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全文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
【陆游诗冬夜读书示子聿翻译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古诗拼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相关注释
示:训示、指示 。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
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 , 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遗,保留,存留 。
少壮:青少年时代 。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
始:才 。
纸:书本 。
终:到底,毕竟 。
觉:觉得 。
浅:肤浅,浅薄 , 有限的 。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
躬行:亲身实践 。行,实践 。
白话译文
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于庆元五年(1199年)于山阴写给小儿子陆聿的,此时陆聿二十一岁,正值“少壮” 。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 , 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 。窗外,北风呼啸 , 冷气逼人,诗人在静寂的夜里 , 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 。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教子诗 ,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 。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 。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
诗的前两句 , 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床拍艹删鸵环乱?。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 , 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 , 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 , 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
后两句,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 , 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 , 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 凸显其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 , 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 , 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
全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 , 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诗人从古人“学”、“问”不遗余力的经验中引出议论,告诫儿子,要想老有所成 , 一是莫负年华,应在年轻力壮时苦下功夫;同时不能仅以书本知识为满足 , 而应注重“躬行” 。这首诗不仅包含诗人对子女的殷切期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要珍惜时光,趁着年轻努力学习并坚持不懈 。不要急于求成 , 也不要死读书 。
名家点评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
明杨慎《升庵诗话》:极质直却自情至 。
作品全文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 , 一生所写诗近万首 , 以及大量的词,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高 。他的诗前期多为爱国诗 , 批评投降主义,主张抗战杀敌,收复故土,统一中国 , 慷慨激昂,雄浑豪放;后期多为田园诗,清新雅丽,平淡自然,有“小太白”之称. 。他少年时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 , 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 , 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