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羽为何为本纪?司马迁《史记》的“本纪”中 , 《项羽本纪》不断遭到后人的批评 , 认为本纪从五帝到夏、商、周、秦再到汉高祖、孝文帝、孝景帝一路下来是理所当然的,而项羽只是一个过渡时期的人物 , 并没有建立朝代 , 也不算是一个真正的帝王 , 不值得写一篇本纪 。(参见钱穆《中国史学名著·史记下》,三联书店2003年重印本 , 72—73页)这样的指责其实是没有理解司马迁的独特眼光与深刻用意 。我认为,在司马迁眼里 , 从项羽起兵到称王再到兵败垓下 , 项羽是那一时期的一位具有历史代表性的杰出人物 。在秦王朝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之下,许多平民百姓都以各种形式进行反抗 。他们逃避徭役,啸聚山林,结成众多小股起义队伍在全国各地活动 。如在骊山服役的英布就带领一批刑徒逃亡为“群盗”;彭越率领一批青年流亡者聚集在巨野泽中;沛县泗水亭长刘邦也在押送刑徒途中和他们一起逃亡……可见当时的起义民众来自社会各个阶层 。项羽就是在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年,随同他的叔父项梁起兵反秦的 。《项羽本纪》叙述项羽其事说,项氏世代为楚将,他们出身于楚国旧贵族,而项梁正是楚将项燕之子 。当时项梁因为犯罪 , 带着项羽逃到吴县;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以依凭的势力 , 只能靠自己的才能和勇气打天下 。司马迁记述了这样一件事 , 就是在秦始皇游会稽,渡钱塘江时,项羽在人群中指称:“彼可取而代也 。”秦朝的法律是很严酷的,人民动辄身陷刑狱 , 而且常常罪及妻孥、诛连九族,甚至还有“腹诽”的罪名 。于此足见项羽在当时人们中的过人胆识和雄心壮志 。项梁也是从此开始重视项羽的 。在得知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后,项梁与项羽设计杀死了会稽郡守,接着又震慑住骚乱的军民,收得精兵八千余人 。随后在东阳起兵的陈婴,还有英布、蒲将军也先后来归附他们 , 还合并了彭城秦嘉军 。在齐国田荣拒绝与他们联兵西进的情况下 , 项羽和刘邦各领一军多次击败秦军,显示出独当一面的霸气和能力 。随着项梁战死定陶,起义军的活动转为保守,秦军也将目标转去进攻赵王歇的河北之军 。这时,楚怀王将项羽和军队收归自己统率 , 只任命他为次将,而任命宋义为上将军 。在渡河救赵这件事上,项羽与宋义发生分歧 。当时,大军已在安阳停滞不前四十余天 , 而宋义还在为自己的儿子大摆筵席,以壮行色 。项羽遂果断地杀死了宋义,迫使楚怀王交还兵权 。然后,他立即亲率大军渡河救赵,凭着破釜沉舟、灭此朝食的气势 , 一举击败秦军 。战后 , 他召见诸侯将领,“无不膝行而前 , 莫敢仰视”(均见《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通过超人的决断、果敢的行动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巨鹿之战后,项羽成为上将军 , 他的威望和势力也与日俱增 。可惜此后的项羽有些患得患失,不能很好地把握时机,扩大战果;又不能集思广益,争取人心 。在进入函谷关后 , 项羽没有听从范增的意见消灭刘邦势力 。当时,项羽有兵四十万,而刘邦只有十万;如果项羽乘机进攻,刘邦是难以抵挡的 。另外 , 放弃关中,也是项羽失败的原因之一 。关中地形险要,土地肥沃 , 素有“天府”美誉,完全可以踞关中之险完成霸业;但他没有利用这个机会,反而领兵东归 。另外 , 在天下大局未定的时候,项羽就开始分封土地,立各路诸侯为王 。这些起于四方的豪杰 , 原本都有称王图霸的野心,加上对分得的土地不满,自然离心离德;还有那些被贬抑的 , 未封王的,更是怀恨在心,都开始暗中背弃项羽 。又由于项羽生性刚烈,杀戮过多 , 百姓也不愿拥护他 。最终,项羽在垓下被刘邦汉军包围,造成乌江自刎 , 抱恨归天的悲剧 。总其一生,项羽凭着自己过人的勇力和气魄,“力拔山兮气盖世”,迅速成为反秦诸军的核心力量,在诸侯间建立起不容挑战的威望和实力;灭秦以后 , 自然该是继秦而帝的人物 。只是他空有霸气而少有远见卓识,不能顺应统一中国的历史潮流,去为天下万民开创休养生息的社会环境;又刚愎自用,不能接受范增等谋士的正确建议和批评,简单粗暴,一意孤行 , 很快便失去了自己的优势 。