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的随园 袁枚为什么叫随园老人( 四 )


笔落至此,我想到朱国平先生提出的最理想的人生状态: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却不消极 。都说人终会被少年不得之物困扰一生,但袁枚没有,他有置身生活之乐的安逸本真,也有随时抽离享乐的自控能力 。他知道何时该努力,何时该放手 。

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的随园 袁枚为什么叫随园老人

文章插图
(四)高寿而逝 , 人生无憾65岁那一年 , 袁枚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畅游名山大川 。那时他母亲去世三年,守孝期已过 。他不能总安逸于随园一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知识分子应有的志向,他满心满眼突涌出向长天大地释放自己的渴望,不允人生留下遗憾 。
此番出游,袁枚的足迹遍布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地,攀过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大川 , 也品尝了毛尖、龙井、银针、梅片、武夷茶等各地名茶 。
当时有人称赞他“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 。心情愉悦,身体自然硬朗 。趁游玩之机袁枚重回沭阳,时隔几十年百姓们仍难忘他的恩德,出城三十余路,夹道欢迎 。袁枚写文感动感叹:“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 。”
70岁时,他亲手植树 , 面对他人的不解,他写《栽树自嘲》聊以自慰:
七十犹栽树,旁人莫笑痴 。
古来虽有死,好在不先知 。
正因为我们无法预知死亡何时到来,所以活着的时候才应该倍感怡然快乐 。他的通透达观,真令人着迷 。他终于活成了自己崇拜的那个人 , 那个不但照亮自己的人生,还以明睿启迪他人的大智者 。
他作过一副对联,就是他的自画像:“不做公卿,非无福命皆缘懒;难成仙佛,吾爱文章又恋花 。”
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的随园 袁枚为什么叫随园老人

文章插图
他这一生 , 未有过暮年 。葛岭花开二月天,有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热夏归来听蝉,再游于北方知寒 , 沿途不枉为少年,活出自己的风范 。把仰头月色作为潇洒的释然 , 把起舞日子写成诗篇,忘却所有不愉快的片段,他的心永远住着个少年 。
嘉庆二年(1798年),袁枚与世长辞,享年82岁 。
双脚踏翻尘世浪,一肩担尽古今愁 。他这一生,饮过岁月的苦酒,听过时间的琴弦,唱过生活的悲欢 , 美好的事物纯真地走完,终有个结局圆满 。
死亡于他并非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 。袁枚临终时说:“千秋万世,必有知我者 。”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生命是一场流浪和放逐,只是大部分的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世俗,用他人既定的轨道牵绊自己前行 。但总有人听清了自己心灵的声音,并按这个声音生活 。这样的人,并非传说,因为他们曾踏实地行走于这个人世间 。
不忧愁聚散,又何惧放胆 。人间很值得,他亦未辜负过人间 。
知先生者,我愿为其一 。
【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的随园 袁枚为什么叫随园老人】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