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会背景
德育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责任担当作为学生的必备品格之一,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重大意义 。但是,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还有待加强 。因此 ,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践行责任担当有着现实紧迫性 。二、班会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担当与责任的内涵,培养辩证与跨学科思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生成性”教学模式,基于情境——组织讨论——深化认知——引导行动 , 运用讨论法、讲授法等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并践行责任担当的价值观,形成勤于反思、奉献社会的人格品性 。三、活动准备
1. 开展合作学习,搜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观点 。2. 下发点赞卡,准备点赞墙 。
3. 设计“博弈”计算机演示程序 。
4.PPT 制作 。
四、班会过程
导入(起)师:每当我们听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都会被这句话折射出的责任感所感动,我们亦不该忘记肩上的责任 。今天我们就围绕“责任与担当”,开展一次班会 。
师:从小到大,大家都会听到大人说“要学会担当” 。我们先来做个调查 。
形式:全体起立,老师口述题目,凡是有两个否定回答的同学就坐下 。
附:学生责任感调查(节?。?
1. 我时间观念很强,只要跟别人约好时间,就不会迟到 。
2.如果没完成作业 , 我不会找理由逃避老师的批评 。
3. 即使有时帮助别人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我也会帮到底 。
师:每个人都要有担当,都要承担责任,责任就是做好分内事 。上述问题对应的场景 , 都涉及哪些方面?
生 1:对自己、他人、集体、国家等 。
师:这些是我们要承担起的分内事吗?
生 2:是吧 。
师:为什么还有否定的呢?
生 3:有些是我能力范围外的 , 比如献血;有些是与他人有冲突的 , 比如做家务 。
师总结:归纳否定的理由,要么……
【设计意图】以对社会责任感的调查导入责任担当,通过全体站立后逐个坐下的方式,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责任担当现状,触发他们的反思 。
“道德两难”案例的提出与讨论(承)
师:在调查环节,大家仿佛是凭借直觉在选择 。实际上,倘若真遇到上面的情境 , 权衡就不可避免了 。大家请看:
上海中学正进行桥牌比赛,冠军队伍将代表学校参加上海市中学生桥牌赛 。高二(8)班桥牌队表现出色,挺进了决赛 。但一位队员突发阑尾炎 , 无法继续比赛 。按照规则,若不能出战将被判负 。其实,班上小明同学也会打 。但就在决赛当天,他要和父母去外地旅行 。
师:如果你是小明,你会去参加桥牌比赛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 , 举手表决 。
生 1:我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会更受欢迎 。
生 2:我不旅游会有经济损失 。
生 3:父母一直教导我要有责任感 。
师总结:讨论很热烈 。选择去或不去的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看来同学们都是权衡过的 。
【设计意图】通过“道德两难”问题的提出 , 老师鼓励同学讨论,形成冲突,为第三阶段的理性思考创造氛围 。
3引导启发,深化认识(转)
师:其实,要不要参加比赛 , 涉及两个问题 。第一,担当责任是不是最优选择?我讲个故事:
假设有一群鸟儿在田野上觅食,这时一只老鹰飞过 , 它还没瞥见鸟群 。一只小鸟首先发现了老鹰,它本可以躲在草丛中,但这样做,对它来说并无好处 。于是这只小鸟决定,应立即对它的伙伴发出警告声,让它们马上安静下来,最后它们躲过了一劫 。
提问:(1)从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出发,鸟儿这么做,为什么是最好的策略?能否将这个故事和小明联系起来?
生:(略)
师:能否从亚当·斯密的“无形之手”出发,谈谈个人担当和集体利益为什么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经济学知识的运用)
生:(略)
师总结:亚当·斯密说过:“一般来说,每个人都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但是 , 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他经常增进社会的利益 。”
(2)从“眼前”和“长远”的关系出发,鸟儿这么做,为什么是最好的策略?联系小明的故事呢?
生:(略)
师:博弈论能进一步说明,愿意担当与合作能获得最好的收益 。下面请同学通过程序运算给大家一些解释 。(博弈论知识的运用)
生:(略)
师总结:担当责任的“失”大多是眼前的 , “得”大多是长远的 。
师:第二,担当责任的价值判断标准是什么?我们再审视小明可能的做法的各种理由,如何分类?
生: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提到,第一阶段称为“前习俗”阶段,人凭着本能做出判断;第二阶段是“习俗”阶段,人意识到自己处于集体之中;第三个阶段,到了“后习俗”阶段,人的价值观成熟,懂得了“道德律” 。所以,在讨论小明“担当”的时候,有 三个角度:个人角度——我和集体关系角度——道德律角度 。
师总结:感谢分享,我想让同学就“小明的烦心事” 再做一次选择 。
学生活动:举手表决,观察两次表决的数字对比 。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两个问题的思考,老师不直接将答案告知,而是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和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 使之获得更多体认 。
4引导行动,认知内化(合)
师:我给大家发了点赞卡,要求大家为他人的行为点赞 。请大家在点赞墙上贴上点赞卡并做简要说明 。
师:有同学为我们班“农村支教”社会实践活动点赞 。
互动:邀请同学分享参加支教活动的感悟 。
师:为他们鼓掌!
结束语:同学们,人生需要担当,……
【【主题班会课教学设计】我成长 我担当】【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张贴点赞卡以及学生代表发言等环节 , 挖掘道德教育中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将认知内化为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