但他在秦末战乱和楚汉相争的数年中,的确是一个叱咤风云的时代英雄、当之无愧的领袖型人物 。司马迁看到这一点,故而为他撰写本纪 , 理由是充分的 。这诚如司马迁在《项羽本纪》里所说,在当时这样一种各路豪杰逐鹿中原的情况下,项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 , 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 , 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司马迁认为,秦王朝的暴政引起四方豪杰纷起,相互竞争;而项羽从民间起事,无所凭依,竟然那么快就使各路诸侯臣服于自己 , 灭亡了秦朝,又割地封侯,自己号称“霸王”;虽然他的名位有始无终 , 但近古以来却到底未曾有过 。钱穆先生在他的《中国史学名著》中也认为,当时秦虽然已经亡了,但汉高祖还没有即位 , 秦楚之际这五年,自然可以放在项羽这一主导五年战乱活动的特殊人物身上;而本纪本来就是用来编年的 。那么司马迁为何又直接写成“项羽本纪”而不用文中处处提到的“项王”呢?钱先生认为,项羽虽称了王,但是并没有建立朝代,只是一个具有历史代表性的人物,所以虽然在文中称他为项王 , 但题目却只用《项羽本纪》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在这些细微之处是经过一番斟酌的,是用心良苦的 。
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了本纪 , 世家和列传等体裁 。他用本纪体来撰写帝皇的事迹,比如“五帝本纪”,“秦始皇本纪”和“孝文本纪” 。以世家来记录王侯,以列传来牌序其余人士的事迹 。这样一来,历史上的名人大都可以被安排进自己归属的地方 。但是,对于《史记》中第七“项羽本纪”和第八“高祖本纪”,便有了以下疑问:项羽一生都没有当过帝王,他凭什么进入本纪?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的最后一段可以看成他的解释 。他说:“羽非有尺寸乘埶 , 起陇亩之中,三年 , 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总结起来主要的原因是首先项羽不和从前的帝王一样,由继承而来,而是个人从平民奋斗最终得到(更加应该得到嘉奖),其次,他亲率诸侯参与直接战斗颠覆了暴秦,而且他主持分裂天下,所有的政事都由其定夺,称号为“霸王”,这些都是千古未有的奇事奇人 。基于以上原因,项羽该入本纪 。
【项羽为什么是本纪,项羽为何为本纪?】窃以为,司马迁之说,有一定道理,但并不能完全服人 。首先,《史记》选材极为严格 。本纪中的主人或者自身为帝为皇,或者是皇后,没有其他人士 。但是项羽从没有拥有过帝王的名份 。项羽没有称帝,没有逼当时的共主“义帝”禅让象本朝后来不久出现的王莽,也没有下流到搞四方劝进如近代的袁世凯(他很笨,也是他太迷信自己武力的结果) 。其次,他也没有实际掌握过整个国家 。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地方势力 。最后,如果论资排辈,要进本纪,首先应是陈胜 。正是他振臂一呼,乱者四应,从而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灭秦运动 。虽然他首义之后几个月便牺牲,但是项羽或者刘邦均为在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起事的 。物有始终,如果追根溯源,陈王入本纪更有理由,但是在《史记》中,陈胜最后入的是世家 。即便陈涉不能入,还有楚怀王 。此楚怀王乃是项羽叔父项梁所立先秦战国时期楚国楚怀王之孙,正宗龙种,出身高贵 。他领导下的各路义军中包括刘邦和项羽 。最后他被尊宠为“义帝”,应该有帝王的名位 。所以,入怀王于本纪也未为不可 。即便陈王怀王不能入,项羽也万万不能进,因为在项羽乌江自刎之后,鲁地最后才投降 , 于是汉王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 。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由此可见,项羽是被刘邦盖棺定论了的 。他的最后封号是公侯,绝不会是帝皇 。也就是说,他在《史记》中的位置为世家是早已御定的 。
