸奖的是张若昀的一手丑字 。
男女主真正相认的信物,也是这一手丑字:知道这首诗的人多,但字写这么丑的没几个 。
首先,很符合角色背景,“科幻”时空来的现代人 , 能写出这幅丑字已经很不错了 。
其次,很符合人物调性 , 比起千篇一律的美,宁可要独树一帜的丑 。
再次 , 很符合剧作质感,介于沙雕和反讽之间 。
这份丑特别符合剧作表象大大咧咧、神神叨叨、疯疯癫癫的没正形画风,但丑字所写内容 , 对诗作的真正认同又深藏苦心 。
同样,张若昀读碑文的一端,也拍得颇为可圈可点 。
他念着改变世界的诉求,穿行在卖糖葫芦、做小生意、走街串巷的普通人们之间,这熙熙攘攘的繁忙街景、以橱窗中凝固展览的形态出现 。
视觉呈现方式上很新鲜 , 也很有表现力 。
既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萧索,又有深藏功与名的朴素,还有大隐隐于市、被幸福环绕的普普通通的踏实满足感 。
让抽象的话语,和具象的群像,有了生动的连接点 。
第四点,人物角色讨喜 。
宋轶饰演范若若,男主角妹妹原本是一个很容易成为龙套的角色,但《庆余年》里她很讨喜 , 看热闹不嫌事大,热衷八卦事业并积极投身其中 。
说好了是才女 , 但可能拿错了饭圈粉头剧本?可可爱爱很有辨识度 。
李纯饰演的间谍花魁,在公堂之上受刑、一声不吭很是硬骨头,让人对这个吃得苦中苦的高级间谍角色 , 生出几分善恶判断之外的情愫 。
刘桦饰演的费老,三处师兄带着人喊“备药”,都很有看头 。
《庆余年》似乎是“戏保人”的类型,张若昀、郭麒麟搭档老戏骨不让人出戏、离不开人设的加持效果,算“捡了便宜”?
《庆余年》评分高达8,近期古装剧之最 。
然而,剧作的大优点之中也包含着诸多小疙瘩 。
槽点和瑕疵第一点,部分段子老套 。
比如王启年饰演的钱串子,骗范闲时信口拈来说自己妻子女儿如何惨,这边哭那边就被同事拆穿 。
这样没有创造力的段子,我以为五毛钱古偶里的花瓶女主才用 。
第二点 , 反转的逻辑缜密性不够 。
近期频繁有所谓“高能反转”,从《鹤唳华亭》到《庆余年》,从《利刃出鞘》到《误杀》到《吹哨人》 , 水平参差不齐,但没有真正的天衣无缝 。
别妄图用“反转”撬动意外效果了吧?请先将故事逻辑捋顺 。
第三点,领盒饭用力过猛,功能精准但体量超标、方式繁冗 。
有网友反感“滕梓荆死”,舒心酱个人觉得他成为白月光再死去 , 非常有必要 。
从情绪角度而言,“弄死白月光”从来就是编剧最好用的大招,越虐越有效果 。
从人物成长角度而言,滕梓荆之死给了范闲一个蹚浑水的充足充分的理由,让这个嬉皮笑脸的少年有了沉痛的色调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