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一年四季,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1、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地球围绕太阳运行所产生的结果 , 就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
我们的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的同时,也在绕自身的地轴自转 , 不过地轴并不垂直于公转轨道面 , 而是有一个23度27角分的倾角 。正是因为这个倾角的存在,才会使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 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
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时 , 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且白昼比黑夜长,所以北半球气温处于一年中最高的时候,为夏季;这时太阳斜射在南半球,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且黑夜比白昼长,因此,南半球处于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冬季 。
当地球绕太阳再公转半圈时,太阳的直射点由北回归线移向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逐渐减少,由夏季进入秋季,进而转入冬季;而南半球却正好相反,由冬季进入春季,进而过渡到夏季 。
春夏秋冬的养生方法
春天时候,人的气血从里面往外走,整个自然界也是处在万物生发的时候 。《黄帝内经》讲了 , 在这个季节里,一定要记?。?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夜卧就是天黑了以后 , 你就应该睡觉了;早起,就是早上早点起来 。
夏天时候,人容易心情烦躁,动不动就发脾气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夏天气血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气血都相对的不足,所以遇见点事就容易生气发火 。夏天要忌怒,别发脾气 , 或者尽量少发脾气 。
到了秋天的时候 , 人的起居生活养生总结起来就是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与鸡俱兴”就是说我们秋天的时候的生活规律要跟着鸡走,鸡只要是进窝了 , 你就睡觉 , 鸡出来了你就起来,与鸡俱兴 。
到冬天时候 , 要“早卧晚起 , 必待日光” , 就是等太阳出来了,您再起来 。冬天锻炼,一定要等着太阳 。跟着太阳跑,太阳出来了,你再出去遛弯去,太阳落山了,你就回家去,不要在外面冒着雾露风雪去锻炼去,这个是不符合中医养生的规律的 。
来源:百度百科-春夏秋冬
来源:百度百科-四季
【为什么会有一年四季,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夏秋冬产生的原因地球的自转轴与其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不垂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垂直线形成夹角23度26分的倾斜(黄赤交角),若假设北半球是地球的头部 , 地球像是从头到脚一直全身歪斜23.26度绕着太阳转(此角度会有缓慢小幅度的变动);
而且歪斜方向不变 , 使北极会随着地球绕日公转而逐渐朝向太阳或逐渐朝向太空,公转到某些位置时使北半球有大面积朝向太阳,北极冷空气减少形成北半球夏天;
北半球冬季时则相反,地球绕太阳转时北半球逐渐朝向太空不朝向太阳,北极有长时间照不到太阳,冷空气增加形成北半球冬天 。
南半球季节则与北半球相反,因北半球夏天有大面积照到太阳时南半球的南极却朝向太空,长时间完全照不到太阳温度降低形成南半球变成冬天 。
春季和秋季则为过渡季节,当太阳直射点接近赤道时 , 虽然北半球南半球都逐渐朝向太空不朝向太阳 , 但地球因此如同以“侧面”面向太阳,南北两半球的日照面积相同 , 因此气候不冷不热 。
春夏秋冬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行所产生的结果 。春天始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夏天始于“立夏”;秋天始于“立秋”;冬天则始于“立冬” 。
地球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
四季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 。地球一直不断自西向东自转,与此同时又绕太阳公转 。地球在不断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始终会保持66°34′的交角,即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发生变化 。
四季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 。地球一直不断自西向东自转 , 与此同时又绕太阳公转 。地球在不断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始终会保持66°34′的交角,即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发生变化 。而在气候上,四个季节是以温度来区分的 。在北半球 , 一般来说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 。在南半球 , 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 。
地球上有四季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引起的 。
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依地球的公转,以日照时间最长的6月为中心,分为春、夏,以日照时间最短的12月为中心,分为秋、冬,以此为一个周期 。分出四个季节来 。

为什么会有一年四季,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文章插图
2、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四季是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划分的 。在四季的划分中,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视位置为依据,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为界限 。但是,东西方各国在划分四季时所采用的界限点是不完全相同的 。每个季节的月份是不能固定的 。