那么问题出来了,为什么司马迁要改变项羽的一贯的世家地位而将他与汉高祖刘邦并列于本纪?要知道,这可不是学术之争,是修定国家正史,何等严肃何等重要的场合,司马迁居然没有按照高祖的定论,而是给了汉王朝建立前最大最凶恶的敌人-项羽一个重新的评价从而入本纪而且其位于高祖本纪之上,是一件十分不可想象的事情 。窃以为,这样做的一个理由也许是他有意在《史记》中形成临近的互相对立而又对照的人格模版,暴烈英勇又憨直的项羽和豁达傲慢又狡诈的刘邦 。两人的直接对照将使后人更加理解各人的胜利失败的因素,从而理解刘邦建立汉王朝并不是什么神授,而是他个人的努力与人民的选择结果 。另个理由不排除司马迁非常喜欢项羽这个人物,给自己喜欢的人物一点特殊待遇也是人之常情 。更加隐秘的理由也许是根植于汉武帝对他施腐刑而产生的强烈不满而采取的报复,那就是用项羽来压低汉武帝的祖宗汉高祖刘邦来取得一点快意恩仇 。当然 , 这些都没有事实证明,仅仅个人想象推论 。
需要指出的是 , 《史记》成书的汉武帝时期,其文功武略也达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顶点 。这样的时候 , 往往思想上也兼容并蓄,表现了极大的宽容性 。所以有如此之多政治问题的《史记》依然成为正史而流传下来 。
在东汉班固的《汉书》中,项羽这次不再幸运,从本纪落入了列传的行列 。(《汉书》中合并了世家和列传的体裁,于是只保留了本纪和列传 。
本纪或简称纪,是东亚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始于司马迁的《史记》 。在该书中 , 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XX本纪”,不过也有例外 , 如吕雉不是皇帝,但其传记也称本纪 。另外项羽也是无皇帝之实,却列本纪,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 。
项羽本纪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 , 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
《项羽本纪》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 , 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而在《史记》中,本纪所记录的都是帝王,事实上项羽并没有成为帝王,司马迁把他归入帝王行列则表现了对项羽的敬佩和尊重 。
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 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 , 千古无二”的评价 。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
1. 项羽当时虽然未完成帝业,但在秦亡汉兴之间,他曾经发号施令,权力俨如帝王,故列入本纪 。
2. 表示史家的责任 , 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忠实地表达时代的真相 。
3. 公正地衡量,评估项羽对这个时代的贡献和价值 , 并以客观的事实为标准 。
3. 推翻秦朝政方面,项羽的功劳不下于刘邦 。在战争中,他曾受诸侯的拥戴 , 也曾正式封候赐爵,如封赐刘邦为汉王 。
4. 司马迁要夸奖项羽的英雄气概 。
5. 司马迁本身认为项羽是刘邦厉害的 。项羽出身名门,祖上为贵族将军,而刘邦只是一个无赖 , 像较而言,项羽是值得写入本纪
人家是楚霸王啊
文章插图
2、《史记》中为什么项羽位列本纪?司马迁将项羽列入“本纪”,是正确不错 。项羽与叔叔起兵反秦 , 是项籍尊立“楚怀王”为主子 。灭秦后,项羽便不再尊从楚怀王,自己分封天下众王,项羽是实际上的天下之主 , 自称“霸王” 。霸即是与春秋之“五伯”或“五霸”之霸一样,就是第一、老大、为长,别人都必须服从于他 。按说 , 我们中华的历史序列表中,项羽应该被列在秦朝之后,而刘邦只能到垓下之战灭亡项羽之时,才能作为西汉王朝的创建起始 。此前 , 刘邦还不能说是天下之主 。可是司马迁又怎么敢为项羽正这个“名份”呢?故而司马迁是以刘邦破咸阳,实际是被项羽封为“汉王”的前一年,而不是“西汉皇帝”登基的年份,作为西汉的“纪元” 。才留下现今这么一个错误 。
