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分两段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东周可以划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
【东周分两段是什么意思】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 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在历史上,东周明确时间段为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
这里普及一个知识点,历史学家习惯用每个朝代都城的位置列在这个朝代之前,例如当时东周的都城东迁了,所以就叫东周 。

东周分两段是什么意思

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
至于为什么这么划分,分享一位历史学朋友的说法 。
东周前期,孔子编写了一本书籍,叫做《春秋》,孔子毕竟是圣贤嘛,所以这本书也很出名,作为历史书籍传承了下来,但是孔子在公元前479年死亡 。
他的弟子也没有后面历史的书籍了,所以在孔子的《春秋》记载的东周时间段之后的历史就断档了,准确的说没有一本书能类似《春秋》这么详细完整的记载历史了 。
一直到西汉时期,有个叫刘向的文学家发现东周后期的历史书籍是个空白,于是就着手编制了一本书 , 也就是《战国策》 。
这本书也就补缺了东周后期的历史了 。
所以说,后来 , 人们就习惯用春秋和战国来划分东周,也就是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 , 瓜分晋国为标志 。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 , 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 , 各国混战不休 , 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