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印章 皇上用的印章叫什么,玉玺详细资料大全

1、玉玺(皇帝的印章)详细资料大全 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至高权力的象征,始于秦始皇 。古代印、玺通称,以金或玉为之 。
玺始出于周,到了周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而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 。
出处 : 《史记·秦始皇本纪》:“令子婴斋,当庙见 , 受玉玺 。”
李商隐《隋宫》诗:“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
基本介绍中文名 :玉玺外文名 :Imperial Seal(英语)、御玺(日语)含义 :皇帝的印章开始时间 :公元前221年元月1日结束时间 :1912年1月1日拼音 :yù xǐ古文记录,专业解释,历史沿革,玺底印文,野史记载,宝玺流向,宝玺制度,国之重器,古文记录据[汉]蔡邕《独断》载:“天子玺以玉螭虎纽 。古者尊卑共之……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 , 群臣莫敢用也 。”习文昭手绘传国玉玺[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二》:“徐令《玉玺记》:‘玉玺者,传国宝也 。据说秦始皇帝取蓝田玉,命李斯用小篆刻之 。玺文曰:“受命于天 , 既寿永昌” 。专业解释专业称谓:宝玺 。宝玺者何?天子所佩曰玺,臣下所佩曰印 。无玺书则王言无以达四海,无印章则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于所属,此秦汉以来之事也 。(《明清帝后宝玺》弁言朱家溍) 皇帝、皇后、皇太后所佩谓玺 , 印是大臣所用 。是有规矩的,不然,是会砍头的 。玉玺是御玺的俗称,正确、专业的称谓:宝玺 。明代正式宝玺亦为玉制,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即记载:“至嘉靖四十五年之冬 , 则世宗已不豫久矣,乃下诏曰:先朝甲戌遇灾,御宝凡六,其五已遭毁 。命所司觅美玉补造 。”可见御宝仍为玉制,惜未能流传至今 。然成化、嘉靖时,确实用白石等制作一批印玺,多属闲章,部分印文的文字与御宝一样,现藏故宫 。明朝有二十四宝玺,其中皇帝奉天之宝为唐宋之传玺(《明史》卷七十四;《明会要》卷二十四;《明官史·木集》); 清朝的宝玺用料更繁多,除玉外,还有栴檀香木、檀香木质、金质、水晶、玛瑙、骨质等等 。不同时代,对玺、印、章的使用范围不一 。根据《通典》所载:“又三代之制,人臣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所好也 。……秦以印称玺,以玉 , 不通臣下……齐 , ……并依秦汉之制 。皇太子诸王金玺,皆龟钮 。公侯五等金章……光禄大夫、卿……四品五品将军,皆银章 。尚书令、仆射……诸州刺史,皆铜印 。”可见,“玺”是帝后以及诸侯王所用,臣下则根据实际地位称“章”、称“印” 。传说武则天忌“玺”谐音“死”而改为“宝”,自此至清代帝后及诸王印章皆称“宝”,如明代“潞王之宝”,清代“和硕怡亲王宝” 。(按:清代郡王印章仅称“印”,如“多罗定郡王印”) 。佩玺是有规矩的,不然,是会掉头的 。清朝二十五方御用宝玺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满文“皇帝之宝”、栴檀香木“皇帝之宝”、“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 “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钤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 。25方伪造的玉玺历史沿革玉玺从秦代以后,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又专以玉质,称为“玉玺” , 共有六方 , 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 , 在皇帝的印玺中,有一方玉玺不在这六方之内,这就是“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 , 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 , 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 。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 。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二千余年 。然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辄令人扼腕叹息 。玉玺传说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 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 。