因为司马迁认为项羽符合一代帝王的标准 , 而当时项羽的统治也勉强可以算是一个王朝,所以虽然项羽未称帝,但司马迁仍然将其位列本纪之中
项羽推翻了秦朝以后号称“西楚霸王”,虽未称帝 , 却是无冕之王,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地位不输于帝王,因此用本纪的体例来书写他 。
,本纪指帝王,世家指诸侯 。而项羽位列本纪 , 说明作者是认为项羽可以称帝为王的 。
因为出于对项羽英雄气概的崇拜,司马迁故意把他列去本纪之中 。
文章插图
3、项羽为什么会被列入<<史记>>的本纪中?“本纪”记载帝王的事迹,虽然“楚汉相争”的结果,项羽乌江自刎未能成就霸业 , 但他始终是西楚霸王,因此,被列入<<史记>>的本纪中 。
文章插图
4、为什么史记中关于项羽是本纪而不是列传《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分三类,本纪、世家、列传 。这是按传主的地位和影响划分的 。帝王的行事关系到全国的政局,对后代政治也有很大影响,是立国之本,故其传记称“本纪” 。《史记》中有十二篇“本纪” 。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 , 对全国政局有一定的影响 , 故其传记称“世家” 。《史记》中有三十篇“世家” 。列传则是为人臣及各方面的代表人物立传,如《滑稽列传》《游侠列传》等,《史记》有“列传”七十篇 。
在《史记》中,本纪所记录的大都是皇帝,其中项羽并没有成为皇帝 , 司马迁把他们归入本纪则表现了对他们的尊重 。在司马迁心中项羽的地位和皇帝一样 。
文章插图
5、司马迁身为汉朝的官员,为何敢把项羽写入本纪当中?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时代在国富民安的时候思想就会得到提升 。所以司马迁即使是汉朝的官员但是他的思想早已超脱在过度之外了,对于他而言项羽虽然不是皇上但是地位也和皇上差不多了,所以就要把项羽写在本纪中 。
一.项羽的功过
根据司马迁所说项羽的一生有功劳但是也有过错,他的功劳就是推翻了秦朝,而过错则是过于残暴 。对于霸王相遇而言虽然他最终不是皇上可是他却做了皇上做的事情,在当时天下能和汉高祖刘邦一较高低的也只有项羽了 。所以司马迁认为有必要把项羽写入本纪中 。
二.项羽的事迹
项羽虽然是王族之后可后来也成为了平民百姓 , 而就是这样一个平民百姓靠着自己一路打下江山成为了西楚霸王 , 这份大业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到的 , 能做到的也只有刘邦和项羽 , 其次刘邦和项羽本也成为了异姓兄弟,后来却反目成仇,再者曾经有个鸿门宴的典故,当时项羽放过了刘邦,要不是如此后面可能就没有楚汉相争的事情了,这些种种是非因果都是需要记录的,也只有记录下去后人才能了解这些事 。
三.项羽的成败
项羽虽然成功推翻了秦朝,但是却输给了刘邦,与其说他输给了刘邦不如说他输给了自己,倘若不是他的偏执和自以为是,他完全有多次机会消灭刘邦,可是却都是因为他的性格导致在最终之战中败下阵来,不仅害的爱人虞姬自刎而死,自己也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在乌江边自刎 。
另外司马迁这个人本就是实事求是的一个人,也正是因为他过于求实被汉武帝处以了刑罚 。
所以就冲着司马迁的这份执着他也必定敢把项羽写入本纪中 , 这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记录官要做的事 , 更是一种思想觉悟 。
那个时候司马迁很大一部分在狱中完成《史记》的,所以不算真正意义上朝廷的史官,所以他所撰写的很多内容都不受到朝廷监视的,也给了他较大的自由度 。再就是汉代不像后世朝代对这些事这么避讳,因此史学作品大多还是以史实为基础 。
首先就是司马迁这个人,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不会因为当权者不同意而改变自己的想法,再就是当时的当权者是刘邦
因为司马迁最为一个合格的史学家,在对待历史方面很严谨,所以即使项羽他也敢写入本纪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