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只需泥土身,乱世老道仗剑济苍生,盛世隐山林 。每当看到这样内容,都会莫名心酸感动 。这篇文章简述一下道教历史 , 希望有更多人能了解一下我们的国教——道教 。
一、道教历史发展脉络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距今已有1800多年,它以“黄老思想”为理论依据,承袭春秋、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之说,东汉末年五斗米道创道人张道陵在鹤鸣山创立最初的道教 。
南北朝时期经过葛洪(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药学家)、寇谦之(北魏第一位朝廷承认的天师)、陆修静(南朝刘宋时道教之集大成者)、陶弘景(山中宰相)等人改革,成为与佛教并列的中国正统宗教 。
魏晋时期,道教开始兴盛,大批上层士族加入道教,葛洪所作《抱朴子》为道教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
葛洪(283—363) ,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 , 世称小仙翁 。2015年,屠呦呦发明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 , 其中灵感来源葛洪著作《肘后急备方》 。
隋唐、五代、北宋都是道教的兴盛时期,宋末元初,道教以龙虎山天师道、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合并为正一道 , 北方为王重阳创建立全真道 。
当时正值蒙古大军横扫欧亚大陆,嗜杀成性,全真教丘处机率弟子18人从莱州出发 , 跋涉万里,历时两年抵达西域大雪山觐见成吉思汗 。
成吉思汗问丘处机如何治理天下,他回答应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世之道 , 回答应以“清心寡欲”为要 。并进言欲统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也就是著名的“止杀令” 。
成吉思汗对丘处机礼遇甚隆,尊为神仙 , 授予金虎符,主管天下道教 。等到明朝,依然实行“崇道”政策,众所周知的嘉靖皇帝崇尚道教,沉迷神仙方术之说 。
清朝统一全国后,对道教采取抑制防范政策,乾隆即位宣布藏传佛教为国教,道教为汉人的宗教,将龙虎山正一真人的品秩由二品降为五品,嘉庆、道光皇帝对张天师的地位继续贬降,道教自此衰落 。
清末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 道教遭到严重破坏,民国新文化运动时,道教作为封建迷信又遭到了极大冲击 ,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鲁迅所说的“中国积贫积弱之一切恶根,看似儒家所致,祸根却在道教 。”
抗日战争期间 , 道士下山 , 很多道观被日军焚毁殆?。?断壁残垣,荒草成堆 。道教从来不是闭门修行 , 其《太平经》讲修道者要“助国得天心”,《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则说“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 。”
这里只简述一下道教发展史,而其中道教派别、思想、道义等等内容,感兴趣朋友可以多多了解,文中如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谅解 。
【三清的化身分别是谁 道教三清是哪三清】
二、道教到底信奉什么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大道化生混沌元气,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相和,而生天下万物 。“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 。故万物莫不尊道而崇德 。
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 。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 。神仙以济世度人为宗旨 。故道教徒既尊道德,又拜神仙 。
葛洪认为道教创建于两仪未分之时的元始天王,《枕中书》“昔二仪未分,溟滓鸿蒙,未有成形 。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 。已有盘古真人 , 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 。即称盘古大帝为元始天尊 , 是道教公认鼻祖,三清之首 。
三清之中位尊第二,灵宝天尊 , 全称“上清灵宝天尊”,是大道化身之一 。《大洞真经》云:“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者,盖玉宸之精气 , 庆云之紫烟,玉晖曜焕,金映流真,结化含秀 , 包凝立神,道君即广宣经箓,传乎万世 。
我们熟知的老子被尊为“道祖”,也就是三清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道教“三宝”,即道、经、师 。元始天尊为“道之法身”,灵宝天尊掌“道之经意”,道德天尊为“传道祖师” 。
南朝著名“山中宰相”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茅山宗”创立者陶弘景编订了第一部道教神仙谱系称《真灵位业图》 , 包括天神,地祗、人鬼和诸多仙真,大约3000名 , 以7个等级排列 。
其实道教早已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而不自知 。
比如民间常说”皇天后土”在上 , 前者是主宰天界的玉皇大帝,后者全称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是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的后土娘娘 , 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帝 。
每年大年三十都要迎财神,财神爷是道教中主管世间财源的神明,很多人常说犯太岁 , 其中”太岁”是道教信仰中太岁神的简称 。
三、道教经典《清净经》
道门有两大经典 , 其一为《道德经》,其二《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是教人遣欲入静的修炼要领,道门日常修持的重要功课之一 。
作者不详,据传成书前皆为口口相传 , 不记文字,直至东汉年间 , 葛玄笔录成书,葛玄是三国时期著名高道,道教灵宝派祖师,曾拜左慈为师,修习道术,后传授给郑隐,后世尊称葛玄为“葛仙公”,现今江西上饶仍有葛仙山,文中提到“抱朴子”葛洪为其侄孙 , 葛洪16岁时又拜郑隐为师 。
《清净经》根据老子”清静无为”的理论推演而来 。所谓”清静”,即是道德 。清静而柔和的是道的持守,清净而应化无穷的是道的变化 , 清静如同大海一样的广博,是道的德行 。
道有清、浊、动、静之分 , 人要常清静,必须去掉一切贪欲、妄想与烦恼,而乐道报德,自然灵性升华,福寿无边 。
本人才疏学浅,但偶尔烦闷之时 , 读《清净经》仍感受益无穷 。全文分享如下: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 , 强名曰道 。
夫道者:有清有浊 , 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男清女浊 , 男动女静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 , 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 , 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 , 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 , 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 , 欲岂能生?欲既不生 , 即是真静 。真常应物 , 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 , 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 , 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
老君曰:上士无争 , 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执著之者,不明道德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 , 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 , 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 得悟道者 , 常清静矣 。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 , 曾诵此经万遍 。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 。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 。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 。吾今于世,书而录之 。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 , 南宫列仙;下士得之 , 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 , 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人 。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 。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 , 众圣护门 。神升上界,朝拜高真 。功满德就,相感帝君 。诵持不退 , 身腾紫云 。
写在最后:
有一段时间 , 特别喜欢道教文化 , 无意中发现历代名臣谋士、经学易学大家,多信奉道教,张良、郑隐、邵雍等等,出仕隐者,入世圣贤 。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
白云黄鹤道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 。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