姑且不论传国玉玺是否是用和氏璧琢制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确实曾令玉工雕琢过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 。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 , 一说龙鱼凤鸟钮玉玺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传国玺自问世后,就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 。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 , 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 。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 。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 , 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代称) 。”言毕不见踪影 。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秦末战乱,刘邦率兵先入咸阳 。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刘邦 。刘邦建汉登基,佩此传国玉玺,号称“汉传国玺” 。此后玉玺珍藏在长乐宫,成为皇权象征 。西汉末王莽代权 , 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 。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 。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 , 从此留下瑕痕 。王莽败后,玉玺几经转手,最终落到汉光武帝刘秀手里,并传于东汉诸帝 。东汉末 , 十常侍作乱,少帝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返宫后发现玉玺失踪 。旋“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 孙坚部下在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从她颈下锦囊中发现“传国玉玺” , 孙坚视为吉祥之兆,于是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 。不料孙坚军中有人将此事告知袁术,袁术闻之,立即扣押孙坚之妻 , 逼孙坚交出玉玺 。后来袁术败死,“传国玉玺”复归汉献帝 。有人认为在东汉末年孙坚得到的传国玉玺就已经是伪造的了(原因一:宫女不可能佩带、保管传国玉玺;原因二:王莽篡汉时,在玉玺上雕刻“汉传新王莽”的字样,刘秀重新登基后,磨去的话会破坏玉玺 , 也就不磨灭此字样了,但孙坚得到的玉玺上却无此记录) 三国鼎立时,玉玺属魏,三国一统,玉玺归晋 。西晋末年,北方陷入朝代更迭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 。“传国玉玺”被不停地争来夺去 。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 , 玉玺归前赵刘聪 。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玉玺;得玺,在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后赵大将冉闵杀石鉴自立,复夺玉玺 。后冉魏乞求东晋军救援 , 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南京),这样,传国玺重归晋朝司马家 。在南朝 , 传国玺历经了宋,齐,梁 , 陈的更迭 。大隋一统华夏,传国玺遂入隋宫 。公元618年,隋亡 。萧后携皇孙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 。此阶段还出现了几方“私刻”的玉玺,包括东晋朝廷自刻印、西燕慕容永刻玺、姚秦玉玺等 。到南朝梁武帝时 , 降将侯景反叛,劫得传国玉玺 。不久侯景败死,叛乱被平定 。但侯景任命的侍中兼平原太守赵思贤却趁乱拿着玉玺潜逃到了广陵,被一个叫郭元建的人抢走了玉玺 。郭将玉玺献给了北齐的行台辛术 , 辛术再转献给北齐朝廷 。传国玉玺遂为割据黄河中下游的北齐高氏所有 。后来南陈取代了南梁,但是没有传国玉玺,怎么办?好办,自己刻一个玉玺 。于是玉玺越刻越多 , 每个割据政权都宣称玉玺在自己手中,自己才是真命天子 。建德六年年正月,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亡北齐 。传国玉玺进入北周 。四年后,杨坚代周建隋,开皇九年,大隋灭陈后,重新统一全国 。那些私刻的“传国玉玺”也就统统被大隋 *** 没收了 。汉朝刘贺伪造的玉玺唐贞观四年 , 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突然与皇孙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 。唐末,天下大乱,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 , 建后梁 。