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里烽烟、风云际会的清代晚期,可称得上枭雄的人物可真不少,洪秀全、石达开、张乐行、袁世凯 。。。。而其中有一位,几乎俨然在乱世中据乡谋国,却因种种原因,至今知名度不高 , 他就是苗沛霖 。
苗沛霖,字雨三,安徽凤台人 。普通农民家庭出身 , 远不如同时代的乡里豪杰、捻军创始人张乐行家族“席沃产数百亩”这样的大地主,而是当时十足的穷光蛋群体之一 。可是 , 偏偏苗沛霖“倜傥有大志,不甘安命居贫”,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奉行的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也成了苗沛霖逆袭的唯一机会了 。可惜他虽然考取了秀才,却依然无法混一前程,生活压力下,苗先后去做过几处的蒙学老师 。“孤馆青灯、藉藉秋夜”里的苗沛霖,终于愤然:“大丈夫终不当沟壑死”,他要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命运了 。
当时的皖北已经是捻党四起,苗沛霖也窜往雉河集投奔大头目张乐行,史载张乐行很高兴的苗的来投,委其为“红笔师爷”掌管文书,但在一心想掌实权的苗看来,却是大失所望,遂自诩“张乐行不过一草莽耳,何堪屈居其下”,不辞而别,返回凤台老家,待机而动 。面对一时无力派军驻守的广大地区,清廷已有旨意,要地方士绅自行组织团练、保家卫国,这成了当时各胸有大志者的一条入仕捷径,苗沛霖也不例外 。当捻军进扰凤台时,官府的军队被一扫而光 , 乡绅们只好出钱出力、委托“熟知兵法”的苗沛霖领军抗捻,终于给了他登山乱世舞台的一个良机 。
苗沛霖以本宗亲属子弟及同乡悍勇者为骨干,组织起了团练武装,不但成功逐出了凤台地区的捻军,还很快夺取了周边地域、成了拥众过万的团练之豪,加之苗惯以金钱、美色相馈 , 很快得到了以当时督军淮北的胜保为首的满汉官僚们的青睐 。在上有靠山、下有心腹的帮衬下,苗沛霖成功地在军队内部实施了改造,不但强化了练兵、增强了战斗力,更关键地是把这支军队变成了只认自己的私人武装——苗家军 , 为实现自己的野心打下了基础 。
公元1860年 , 湘军重兵云集安庆城下,与太平军、捻军主力展开了决定双方形势兴衰的安庆之战,安徽境内的清军和捻军主力大多被抽调赴援,这时已经屯粮充足、拥众近二十万的苗沛霖认为可以“一展大志”了 , 正积极利兵募马间 , 又闻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咸丰帝已经西逃承德、清廷急令各处清军北方勤王 。面对这忽然出现的“天下无主”之状,苗沛霖大喜过望,当众抚掌曰:“时至矣” 。12月12日,正苦寻反清借口的苗沛霖 , 获悉原本派驻寿州的属下李学曾等七人 , 被当地团练首领徐立壮等捕杀,徐立壮本为苗的部属,因不满其专横 , 而带队转投了安徽巡抚翁同书,苗早欲杀之;更由于寿州另一守将孙家泰更与苗氏宗族有旧怨,(苗沛霖本人年幼时也在孙家当过三天长工,被其虐待过) 。
1861年2月10日,苗沛霖誓师于下蔡 , 打出“河北天顺王”的旗号,大举出兵攻伐寿州,在击败城外清军后,连营二十余垒,开始了对寿州城的包围 。同时,苗家军分兵四出,部将朱万隆攻取临淮关;苗金开、祝兰芳破怀远、颍上;苗天庆部在灵璧大败清军沈宝臣部 。。。。同时 , 苗沛霖派出朱鑫、陆长华出使庐州,与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会晤,表示愿意蓄发、臣服天王、接受册封 , 与太平军携手抗清,得到了陈玉成的高度赞赏,不但与之结盟,还派出辛大刚、余安定等将率一股太平军来相助攻打寿州 。另外,在苗派遣的王金奎的撮合下,苗家军与捻军主力张乐行、龚德树也达成了谅解 。
