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别名:香大黄、马蹄黄、将军、生军 。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
归经: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
入药部位:挖取根茎,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 。
形态特征: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 , 直径3~10cm 。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 , 残留的外皮棕褐色 , 多具绳孔及粗皱纹 。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 , 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 , 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 。气清香,味苦而微涩 , 嚼之粘牙 , 有砂粒感 。
大黄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2克;泻下通便 , 宜后下,不可外煎;或用开便秘,积滞腹痛 , 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 。
作用: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 。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 。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 。用于火毒疮疡 。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
大黄的禁忌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 。

①《本草经集庄》:黄芩为之使 。
②《药性论》:忌冷水 。恶干漆 。
【大黄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③《本草经疏》:凡血闭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热积;寒热由于阴虚,而不由于瘀血;癥瘕由于脾胃虚弱 , 而不由于积滞停留;便秘由于血少肠燥,而不由于热结不通;心腹胀满由于脾虚中气不运 , 而不由于饮食停滞;女子少腹痛由于厥阴血虚,而不由于经阻老血瘀结;吐、衄血由于阴虚火起于下,炎烁乎上,血热妄行,溢出上窍 , 而不由于血分实热;偏坠由于肾虚,湿邪乘虚客之而成 , 而不由于湿热实邪所犯;乳痈肿毒由于盱家气逆 , 郁郁不舒,以致营气不从 , 逆于肉里 , 乃生痈肿,而不由于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血分积热所发,法咸忌之,以其损伤胃气故耳 。
④《本草汇言》: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 , 及久病年高之人 , 并勿轻用大黄 。
⑤《本经逢原》:肾虚动气及阴疽色白不起等证 , 不可妄用 。
大黄的配伍1、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 , 以及热结便秘、壮热苔黄等 。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 。
2、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热毒疮疖等 。配黄连、黄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
3、治热病狂语及诸黄:川大黄250克(锉碎,微炒) 。捣细罗为散 , 用腊月雪水五升 , 煎如膏,每服不计时候,以冷水调半匙服之 。(《圣惠方》雪煎方) 治久患腹内积聚,大小便不通,气上抢心,腹中胀满,逆害饮食:大黄、芍药各100克 。上二味末之,蜜丸 , 服如梧桐子四丸,日三 , 不知,可加至六、七丸,以知为度 。(《千金方》神明度命丸)

4、治大人小儿脾癖,并有疳者:锦纹大黄150克,为极细末 , 陈醋两大碗 , 砂锅内文武火熬成膏,倾在新砖瓦上,日晒夜露三朝夜 , 将上药起下,再研为细末;后用硫黄50克,官粉50克 , 将前项大黄末50克 , 三味再研为细末 。十岁以下小儿,每服可重半钱 , 食后临卧米饮汤调服 。此药忌生硬冷荤鱼鸡鹅一切发物 。服药之后,服半月白米软粥 。如一服不愈时,半月之后再服 。(《昔济方》于金散)
5、治时行头痛壮热一二日:桂心、甘草、大黄各100克,麻黄200克 。上四味,治下筛,患者以生热汤浴讫,以暖水服方寸匕,日三,覆取汗,或利便瘥 。丁强人服二方寸匕 。(《千金方》水解散)
6、治眼暴热痛,眦头肿起:大黄(锉,炒)、枳壳(去瓤,麸炒)、芍药各150克,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各100克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25克,水一盏半,煎至七分 , 去滓,食后临卧服 。(《圣济总录》大黄汤)
7、治心气不足 , 吐血衄血:大黄100克 , 黄连、黄芩各50克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金匮要略》泻心汤)

8、治虚劳吐血:生地黄汁半升,川大黄末一方寸匕 。上二味,温地黄汁一沸,纳人黄(末)搅之,空腹顿服,日三,瘥 。(《千金方》)
9、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 。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 , 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四两,牡丹50克,桃仁五个个,瓜子半升 , 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 , 去滓,纳芒硝,再煮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10、治口疮糜烂:大黄、枯矾等分 。为末以擦之,吐涎 。(《圣惠方》)
11、诒火丹赤肿遍身:大黄磨水频刷之 。(《救急方》)
12、治冻疮皮肤破烂,痛不可忍:川大黄为末,新汲水调,搽冻破疮上 。(《卫生宝鉴》如神散)
13、治打仆伤痕 , 瘀血滚注,或作潮热者:大黄末、姜汁调涂 。一夜,黑者紫,二夜,紫者白也 。(《濒湖集简方》)
14、治小儿饮食过多痞闷疼痛,食不消化久而成癖;并治妇人气滞血结经闭不通 , 大黄八两(为末)三棱、莪术各一两(湿纸包裹煨 为末) 。先将大黄银石器内好醋渍令平慢火熬干 , 入二味为丸如麻子大或绿豆大 。每服十丸至二十九食后温水送下 。大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 。(《卫生宝鉴》三棱煎丸)
大黄的相关论述1、《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 , 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
2、《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
3、《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 , 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 , 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 , 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
4、《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 , 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 。
5、《本草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 , 潮热谵语,黄疸 , 诸火疮 。
6、《神农本草经》味苦,寒 。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 , 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杀(《御览》,此下有道字),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生山谷 。
7、《吴普》曰:大黄,一名黄良,一名火参 , 一名肤如,神农、雷公∶苦,有毒;扁鹊∶ 苦,无毒;李氏∶小寒,为中将军 。或生蜀郡北部 , 或陇西 。二月花生,生黄赤叶,四四相当 , 黄茎高三尺许;三月,花黄;五月,实黑 。三月采根,根有黄汁 , 切 , 阴干(《御览》) 。
8、《名医》曰:一名黄良,生河西及陇西 。二月、八月采根,火干 。
9、《广雅》云:黄良,大黄也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