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共享赛道,沉浮跌宕又一年( 二 )


事实上 , 共享电单车与共享单车赛道一样 , 不仅是以重资产为代表 , 也经历了巨头涌入、烧钱补贴 , 并形成了以哈啰、青桔和美团“三足鼎立”的格局 , 而这三大玩家共享电单车业务无一例外都仍处于亏损之中 。 至于松果 , 盈利的一大原因是其主打下沉市场 。
据此前西安交通大学发布《低碳出行让生活更美好——共享电动车社会价值报告》显示 , 截至今年5月 , 全国有约800万辆共享电动车在1000+城镇运营 , 预计到2021年底 , 行业总量将突破1000万辆 。 而市场越下沉 , 用户使用共享电动车的频率越高 , 二线、三线、四线及以下城市每天使用共享电动车出行的用户占比在30%以上 。


艾媒咨询统计数据也显示 , 2020年国内有70.8%的共享电单车用户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中 , 一二线城市中的用户仅占29.2% 。
一个重要的背景是 , 2020年“一盔一带”新规实行后 , 北京、杭州、天津、长沙等地则纷纷对无牌共享电动车下了“驱逐令” 。 其中 , 2021年4月 , 北京清理了14215辆违规投放的共享电动车;截至2021年6月底 , 北京市交通委对于拒不整改的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运营企业累计实施行政处罚9次 , 涉及8个品牌 。
这意味着 , 被驱逐出一线城市的共享电单车只能涌入下沉市场 , 为了攻城略地 , 增加投放量成为必然的选择 。 然而 , 据锌刻度此前报道《共享电单车走向台前 , 是否会重蹈单车覆辙?》里的数据 , 共享电动车的成本与共享单车不在同一个数量级上 , ofo早期单车成本200-300元 , 摩拜1500元左右 。 而租八戒的电动车成本为3060元 , 猎吧的电单车成本也有2000元左右 。
所以 , 如果使用率无法提高 , 共享电动车投放越多 , 企业的风险越大 , 就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即便已有玩家盈利 , 这也并不意味着拿到了永久的“免死金牌” 。 尤其是当美团、滴滴这样的巨头也开始入场下沉市场之后 , 小玩家面临的竞争压力将更为强劲 。
关键词2共享充电宝
从“三电一兽”到“小竹兽” , 价格涨了 , 头部玩家却亏了 。
相较于共享出行的“重模式” , 共享充电宝这条赛道上的玩家似乎脚步轻松许多 。

2017年 , 王思聪曾在朋友圈里激动地发了一条动态:“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 , 我吃翔 , 立帖为证 。 ”几年间 , 且不论共享充电宝到底“成不成” , 头部玩家“三电一兽”已经先后实现盈利 , 更是有业内人士将2021年视为是共享充电宝的“资本收割之年”
【充电宝|共享赛道,沉浮跌宕又一年】而在2021年4月1日 , 被称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的怪兽充电正式登录纳斯达克 , 股票代码为“EM” , 发行价为8.5美元 , 开盘价为10美元;在其上市当天搜电和街电就宣布合并为“竹芒科技”;随后从2020年就在寻求创业板上市的小电科技宣布改道赴港 , 冲刺IPO 。 头部格局从“三电一兽”向“小竹兽”过渡 。
看上去似乎共享充电宝势头正强 , 不过 ,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 , 11月30日 , 怪兽充电公布了三季度财报数据 , 营收9.3亿元 , 同比微涨1% , 此前连续五季度盈利的纪录被打破 , 净亏损7944万元 。
而根据小电的招股书显示 , 小电在2019年尚且盈利1.37亿 , 到2020年就亏了1.04亿 , 其赚钱的能力也不稳定 。
由盈转亏的背后 ,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 , 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方式过于单一 , 所以近两年 , 为了持续盈利 , 各大品牌的共享充电宝纷纷开始涨价 。 据锌刻度了解 , 目前的共享充电宝已经普遍为3-4元/小时 , 部分特殊场合例如酒吧则高达10元/小时 , 与刚开始推广时期的1元/小时形成鲜明对比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