自三国两晋以来,淮北的寿州城向号坚固,有“铁打的寿州”之称 。然架不住苗家军的长期围困 , 孙家泰、徐立壮、韩殿甲等将几次出击,均失利而归 。更要命的是,安徽巡抚翁同书也被困城中多日 , 其虽然文采满天下,这时也是手足无措、心慌意乱了,从其当时所赋的诗句中可见一斑:“地有虎狼诸将怯 , 山无草木八公愁” 。到了6月,连续向朝廷告急的翁同书,不但没有盼来解围之军,反倒得知苗家军又相继攻克了三河尖、正阳关和颍州城,至此,翁巡抚坚守之心完全破灭,走向另一个极端 。其一面按照苗沛霖的意思 , 给朝廷上书为其叛乱行为辩护,另一方面下令处决其原来当作心腹爱将的徐立壮,将孙家泰投进监狱,(孙在狱中,知为翁同书所卖 , 愤而自尽,绝命词曰:大丈夫不争岁月,士君子自有功名 。) 。可叹的是,孙、徐死后,“大仇得报”的苗沛霖并没有撤军,反倒是继续围攻,到了10月29日风雨之夜,苗家军在城中守备朱天祥、赵森保等的内应下 , 终于攻克了“铁打的”寿州城,活捉了巡抚翁同书 。
然而 , 面对拿下寿州、北上中原的门户已开的大好形势的苗沛霖 , 却并没有喜形于色,更没有去实施自己早有腹稿的问鼎中原的大计,反倒是回撤自守 。这是因为拿下寿州之前的一个月,太平军据守达9个月之久的安庆城也沦陷了 , 皖南战线已经崩溃,短短两个月不到,桐城、池州、铜陵、无为相继被湘军攻克,英王陈玉成领残部退守庐州 , 还遣使前来寻求苗沛霖部的援助 。在苗看来,这时再要继续反清、北上成功之数已经渺茫,他的对策则是再次谋叛 。目前还握在手里的翁同书就是最好的媒介 , 于是,通过翁的手笔,苗沛霖又向清廷连表忠心,出于对苗部的忌惮和前线用人之际,清廷在胜保等人的奏请下,驳回了湘军李续宜、彭玉麟等将要对苗大张挞伐的请求 , 允许苗沛霖“戴罪立功” 。
1862年3月8日,在苗的授意下,正在颍州配合太平军作战的苗家军王金奎、董志诚部临战倒戈 , 大败太平军、捻军,生俘捻军大将尹韬、江生等 。3月23日,苗沛霖以围魏救赵之计 , 亲率精锐袭击太平军后方,击溃其家眷部属 。4月1日,胜保督帅清军在苗家军配合下,正面击溃太平军马融和部、捻军张乐行部,颍州之战取得完胜 。此时 , 英王陈玉成也正被多隆阿、雷正绾、石清吉等部围困于庐州,而苗沛霖为了给清廷献礼表功,策划了一个阴谋,他遣人前往庐州,希望英王等能突围北来寿州,合兵一处,乘虚直取中原 。陈玉成出于兵败无颜回天京的心理下,贸然轻信了苗沛霖之议 , 5月13日,陈玉成率大队人马出清兵意料之外,从北门突围 , 直奔下蔡,然终于堕入苗沛霖圈套之中,被苗的侄子苗景开部控制,包括英王陈玉成、导王陈仕荣、从王陈德漋等全部被擒 。5月21日,苗沛霖将被俘太平军众将押送颍州胜保大营,突出包围圈的捻军张乐行曾试图在途中的江口集劫囚 , 可惜没有成功 。
令获得胜俘英王大功的苗沛霖没有想到的是,清廷并没有大肆封赏于自己 , 旨意中准予“自新”,但不准开复“前罪” 。要他率军继续追剿张乐行捻军,否则,“负罪而无功,仍要剿办” 。这时 , 如日中天的湘军集团也逐渐将触手深入安徽,朝廷下旨升湘军大将李续宜为新任安徽巡抚,面对如此险恶局势上的苗沛霖如坐针毡 。虽然之前的靠山胜保被远调陕西,但清廷内部反对湘军等汉族士绅武装的势力还在,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被朝廷委任为剿灭捻军的主帅 , 苗沛霖立刻前往投靠,借这位一贯排斥汉人武装的蒙古亲王的势力,迫使湘军集团暂时止步于皖南 。
1863年初以来,始终徘徊在皖北、豫东的捻军连遭败绩,3月间,张乐行捻军主力二十多万人,被僧格林沁的满蒙军和苗沛霖的苗家军围困于当初起事的雉河集一带,大战结果是捻军全军覆没,张乐行突围出走,至酉阳集被圩主李四一擒获 , 随即献与僧格林沁大营邀功 。苗沛霖闻讯大怒,遣人逼李四一追还张乐行交给自己,李四一坚不同意,苗遂以军围攻李四一所在的土圩,展开一场争功屠杀 。僧格林沁得知后 , 大为恼火,立命苗沛霖撤军 , 否则予以讨伐,苗军这才退却,而僧格林沁已心颇厌之 。
皖南太平军、皖北捻军的相继覆灭,使得苗沛霖及其苗家军逐渐失去了利用价值 , 加之争功事件发生后,僧格林沁明显加强了对苗家军的猜忌和防范,特别是胜保被革职下狱后,苗沛霖彻底失去了朝廷靠山,署理安徽巡抚的唐训方甚至下令让苗沛霖解散军队以便回乡务农的训令 。就在此时,山东发生了宋景诗黑旗军肆虐的局面,僧格林沁的满蒙军队奉调北上 , 为了安抚地方所需,僧格林沁上书希望唐训方的解散团练之令缓行,还勉励了苗沛霖一番 。然善于政治观察的苗沛霖洞若观火 , 知道自己兔死狗烹的最终结果 。他的性格不允许自己甘于受死,他要搏一把,而僧格林沁大军北上山东 , 皖北清军防务空虚,正是一个起兵的良机,于是苗沛霖再次反清的行动开始了 。
