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不苟言笑 不苟言笑的意思解释

“不苟言笑”中的“苟”为苟且、随便之意 。这一成语是说不随便说笑 。指态度庄重、严肃 。
此语出自西汉时的礼学家、商丘人戴圣编著的《礼记·曲礼上》 。“曲”为细小的杂事 。曲礼是指具体细小的礼仪规范 。《仪礼·士冠礼》“仪礼” 唐朝贾公彦疏:“且《仪礼》亦名《曲礼》,故《礼器》云:‘经礼(指大的礼)三百,曲礼(指小的礼)三千 。’ 郑玄注云:‘曲犹事也 。’事礼谓今礼也 , 其中事仪三千 , 言仪者见行事有威仪,言曲者见行事有屈曲,故有二名也 。”
《礼记·曲礼上》说到做子妇的应该怎么做 , 有这样的话:“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qìng,凉的意思) , 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 。
“夫为人子者 , 三赐不及车马,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弟(悌)也,执友称其仁也,交游称其信也 。见父之执 , 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 。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 , 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 。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 , 五年以长则肩随之 。群居五人 , 则长者必异席 。
“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 , 行不中道,立不中门,食飨不为概,祭祀不为尸 , 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不登高,不临深 , 不苟訾,不苟笑 。”
这段话的意思是:“凡是做子女的 , 都应做到冬天让父母过得温暖,夏天让父母过得凉爽 , 晚上替他们铺床安枕,早晨向他们问候请安 。与平辈相处,不可发生争执 。
“凡是做儿子的 , 可以以父亲的名义将某些财物送人 。把一般财物赠人,还可以商量,但绝对不能赠送车马 。做到了这样 , 本乡本土的都称赞他孝顺,兄弟亲戚都称赞他善良,同僚们都称赞他敬爱兄长,同志们都称赞他对人厚道,和他有来往的人也都称赞他诚实可靠 。见到父亲的同志 , 若不叫上前就不敢上前,若不叫退下就不敢退下 , 若不问,不敢首先发话 。就像对待父亲一般 。这样做才算是孝子的行为 。
“做儿子的 , 出行之前一定要当面禀告父母说明到哪儿去,回到家里也要向父母说一声 。出游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学习一定要有备忘的记事簿 。平常讲话不可在自称中带有‘老’字 。对于年长自己一倍的人,应当待之如父;对于年长十岁的人 , 应当待之如兄;对于年长五岁的人,虽可以并肩而行,但仍须略微退后 。平辈五人同居一处,应让年长者另坐一席 。
“做儿子的,家居不可占据室内的西南隅,不可坐在席的中间位置,不可走在路的当中,不可立在门的当中 。遇有宴请宾客的事 , 如何招待,自有家长裁决,不可自作主张;举行祭祀的时候 , 不可充当尸的角色 。要时刻留心父母的意旨,先意承欢 , 不要等到父母发话或指使时才办 。不要登高,不要临深 。不随便诋毁他人,不随便嘻笑(即不苟言笑) 。”
礼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是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 。《左传》说:“夫礼 , 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燕居》曰:“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 。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 。治国而无礼 , 譬犹瞽之无相与,伥伥乎其何之!譬如终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烛何见?若无礼 , 则手足无所措 , 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 。”《曲礼》说:“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 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 , 不亦禽兽之心乎?”可见礼的重要 。因此《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 。”虽然礼的含义是随着社会的前进而不断吐故纳新的,而对旧礼的精华部分应该很好地传承 。
《礼记》中的“不苟訾,不苟笑” , 后来便转化成了“不苟言笑”这一成语 。
例句:“且说这位郑伯才君,单名一个雄字,乃是湖南湘潭县人 , 向来是个讲宋学的,方领矩步,不苟言笑 。”(清代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不苟言笑 不苟言笑的意思解释】

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不苟言笑 不苟言笑的意思解释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