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办私学的人 , 使教育从贵族的宫室走进了平民的草屋 。孔子是最伟大的老师,今天是教师节,让我们重温《论语》里的精华12句话,尊师道,敬师德,念师恩 。
一、为师之道
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
翻译: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修养自己,现在的人学习一心为了炫耀 。”
解读: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书中有黄金屋,有千钟粟 , 有颜如玉,而是为了自我人格的完美 。这是老师教给学生最重要的一课吧 。
2、颜渊问仁 。子曰:“克已复礼为仁 。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 非礼勿动 。”——《论语》
翻译:颜渊请教如何行仁 。孔子说:“能够自己做主实践礼的要求,就是仁 。只要如此做,天下人都会肯定你走在正道上 。行仁靠自己,难道靠别人吗?”
颜渊又问具体的方法,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看 , 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做 。”
解读:内心有爱,对外遵守规范,人生就可立于不败之地 。而做到这些最关键的是自我做主,不能依赖其它 。这是老师教给学生立定根基的一课 。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
翻译:质朴多于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多于质朴 , 就会流于虚浮 。文饰与质朴搭配得宜 , 才是君子的修养 。
解读:培养学生,既要保养其纯真的一面 , 又要教之以人文礼仪,使二者相得益彰 。
4、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 是吾忧也 。——《论语》
翻译:孔子说:“德行不好好修养,学问不好好讲习,听到应该做的而不去做 , 有缺失不能立刻改正,是我的忧愁啊 。”
解读:当老师的,常鼓励学生要上进,但自己就不能自满,应努力追求自身的完美,给学生一个表率 。
二、为师之德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为人办事,尽心尽力了吗?与朋友来往,信守承诺了吗?传授学生的道理 , 有印证学习吗?”
解读:这里最关键的就是“传不习乎?”教给弟子的东西,如果不能亲身实践印证过,不是有可能以其昏昏 , 欲使人昭昭吗?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翻译:默默存思所见所闻,认真学习不厌烦,教导别人不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多少呢?
解读:有的老师的讲义,可以一用二十年,这也太过分了吧 。学不厌,教不倦,这是为师的基本品德 。
3、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
翻译:孔子说:“十五岁以上的人,我是没有不教导的 。”
解读:教师是最崇高的事业,只要有人求学,就没有理由不教 。
4、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 , 是丘也 。——《论语》
翻译:孔子说:“你们以为我有所隐藏吗?我对你们没有任何隐藏 。我的一切作为都呈现在你们眼前 , 那就是我的作风啊 。”
解读:弟子只要有心求道,当老师的怎能不倾囊相授 。最重要的是,身教重于言教 。
三、为师之法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则不复也 。——《论语》
翻译: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懂而懂不了,我不去开导;不到他努力想说说不出,我不去引发 。告诉他一个角落如此,他不能联想到另外三个角落,我就不多说了 。”
解读:教育的时机很重要,弟子真心向学,到了急得抓耳挠腮的地步,稍一点拨,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翻译:了解一个道理,比不上喜爱这个道理;喜爱这个道理,比不上乐在其中 。
解读:最好的教育,也许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乐在其中,才能久远 。
3、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
翻译:子路问:“听到可做的事,就去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可以?”冉有问:“听到可做的事 , 就去做吗?”孔子说:“是的 。”公西华问:“两人问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您的回答不一样?”孔子说:“冉求做事退缩,所以我鼓励他;子路勇往直前,所以我让他保守些 。”
解读:每个人的才具、性情不同,因材施教,才会获得最佳的效果 。
4、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
翻译:孔子说:“我在教学时一视同仁,不区分学生的类别 。”
解读:社会有各种区分,阶层、贫富、智愚、地域、亲疏,能够平等相待 , 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
【感谢老师的经典语句: 重温《论语》精华12句话,尊师道,敬师德,念师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