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过中秋烤出热闹与温情( 二 )


近年来 , 烤肉造成的空气污染以及健康问题引发关注 。大肠癌患者十多年来一直位居岛内癌症人数的第一位 。但似乎什么都无法阻挡台湾人对中秋烤肉的热情,即便疫情肆虐,他们仍照烤无误 。2020年9月 , 桃园新都心生活文化协会连续第19年举办“万人封街烤肉”,不到3天报名上万人,比往年人数还要多 。台师大教授林保淳感叹道,“台北市开放数处地点 , 供市民享受烤肉之乐,桃园市中坜区万人封街,更是香飘百里、热闹滚滚” 。最近岛内疫情升温,但台南市有组织9月3日宣布,将召集1000人、每人缴费299元新台币“封街烤肉”,引发争议 。
一篇题为《烤肉:从生变熟的社交商机》的文章认为,烤肉是一种跳脱出日常生活的饮食方式,一方面烤肉的空间大多在室外 , 让人脱离了原有的日常生活空间,也增加烤肉本身的仪式感 。烤肉现场是“厨房”与“饭厅”的合体 , 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更容易达到“共食”的效果,联结起彼此的情感 。在烤肉过程中,参与的人一起经历了各个阶段的气味,结束后身上都一起变味了,“这种嗅觉让人产生集体性的感官经验与感受,进入交融的状态” 。文章总结认为 , 烤肉“由生转熟”不只发生在料理上,象征着人类文明的演化,也是一种关系的隐喻 。
台湾学者试图解读中秋烤肉蕴藏的“文化密码” 。开南大学信息传播学系助理教授赵哲圣分析认为,往好处想,中国人喜好热闹,在中秋时节迁移与聚散的流动中,我们找到自己的组织与文化相聚模式 。而从负面思考,烤肉的流行表明台湾人对节日的敏感度降低 , 过于同化的消费行为使大家少了心灵的差异或碰撞,“吃吃喝喝中 , 肥了肚子,忘却了中秋节最原始、围绕在月亮符号中的情与事”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