4月5日,苗沛霖告知巡抚唐训方、道员马新贻 , 谓全军解散回乡的工作已经就绪,各处厘卡逐渐交出,他将从蒙城大营以东开始、逐营解散 。当然,这些都是烟雾弹,5月2日 , 本是所谓解散开始日,苗沛霖召集全军各旗主、营主会商,决计再次举旗反清 。次日 , 苗家军突袭蚌埠、破怀远、陷颍上,。。。。面对淮北大地狼烟四起、各处官员遭擒被杀的乱局,惊慌失措的唐训方巡抚,直到5月5日方传令各处守军与苗家军作战 。
苗沛霖此次反叛的主攻方向有二 , 一是部下方长华、李万春等部再次围攻刚刚移交给巡抚的寿州城,二是自己亲率苗家军心腹精锐猛扑蒙城 。围攻寿州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清军救援 , 真正的主攻就是蒙城 。战争的进程似乎正是按照苗沛霖的计划在进行,曾国藩下令皖南的湘军蒋凝学、毛有铭部星夜北上救援寿州 , 然苗家军赵玉华、童维翰等部处处设伏阻击,到7月上旬 , 湘军付出数千人的代价后,依然未能解围 。7月19日,已经断粮的寿州城破,知州毛维翼被杀,寿州再次落入苗家军之手 。于此同时,怀远地区的激战也正酣,巡抚唐训方率领的提督李世忠、总兵张得胜、水师丁泗滨等部,与张建猷等展开拉锯战,直到8月清军依然没有丝毫进展,之后湘军彭玉麟派出部分水师夹攻,清军方略占优势 。
决定胜负的决战发生在蒙城 , 1863年5月,苗沛霖亲统大军围攻蒙城,揭开了战役帷幕 。在此前的反清和进攻张乐行捻军的战争中,苗家军曾两次攻打蒙城,但都没有得手 。这一次是苗沛霖第三次用兵蒙城,苗家军几乎精锐尽出 。为鼓舞士气,苗沛霖在前线对众将说:铁铸的寿州不过如此 , 纸糊的蒙诚又岂奈我何?
此次围攻,苗沛霖使用了“偃月阵”,步步为营、层层包裹,蒙城几乎被围得水泄不通 。按察使马新贻虽力有不逮 , 但也是誓守此城,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蒙城守军主力唯有李南华部数千团练 , 但由于防御工事完整、措施得力,自5月10日起 , 苗家军虽每日猛攻,却始终没有突破 。5月21日,来自颍州和宿州的小股援军到来 , 但毫无作用 。6月5日,僧格林沁派来的游击施绍恒及捻军降将张慎德等进入蒙城协防,虽逐日与苗家军交锋,但几乎没有胜绩 。不久,活动于河南、湖北的张宗禹捻军为响应苗沛霖反清,也反攻皖北,夺回雉河集 , 对清军形成新的威胁 。9月清廷面对如此严重的局面,屡屡催调僧格林沁部南下、湘军主力北上 , 但湘军已处于围攻天京的关键时刻,而僧格林沁也正与黑旗军激战,只得派出部将陈国瑞部三千人南下 。9月25日 , 苗家军在涡河南北设伏大败远来的陈国瑞军,10月,清军援军渐集,蚌埠方向的总兵王万清、王才秀部汇合了陈国瑞部,重新逼近蒙城;10月20日,荆州将军富明阿大军抵达临淮关 , 先锋宋庆部与陈国瑞、英翰、郭宝昌等部联合攻击蒙城郊外苗家军,激战一天、伤亡800余人,未能解围 。11月14日 , 富明阿大军抵达宿州,派出副都统蒙额、侍卫寿昌等与前述诸将汇合 , 与涡河两岸苗家军逐营争夺、反复血战 。16日,僧格林沁大军终于南下,首战击溃张宗禹捻军、攻下雉河集,清军诸营闻讯士气高昂 。
反观,苗沛霖在这段时间里,只是一味督促众将攻城,没有采取相机的外线运动,逐渐陷入困境 。12月2日,清军陈国瑞部掐断了苗家军的粮道,僧格林沁更派出蒙古马队远击苗天庆、李万春等苗党据守的寿州、凤台等地,夺其根据 。12月6日 , 僧格林沁汇集诸路援军同时对苗家军的偃月大营进行分路猛击,打破之,苗沛霖及王金奎、张建猷、刘兰馨等苗家军首领均亡于阵中 。至此,历时半年、震动全国的蒙城包围战,以再次反清的苗家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而苗沛霖这个生逢乱世、野心勃勃的枭雄,也就此结束了自己反复无信而不失精彩的人生之路 。
【苗姓历史名人 :苗沛霖】苗沛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