公元923年,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 , 传国玺也随着到了后唐 。最后一个掌握“传国玉玺”皇帝是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自焚 , 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 。从此,“传国玉玺”神秘失踪,关于它的下落众说纷纭 , 莫衷一是 。玺底印文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汉书”文曰“昊天之命皇帝寿昌” 。两者不同,一般指第一种说法 。另:北宋哲宗时所得的传国玺当时便有人怀疑是章惇、蔡京造假的 。又:明清两代也时有假玺出现 。明孝宗曾获过所谓的传国玺,孝宗皇帝当时就认为是假的;清初时,宫内藏有三十九方各色御玺 , 其中一方被认为是秦制传国玺,公元1746年,经乾隆皇帝钦定 , 证实是仿刻赝品 。1924年11月,末代皇帝博仪被逐出宫时,张壁、鹿钟麟等人仍在追索 著传国玉玺 。另:“辽史”记为“大魏受汉传国之宝” , 我以为应该是“大魏受汉传国之玺”,唐武则天时改“玺”为“宝”,应该是那时代改的 。“辽史”记:“传国宝 , 秦始皇作,用蓝玉,螭纽,六面 , 其正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鱼鸟篆,子婴以上汉离祖 。王莽篡汉 , 平皇后投玺殿阶,螭角微玷 。献帝失之,孙坚得于井中,传至孙权,以归于魏 。魏文帝隶刻肩际曰“大魏受汉传国之宝” 。唐更名“受命宝” 。晋亡归辽 。自三国以来,僭伪诸国往往模拟私制,历代府库所藏不一,莫辨真伪 。圣宗开泰十年 , 驰驿取石晋所上玉玺于中京 。兴宗重熙七年,以《有传国宝者为正统赋》试进士 。天祚保大二年,遗传国玺于桑干河 。“宋史”记:“宝 。秦制 , 天子有六玺,又有传国玺,历代因之 。唐改为宝,其制有八 。五代乱离,或多亡失 。” 。又:“魏本纪”中曾记录在一座毁坏的泥像中得玉玺二,其文皆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其一刻其旁曰“魏所受汉传国玺” 。野史记载传国玉玺传到十六国时期,在冉魏灭亡的时候,东晋、燕、后秦各得到了一块,都自称是真的,其中东晋的这一块 , 一直传到后唐李从珂自焚 。后来宋朝建立后,一农民在李从珂的废墟中找到这个玉玺 , 献给宋 。最后,到了金,然后到了元,被元顺帝带到北元 。朱元璋灭北元,得到了玉玺 , 传到民国 。民国 *** 迁台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宝玺流向由于历代统治者极力宣扬获得传国玺是“天命所归”、“祥瑞之兆”,自宋代起,真假传国玺屡经发现 。如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咸阳人段义称修房舍时从地下掘得的“色绿如蓝,温润而泽”、“背螭钮五盘”的玉?。?经翰林学士蔡京等13名官员“考证”,认定是“真秦制传国玺”的玉印 。然而,据后世人考证,这是蔡京等人为欺骗皇帝而玩的把戏 。习文昭手绘传国玉玺2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户县毛志学在泥河里得玉玺,由陕西巡抚熊羽中呈献孝宗皇帝 。相传元末由元顺帝带入沙漠的传国玺 , 曾被后金太宗皇太极访得,皇太极因而改国号“金”为“清” 。但清初故宫藏玉玺39方 , 其中被称为传国玺者,却被乾隆皇帝看作赝品 , 可见传国玺的真真假假实难确定 。据说真正的传国玺是明灭元时,被元将带到漠北了 。明清两朝人士对“传国玉玺”的态度,已经与以往时代有所不同 。据《明史·舆服志·皇帝宝玺》载,礼部尚书傅瀚谈及地方送来的传国玺时评论道:“自秦始皇得蓝田玉以为玺,汉以后传用之 。自是巧争力取,谓得此乃足已受命,而不知受命以德,不以玺也 。故求之不得,则伪造以欺人;得之则君臣色喜,以夸示于天下 。是皆贻笑千载 。” 清高宗御制《国朝传宝记》也说:“会典所不载者,复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一玺,不知何时附藏殿内,反置之正中 。按其词虽类古所传秦玺 , 而篆文拙俗,非李斯虫鸟之旧明甚……若论宝,无非秦玺,既真秦玺,亦何足贵!乾隆三年 , 高斌督河时奏进属员浚宝应河所得玉玺,古泽可爱,又与《辍耕录》载蔡仲平本颇合 。朕谓此好事者仿刻所为,贮之别殿,视为玩好旧器而已 。夫秦玺煨烬,古人论之详矣 。即使尚存,政、斯之物 , 何得与本朝传宝同贮?于义未当 。”宝玺制度历史上各王朝 , 维系其封建独裁统治的象征物“宝玺”,自秦始皇开始刻制后,历朝或是传承或是重刻 , 直至清亡都是如此 。秦始皇创立的宝玺制度被汉高祖刘邦全部继承下来,形成了后来所谓的“秦汉八玺制”,这一制度也贯穿了整个“魏”、“晋”、“南北朝”和“隋”,他们不仅继承了秦汉的八玺制,而且连规格、名称、纽式、文字都基本不差 。直到唐朝武则天称帝时,则独出心裁地增加了一方“皇天景命有德者昌”神玺,而将八玺制改为九玺制,同时又将“玺”改为“宝”,从此以后各朝都称“宝”了 。北宋增至十二宝,南宋则是十七宝 。明朝猛增至二十四宝,清朝除交泰殿二十五 宝日常使用外,还供奉著“盛京十宝” 。由此可见历朝宝玺的数量是越来越多,而且体积也越来越大,从秦汉的方一寸二到四寸不等,唐朝的方二寸到四寸不等,直到明、清的方二寸九到五寸九不等,最大者有宋朝“宝命宝”“范围天地,幽赞神明 , 保合太和,万寿天皇”的“定命宝”印面竟有九寸见方,而明朝建文帝的“天命明德、表正万方、精一执中、永宙永昌” , “凝命神宝”印面却是一尺六寸九分见方,可谓是硕大无比 。