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一份调查报告



如何写好一份调查报告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 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议事之先、监督之要、决策之据 。写好调查报告是人大工作的基本功,更是人大议事决策和履行监督职能的内在要求 。因此,很有必要对调查报告概念、类型、定位、具体特点、基本写法加以分析和研究 , 以便更好地发挥调查研究在人大工作中的作用 。
一、 调查报告的含义
【如何写好一份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又叫调查研究报告 , 应该说后者是它更准确的名称 。因为它不仅是调查的产物 , 更是研究的产物 。调查报告主要功能是搜集情况,并通过对调查所得情况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定的见解 。因此调查报告是根据某一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某一事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 , 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系统地、如实地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 。像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及××调查等都是常见的调查报告体裁 。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
1.真实性 。真实性是调查报告首要的、最大的特点 。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 , 用事实说话 。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彻底抛弃"假大空"的虚伪作风,不仅报喜,还要报忧 , 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只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写出真实可靠,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 。
2.针对性 。这是调查报告所具有的第二个显著特点,这是由具有很强的工作针对性所决定的 。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大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组织进行的 , 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 。因此调查研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 , 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
3.典型性 。典型性是指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 。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
4.系统性 。调查报告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 。不能只摆出结论,而疏漏交待事实过程和必须的环节 。因为这样的疏忽势必造成不严密、根据不足以及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印象 。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 。总的来说,调查报告就是论证系统,逻辑严密,摆事实,讲道理,具有强烈的说服力,从而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可靠资料 。
三、调查报告的类型
从内容性质分,调查报告有以下六种:
1.专题型调查报告 。专题型调查报告 , 就是侧重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一般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 。它能及时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 , 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 。
2.综合型调查报告 。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作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反映的报告 。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 。它与专题调查报告的主要区别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上 。它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对完整的“鸟瞰图 。”
3.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 。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报告,它以收集、分类、整理资料并提出问题、报告结论为特点,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 , 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
4.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 。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等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及有关的建议 。
5.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 。这是根据需要以历史情况为对象进行调查而形成的调查报告 。它可以供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或问题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真相 。
6.现实情况型调查报告 。它是以正在发生、发展的一些现实生活为对象进行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 。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和认识某些事物和问题的客观现实情况,以作为其它认识活动的依据或参考 。另外,有些调查报告可以是以上几种类型的结合形式 。
四、调查报告的写法
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具体内容有所不同 。但基本写法是相通的 。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一是熟悉调查报告的结构特点;二要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
(一)调查报告的结构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 , 以及所附的材料等 。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
1.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 。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 。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 。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 。所谓双标题 , 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 。
2.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 。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 , 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 。常见的导语有: ①简介式导语 。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 。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 。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
3.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 。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 。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 。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 。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 。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
4.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 。调查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
5.落款 。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 。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
(二)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1.确定主题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 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 主题宜小,且宜集中; 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
2.取舍材料 。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 。如何选择材料呢? 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 , 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 , 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 ③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 , 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 。
3.布局和拟定提纲 。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布局就是指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 。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查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 。构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递,环环相扣" 。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 。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 , 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 。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 , 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 。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
4.起草报告 。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 。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 。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 。在行文时要注意:①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落款);②报告文字规范 , 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运用竞争机制,盘活现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条目观点);③通读易懂 。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 , 准确、鲜明、生动、朴实 。
5.修改报告 。报告起草好以后 , 要认真修改 。主要是对报告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行检查 , 加以增、删、改、调 。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报送或发表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