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被挖掘出的文物中 , “彩陶”是仰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物质遗产之一 ,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仰韶文化也可被称为“彩陶文化” 。若是细心的人,或许都不难发现,出土的文物中彩陶纹饰样式丰富多样,而且很多彩陶都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带有各种不同风格的纹饰 。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新石器文化,它的分布范围十分广阔,延续时间更是长达两千年之久,而其在不同时期、地点也形成迥异的文化类型 。
在许多被挖掘出的文物中,“彩陶”是仰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物质遗产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 仰韶文化也可被称为“彩陶文化” 。
若是细心的人,或许都不难发现 , 出土的文物中彩陶纹饰样式丰富多样,而且很多彩陶都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带有各种不同风格的纹饰 。
其中,既有简单又不失飘逸的几何图形,也有复杂且繁琐 , 但又极为频繁传播的鱼纹和船型壶 。
当然,这些纹饰也并非单纯起到装饰外观的作用,因为每类纹饰都有各自存在的内涵与意义......
毕竟在我们哲学中有句话说得好“存在决定意识”,所以陶纹样式自然不可能是生活在仰韶文化时期的人们凭空捏造出来的 。
一、日影元素参与的表现
而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哪种纹路 , 其形成或多或少都有“日影”的参与 。
日影被应用到彩陶纹饰中,很多都不是直接参与,而是间接,当然这离不开当时圭表的运用和日晷的出现 。
首先来说圭表,圭表作为古代的一种专门用来测量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在当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当地人们特意把夏至、冬至、二分日的日影线段记录下来 。
【仰韶文化彩陶的主要类型及造型特点】如果将这些日影轨迹的记录图案单独列成一类来看,我们很难将它与彩陶上的纹饰联系起来 , 但将这三个时候的表影图像组合,便能够得到彩陶纹饰中最基础的“三角纹饰” 。
生活在远古时期的人们,是如何联想到将冬至、夏至、二分日三个表影图像组合的呢?
这一想法的出现是因为,这三个图像分别作为太阳表影的“临界点”,它们在本质上有所不同,不能相互替代 。
那当时的人们,又为何特意需要留意这些“影图呢”?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 , 在农业为主、又靠天吃饭的时代,播种和收获的时节显得尤为重要,那将这三种临界点影图进行记录、组合 , 则可以为农业奠基 。
二、从基础到变化衍生
后来经过不断发展,“三角纹饰”在彩陶中得到广泛应用 。经过改造、变迁,甚至还出现过收腰三角纹饰、S型涡旋纹饰等各类纹饰 。
但毋庸置疑,它们依旧都是以“三角纹饰”为基础的 , 是以其为依托的衍生物 。
与“三角纹饰”类似的还有“束腰四边形纹饰”,它表示的是全年的表影游移区域图 。
不过与三角纹饰用黑色表示影这不同,为了更清楚、直观地表现出全年日影地游移区域,“束腰四边形”纹饰用白色(彩陶的底色)来表示影 。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束腰四边形纹以及其他表影图案组合 , 便形成了我们如今最为常见的“鱼纹”纹饰陶瓷 。
“半椭圆形纹饰”则是三角纹饰、束腰四边形纹饰之外,第三种表达周期影图的存在 。
只是它和前两种方式相比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为它并不是由圭表测得的表影构成的,而是由日晷形成的表影构成的 。
日晷这种天文计时仪器,其表影一般都为椭圆形,因此这也当时的彩陶纹饰创造出半椭圆形纹提供了依据 。当然“船型壶纹饰”其实也可能是受到日晷的影响......
在最初发掘出“船型壶”时,人们根据其外形像船,理所当然地判断这是以“船”为模型 , 用来宣传与船有关的一些事物 。
但经过后来研究发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它不具有船为模型的实际构造 。
由此,我们也可以大胆推测:这个船型壶菱角一样的造型灵感,其实也是来自日晷表影的半椭圆形,其半圆形的形状是日晷的一种简化造型 。
而从该船型壶上留有的一些网状纹,也可以看出在当时二十四节气历法已经存在 。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发现:举出的例子其纹饰,无论是三角纹饰、束腰四边形,半椭圆形,还是船型壶、鱼纹,都不难看出,日影是彩陶纹饰中的一个主要元素 。
纹饰作为仰韶文化向外输出文化形式的一种 , 能够表达当时的很多客观信息,作为一种另类的“史料”,是对当时历史的一个直接反映 。
不过当时的人们用日影作为构成纹饰的元素,其实圭表的运用和日晷的出现也只是起到推动作用,仅此而已!
三、太阳崇拜是出现日影的根源
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当时人们对太阳的崇拜 。
而这种崇拜既不盲目,也不浮于表面 。他们出于这种崇拜,更加细致入微地观察太阳的运行规律,以及其在地球上表现出来的形式,并对此进行有效利用 。
可以说 , 日影是当时太阳崇拜的一种具象化表现形式......
其实对于远古先民而言 , 在不懂科学技术的前提下,他们会选择崇拜太阳也实属正常 。毕竟太阳可是象征着光明、生命与永恒,其阳光能够让人在寒冷的冬日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暖 。
而且作为当时人们可以感知到的最明显的光与热的来源,大家往往会把太阳看作是一切生命的起源和维系生命存在的能量供给者 。
而对于这样一个未知、神秘且有着巨大能量的“物件”,看到它能够给予自己在心理层面上安全感的时候,大家自然会选择信仰、膜拜它 。
还有一点是,我们文章前文也稍微有提及到 。其实太阳的升降不单是代表白昼的开始和结束,它的光照、温度对农牧业的发展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随着经验的增长,深切感知到太阳对自身发展农牧业的影响,我们甚至可以说,若是没有太阳,发展不了农牧业,先民们或许就可能被饿死 。
太阳是保证他们温饱的存在,产生太阳崇拜现象也是理所当然的 。
只是对于我们后人而言,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其实彩陶中的日影纹饰不仅是我们研究远古时期“太阳崇拜”的主要文物、证据,更是当时文化能够演变与存续下来的一个依托 。
毕竟没有这些日影这个最简单的构造元素,就不会有彩陶纹饰的区域性繁荣,而那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历法和阴阳文化也难以完整的被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