国之重器紫禁城,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地方 ,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 。这里存放著各个历史时期的珍宝近百万件 。在众多宝物中,哪一种最能代表皇帝的无上权威和地位呢?这就非宝玺莫属了 。诚如乾隆帝所说:“盖天子所重 , 以治宇宙,申经纶 , 莫重于国宝” 。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御宝的征信作用,将其作为国家的象征物,皇帝治理天下的凭证 。故宫藏有明清帝后宝玺近五千件 。乾隆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四代皇帝 。他在长达六十多年的统治期间创造了清代历史最辉煌的时代 。乾隆以前,清代皇帝宝玺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乾隆皇帝钦定御宝为二十五方,后人称这二十五印章为“二十五宝” 。乾隆帝为什么把玉玺的数目定为25枚? 根据《周易太衍》“天数二十有五”的记载,乾隆皇帝希望清王朝也能传至二十五世,清二十五宝是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 。从此,这25方宝玺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一直沿用至宣统末年 。二十五方宝玺各有所用 , 集合在一起,代表和囊括了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 。这二十五宝玺也是现存唯一的一套完整的皇帝御宝 。这25宝玺被储存于交泰殿的宝箱内 。宝玺由内阁掌管 , 用印须经皇帝批准才可拿出 。二十五方玉玺作用,材制多样以玉制交龙纽为多,其它有金银还有一方木制玉玺 。大清受命之宝:《交泰殿宝谱》以章皇序之用,白玉质,盘龙纽 , 昭告天下天子登基用玺 。皇帝奉天之宝:《交泰殿宝谱》以章奉若,碧玉质,盘龙纽 。后世伪造的玉玺大清嗣天子宝:《交泰殿宝谱》以章继绳,金制,绞龙纽 , 册立太子用 。皇帝之宝二方:皇帝日常用玺,一玉制 , 一木制 , 玉质为绞龙纽,木质蹲龙纽 。天子之宝:《交泰殿宝谱》祭祀百神之用,白玉质,交龙纽 , 祭祀用玺 。皇帝尊亲之宝:《交泰殿宝谱》用宝太后,太皇太后及上尊谥、庙号之用 , 白玉质,交龙纽,祭祀用玺 。皇帝亲亲之宝:《交泰殿宝谱》以展宗盟之用,白玉质,交龙纽 , 祭祀用玺 。皇帝行宝:《交泰殿宝谱》以颁锡赉之用,碧玉质,交龙纽 。皇帝信宝:《交泰殿宝谱》以征戎武之用,白玉质,交龙纽 。天子行宝:《交泰殿宝谱》以册外蛮,碧玉质,蹲龙纽,册封藩国外夷之用 。天子信宝:《交泰殿宝谱》以命殊方之用,青玉质,交龙纽 。敬天勤民之宝:《交泰殿宝谱》以殇勤吏之用 , 白玉质,交龙纽,嘉赏官吏之用 。制诰之宝:《交泰殿宝谱》以谕臣僚之用 , 青玉质,交龙纽 。敕命之宝:《交泰殿宝谱》以钤诰敕之用,碧玉质,交龙纽 。垂训之宝:《交泰殿宝谱》以扬国宪之用,碧玉质,交龙纽,颁行法令用玺 。命德之宝:《交泰殿宝谱》以奖忠良之用,青玉质,交龙纽 。钦文之玺:《交泰殿宝谱》以重文教之用 , 墨玉质,交龙纽 。表章经史之宝:《交泰殿宝谱》以崇古训之用,碧玉质 , 交龙纽 。巡狩天下之宝:《交泰殿宝谱》以从省方之用,青玉质,交龙纽 。讨罪安民之宝:《交泰殿宝谱》以张戎伐之用 , 青玉质,交龙纽 。制驭六师之宝:《交泰殿宝谱》以整戎行之用,青玉质 , 交龙纽 。敕正万邦之宝:《交泰殿宝谱》以诰外国之用,青玉质,交龙纽 。敕正万民之宝:《交泰殿宝谱》以诰四方之用 , 青玉质,盘龙纽 。广运之宝:《交泰殿宝谱》以谨封识之用,墨玉质 , 交龙纽 。

皇帝的印章 皇上用的印章叫什么,玉玺详细资料大全

文章插图
2、刻皇帝印章可以嘛可以,刻章不犯法,但是不能在外面用 。
私刻皇帝印章并不违法 , 但是如果在外面坑蒙拐骗,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是违法行为,会遭到惩罚 。用玉刻制皇帝玺印是皇帝专享的权利,其他人皆不可以玉为章 。
皇帝印章 , 也叫玉玺,玉玺,专指皇帝的玉?。?是至高权力的象征 。古代印、玺通称,以金或玉为之 。据说始于秦始皇 。
玺始出于周 , 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而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 。
皇帝的印章 皇上用的印章叫什么,玉玺详细资料大全

文章插图
3、古代皇帝玉玺上刻的什么字古代皇帝玉玺上面刻的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
玉玺指的是古代皇帝专用的印章,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玉玺的使用是从秦始皇时期开始的,在周朝以前 , 印和玺被统称为印,是用金子或者玉为材料做成的 。
到了周朝才开始有了印和玺之分,只有皇帝使用的印才能叫做玺,而普通臣民所用的只能称之为?。?皇帝用的玉玺下面刻的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 。
在汉书当中记载的是,玉玺下面刻字为昊天之命皇帝昌寿 , 虽然两者的记载不一样,但一般指的都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种说法 。