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的 。如春季立春为始点,太阳黄经为315°,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太阳黄经变为45°,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了90° 。这是一种传统的 , 常见的方法 。
天文学分类法(即西方分类法)四季划分更强调四季的气候意义,是以二分二至日作为四季的起始点的,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 。这种四季比我国传统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
为了准确地反映各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划分四季常采用气候上的方法既近代学者张宝坤分类法 , 采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 。并且规定:候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的时期为夏季,小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冬季,介于10℃~22℃之间的为春季或秋季 。
按此标准划分四季,中纬地区季节与气候相一致 , 低纬地区和极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温度变化很不明显 。同时,在中纬地区,各季的长度也不一样 。这就是气候四季 。例如,北京春季有55天,夏季103天,秋季50天,冬季157天 。这种方法,可以结合各地的具体气候,农业,故运用较多 。
气候统计法,因为一般以1月份为最冷月,因此,春季 , 为3,4,5月.夏季,为6,7,8月.秋季,为9,10,11月.冬季,为12,1,2月.这种四季分类法,比较适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 。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 , 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 。当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决定了温度的变化 。
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在不同季节有周期性变化规律 。
从春分经夏至到秋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 , 南半球处于冬半年 。在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处于极昼 , 南极处于极夜;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高度始终大于平均值,南回归线以南则小于平均值 。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北方的地平圈上 。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均升起于正东方,降落于正西方 。
从秋分经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南半球处于夏半年 。在此期间 , 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都同上述情况相反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南方的地平圈上 。
从夏至经秋分到冬至,北半球由夏半年变为冬半年,南半球由冬半年变为夏半年 。在此期间,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极昼带逐渐缩?。荒习肭蛑缃コ? ,夜渐短,极夜带逐渐缩小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高度一直在减小,南回归线以南则在增大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出升方向由东北变为东南 , 降落方向由西北变为西南 。秋分日由正东升起,正西降落 。
从冬至经春分到夏至,北半球由冬半年变为夏半年,南半球由夏半年变为冬半年 。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上述情况相反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的方向由东南变为东北,降落方向由西南变为西北 。
从冬至到春分和从夏至到秋分,全球各地昼长都向平均值(12小时)接近,极昼、极夜的范围都逐渐缩小 。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的太阳高度都在向平均值接近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方向逐渐接近正东,降落方向接近于正西 。
从春分到夏至和从秋分到冬至,全球各地昼夜长短都在向极值变化,极昼、极夜的范围都逐渐扩大 。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的太阳高度也趋向极值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落的方向,分别向东北、东南和西北、西南移动 。
由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较复杂 , 所占篇幅较多,我们没有充分地说明,读者自行总结出规律来也是不难做到的 。在分析的时候,最好能分成几个阶段来进行 。
例如,在北半球,可以从春分到太阳直射该地算做一个阶段,再到夏至为第二个阶段 , 夏至以后到再次太阳直射为第三个阶段,以后可以把到冬至作为下一个阶段,由冬至到春分是最后一个阶段,太阳完成了一次回归运动 。
每个阶段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太阳的升落方向及正午时太阳的方向(例如,北半球夏至时,太阳在正午时位于天顶以北,冬至时则在天顶以南),等等 , 都有较大的变化 。
四季(天文现象)_百度百科
为什么会有一年四季,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文章插图
3、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因为有黄赤交角,使太阳直射点不断移动,就有一年四季的变化了
四季的划分,我国与西方有所不同 。我国的四季划分方法,强调季节的天文特征: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两季,昼夜均匀,正午太阳高度适中,是冬夏之间的过渡季节 。具体地说 , 它以二十四气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为四季的起止,而以二分二至为四仲(见四季的划分) 。
