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与范蠡的故事视频 西施与范蠡的故事( 二 )


西施的生死之谜
吴国被灭之后,西施重新回到范蠡身边,两人一起泛舟五湖而去 。这个以喜剧告终的传说,比较符合中国民众的心愿 , 因此成为蔓延最广的传说,飘浮在优美的历史风景之中 。
西施的真切下落,应当与范蠡有密切关系 。反观他的踪迹,倒是相当清晰,没有多少可怀疑的地方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认为勾践的为人,可与之同赴患难,却无法共享安乐,因此向勾践辞职 , 在遭拒之后便收拾细软悄然逃走,乘舟浮海前往齐国领地,同时更改姓名 , 自称“鸱夷子皮”,在齐国海边开垦耕地,艰苦创业,父子俩治下大宗产业,没有多少时间,就积贮了数十万银两 。接着 , 他又拒绝齐国人的高官厚禄,散尽家财 , 随身携带少量珍稀宝物,悠闲自在地离去,在一个叫作“陶”的地方定居下来 , 自号“陶朱公”,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生活 。但司马迁的叙述,只字未提包括西施在内的任何女人 。人们只能假定西施就隐藏在他身后,成了他的空气和呼吸 。
勾践后悔未能及时下手,放走了相国范蠡,便立即下令捕杀大夫文种,以免夜长梦多,由此彻底剪除了越国的两大功臣 。而另一方面,他又在远郊封了一块名叫“苦竹城”的狭长土地,赐给流亡者范蠡的儿子 , 借此向世人摆出“公正无私”的姿态 。勾践的伪善和心机,远在吴王夫差之上 。
然而,随着疑古风气的蔓延,“西施被杀说”近年来变得甚嚣尘上 。一些学者援引《吴越春秋》的记载“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来证明西施的悲剧下场 。这里的“鸱夷”,指的是一种皮革制成的袋子,整句话的意思是,吴国灭亡后 , 越王把西施投人江里,让她随着装她的皮囊一起漂浮着消失 。西施在吴亡后被自己的祖国所杀 , 乃是民间史学家的基本判断 。
西施被杀害的情形,与伍子胥之死有着惊人的相似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记载说 , 吴王夫差赐死伍子胥之后,又“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 。”所以民间给伍子胥起了一个“鸱夷子”的别名,借此暗示他的悲剧性归宿 。
我们不知道范蠡此时所持的立场 。我们只能假定他满腹隐衷而无法言说,无力为西施公开抗辩,更不敢动用权力展开营救 , 只好眼睁睁看着越国女英雄、自己的秘密情人惨遭杀害 。有人认为范蠡之所以自号“鸱夷子皮”,乃是为了纪念壮烈蒙难的西施,的确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推断 , 而“子皮”很可能就是西施的真正本名 , “皮囊里的子皮”这个名字,隐含着范蠡的无限伤痛和恨憾 。在逃出勾践的势力范围之后 , 他才有了公开悼念西施的凛然勇气 。
在西施被杀的铁幕后面
尽管西施被杀已经成为世人的共识,但对杀她的原因,却很少有人问津 。而这才是本文需要探査的真正核心 。
《越绝卷第十二》记载,早在范蠡进献西施和郑旦的时刻,伍子胥就向吴王发出严厉警告,说万万不能接受这样的礼物,这两个女人就是危及社稷的妖女,与妹喜、妲己和褒姒一脉相承,必定会给国家带来严重危害 。而好色的夫差对此置若罔闻 。
许多年后,越王反攻获胜,在余杭山逮捕了吴王及其部属,不无讽刺地当面数落夫差的三大过失,说他不该放越国一条生路,更不该杀害伍子胥 , 并听信“谗谀之徒”的鬼话,说完便赐宝剑给夫差,逼迫其在十天后刎颈自裁 。耐人寻味的是,为了向世人表明自己憎恨一切“谗谀之徒”,勾践下令杀掉了曾经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伯嚭 。基于同样的逻辑 , 我们可以这样推断,勾践秉承伍子胥的观点,认为西施是亡国妖姬,所以尽管她功勋卓著 , 仍须坚决执行死刑,彻底终结其生命 , 以免越国步了吴国的后尘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