扩展资料:
在秦始皇时期,秦始皇命李斯用和氏璧铸造玉玺,方圆四寸,上有钮交九龙,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
此后能否拥有传国玉玺就成为能否称帝 , 是否为天下承认的标准 。这块本质上只是一块石头的玉玺由此掀起了武林中的腥风血雨 。
刘邦从秦王子婴处得到传国玉玺,后传至光武帝手中,汉献帝时,孙坚发现传国玉玺,这块玉玺也要了他的命 。
【皇帝的印章 皇上用的印章叫什么,玉玺详细资料大全】也要了袁术的命,曹魏时 , 玉玺被曹丕得到,后辗转至东晋手中 , 贞观四年即630年,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从突厥归附,传国玉玺为李世民所得 。
五代时期,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玉玺自焚 , 自次传国玉玺失踪,北宋时期,一农夫在田间发现一块玉玺,经鉴定,确为传国玉玺,靖康之变中 , 传国玉玺再次丢失,此后就再也没现身过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玺(玺底印文)
从秦代以后,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 , 又专以玉质,称为“玉玺”,共有六方,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在皇帝的印玺中,有一方玉玺不在这六方之内,这就是“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 , 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 , 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 。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 。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 , 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二千余年 。然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 , 辄令人扼腕叹息 。
秦代传国玉玺刻的是,受命于天即位永昌 。玉玺从秦代以后,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又专以玉质 , 称为“玉玺” , 共有六方,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还有就是“传国玉玺” 。清代二十五方御玺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满文“皇帝之宝”、栴檀香木“皇帝之宝”、“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 “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钤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 。
传国玉玺始于秦始皇,由丞相李斯篆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至元灭时遗失,下落不明
和氏璧上的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最出名的便是这个
皇帝的印章 皇上用的印章叫什么,玉玺详细资料大全

文章插图
4、为什么古代皇帝用的印叫作:玺“玺”是印章最早的名称 。秦以前 , 无论官 , 私印都称“玺” 。不过这“玺”的写法或为[金尔]、或为[土尔],因材料为铜、土不同而名 。秦统一六国后,制定一系列等级制度,在少府中设置了专门掌管印章制度的“符节令丞” 。当时规定皇帝独称“玺”(从这时[金尔]都写作“玺”),其材料用玉,臣民只称“印”,且不能用玉 。汉代基本沿袭秦制,但制度已略放宽,也有诸侯王、王太后称为“玺”的 。
在古战国时期的官印印章来看,都只是书写其官职,并未出现“玺”或“印”之称,当然这在秦以前是应用比较普遍 。但随着始皇帝的改革,如“朕”仅为皇帝专用,“玺”为皇帝印章 。自此延承至后代王朝 。
与“喜”同音呗……
与臣下的印相区别;尊皇 。
皇帝的印章 皇上用的印章叫什么,玉玺详细资料大全

文章插图
5、皇帝的印为什么叫玺 为什么古代皇帝用的印叫作玺1、玺:始秦朝 , 是皇帝专用的印章,称玉玺、传国玺、传国玉玺 。玺是皇权的象征,例如玺根据不同形态也分为:戒玺(皇戒)、权玺(权杖),国玺(御印),令玺(金牌)等 。《续新解》云:“玺,黄罗伞下、盖皇帝” 。意即:“皇帝在黄罗伞下统治天下,风雨无阻” 。
2、“玺”是印章最早的名称 。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 。不过这“玺”的写法或为[金尔]、或为[土尔],因材料为铜、土不同而名 。秦统一六国后,制定一系列等级制度,在少府中设置了专门掌管印章制度的“符节令丞” 。当时规定皇帝独称“玺”(从这时[金尔]都写作“玺”),其材料用玉,臣民只称“印”,且不能用玉 。汉代基本沿袭秦制,但制度已略放宽,也有诸侯王、王太后称为“玺”的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