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一生是怎样的 杜牧的人生( 三 )


杜牧去世那一年 , 他已经官至中书舍人,我们说过,这是真正权力中心的人,是天子最亲密之近臣,掌管诏旨、制敕与皇宫财政,负责执掌诏诰、决策政令、辅佐天子 。如果真多活几年,升至为官的顶峰,不成问题 。
可惜历史无法假设!没办法 , 没有苦难和挫折,不是“牛李党争” , 他不会长期在朝局之外,也就不会有风流浪漫的杜牧,细细想想,苦难可能催残了他的肉体健康,这让他有可能死于肾病,但郁郁不得志的心理疾病才是压垮他的那根最沉重的稻草,他太敏感了 。总之,他是被党争和浪漫毁掉的大唐天才 。

杜牧的一生是怎样的 杜牧的人生

文章插图
感叹时光飞逝的一首诗
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诗 , 写于杜牧罢睦州刺史,回京任吏部司勋员外郎的路上,他从九月出发,从水路取道金陵,宋州,向长安进发 。
驴马人力船行时代,行程要远慢于现代的交通 。九月得旨的杜牧,走水路到汴河段向西而行时,已是隆冬时节,汴河已经封冻,虽然初冻之冰并不牢固,还可以勉强行船 , 但逆流西行已属不易,冰冻的河水无异更加深了沿岸纤夫的拖船痛苦 。
最要紧的是 , 为刺七载空度日的杜牧此时归心似箭,天气之冷、船行之慢、河冰之声、纤夫之苦、人生易老都引他沉下心来思考,于是他在船上写了这首诗,诗的标题就称《汴河阻冻》,全诗如下:
千里长河初冻时,玉珂瑶佩响参差 。浮生却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
这是杜牧最擅长的七绝 。
千里长河初冻时,玉珂瑶佩响参差 。这是实写,但似乎又有隐含的快意在句中(回长安心情毕竟是愉悦的),这是起承最正常的起承两句,河水初冻,船行破冰 , 碎冰相撞以及船冰相撞的声音如玉珂环佩之声,清脆中透着明快,但细细品味 , 这份明快之中又凝着隆冬的寒意,因为诗人很快就“转”了——
浮生却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破冰的声音清脆响亮,冰下的河水却静默无声地日夜东流 。于是诗人不禁感叹,人的一生,可不就好像这冰下的河水,虽然悄无声息,但却日夜东流 。他感叹失去的时光 , 感叹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自己 , 感叹自己失去的诗酒年华,“转”的有力,“合”的韵味悠长 。
杜牧的一生是怎样的 杜牧的人生

文章插图
早一点的孔圣人说“逝者如斯夫”,晚一点的苏轼说“哀吾生之须臾” , 时光流失的痛苦是千古同慨,就算浑浑噩噩的人或许也会在某个时刻在心头荡起这种感觉,更何况雄才高致的杜牧 , 杜牧算是清醒知道自己追求的人,所以他的这份痛苦 , 更加烧灼、煎熬着他的灵魂,他嫌人生太短,他慨叹河水东流,却又无可奈何 。
不过,此时的诗里还只是叹息,并不绝望 。或许 , 他还有“只争朝夕”的念头 。
可是后来 , 等他到了长安没多久,他终于发现,长安的美好,只不过是他自己“三守僻左,七换星霜”的痛苦之下臆想出来的,即便身在朝堂,他依然无力于朝局,于是他又请求外放(先是请杭州,未果,又请放湖州,三请之后,终于成行),刺史毕竟能多挣点钱,实惠得多(后来他也确实用俸钱重修了樊川别墅) 。实际上,那是他对生命、对家国理想的绝望 。
我们之所以选这首诗作为我们读杜牧的最后一首诗,是因为后来的作品中,让人惊艳的已经不多了,有一大部分作品,已经算是职务作品,无味道了 。劫波渡尽,好作品就不再出现在诗人的胸中与笔下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