春季:立春为起点,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
夏季:立夏为起点,夏至为中点,立秋为终点;
秋季:立秋为起点,秋分为中点,立冬为终点;
冬季:立冬为起点,冬至为中点,立春为终点 。
这样的四季,具有明显的天文意义,但与实际的气候情况不符 。例如,立春和立秋,是春秋二季的开始 , 而在气候上仍是隆冬和盛夏;夏至和冬至 , 是夏季和冬季的中点,可是在气候上,它们并非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时候 。
二十四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进行天文、气象和物候观测的经验总结,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科学成就 。它的划分兼具天文季节和气候季节的特点 。它的二分二至和四立(合称八节),表达的是天文季节;而雨水、惊蛰、清明、谷雨、小满、芒种、小暑、大暑、处暑、白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和大寒等气,则明显地表示气候和农事季节 。其中的大暑和大寒,分别表示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季节 。大暑是夏至后第二气,即夏至后一个月,大体与传统的“三伏”中的中伏相当;大寒是冬至后第二气,即冬至后一个月 , 同传统的“三九”相近 。故民谚有“冷在三九 , 热在中伏” 。天文季节和气候季节 , 区别明显,结合紧密 。
西方的四季划分 , 较多地侧重于气候方面 。它把二分二至看作四季的起点 。这样的四季比我国的天文四季各推迟一个半月 。例如,从立春至春分的一个半月,在我国属春季的前半部分,而在西方却是冬季的后半部分 。
无论是我国的四季,还是西方的四季,都是按二分二至划分的 , 它们都有确切的天文含义 。两种划分方法本身都是天文上的,因而都不可能全面地考虑气候的特点 。按天文上的定义,一年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个季节;同一季节,在不同纬度都有同样的始终 。而在气候上,春夏秋冬四季,不一定是长短相等的;同一季节,在不同纬度也会有不同的始终 。
要使春夏秋冬四季反映地面上的气候条件,必须采用气候本身的标准来划分四季 。气候学上通常以侯平均湿度(每5日的平均气温)作为季节的划分标准:候温高于22℃的时期为夏季,低于10℃为冬季 , 介于二者之间的为春季和秋季 。这样,各地的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共同的温度标准 。但是,同一地点,四季必然长短不一;不同地点,同一季节并非同时始终 。而且,并非到处都有四季 。
因为地球公转一周产生了冷热差异较为明显的四个阶段 , 所以被划分为四季 。地球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
地球上的四季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 。它影响或者决定地球环境中很多事物的运动节律,尤其是生物适应最为明显 。
1、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的 。如春季立春为始点 , 太阳黄经为315°,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太阳黄经变为45°,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了90° 。
2、天文学分类法(即西方分类法)四季划分更强调四季的气候意义,是以二分二至日作为四季的起始点的,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 。这种四季比我国传统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
3、气候统计法,因为一般以1月份为最冷月,因此,春季 , 为3、4、5月 。夏季,为6、7、8月 。秋季,为9、10、11月 。冬季,为12、1、2月 。这种四季分类法,比较适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 。
来源:百度百科-四季
地球的公转和四季的形成
在一年之中,由于太阳辐射有规律地变化,导致地球上春夏秋冬的循环周期,对中纬度地区来讲是四季变化 。这是地球公转引起的自然现象之一 。由于太阳直射点(指正午时太阳可以到达天顶位置)一年之中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 使地球上任一位置在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地平高度产生周期性的变化,导致每日太阳辐射量在一年之中具有周期性的变化 。这种变化在中纬地区最为明显,在赤道两侧则不大明显 , 而两极地区只有冬夏之分没有春秋 。四季的划分方法主要有两种:我国与一些国家划分方法不同,我国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春、夏、秋、冬各季节的起点 , 使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正好是各季节的中间;一些国家使用的另一种划分方法比我国的划分方法向后推迟半个季节,分别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各季节的起点 。两种划分方法都考虑了天文含义,与地球公转的规律相联系而不完全与地面的气候特点相吻合 。从实际气候状况看,后者气候上的含义比前一种更强些 。
因为地球公转一周产生了冷热差异较为明显的四个阶段,所以被划分为四季 。地球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
地球上的四季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 。它影响或者决定地球环境中很多事物的运动节律,尤其是生物适应最为明显 。
因为地球在自转
为什么会有一年四季,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文章插图
4、为什么会有一年四季的变化?是因为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使得太阳在一年中直射在热带之间,那就有了热量的变化 。
球的自转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面(黄道面)之间有一个夹角(23°26′),因此,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到地球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从南纬23°26′(南回归线)到北纬23°26′(北回归线) 。
太阳直射时 , 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高 , 气温高 , 为夏季;反之,太阳斜射时,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低,为冬季 。其实这四季就在温带国家较明显 。在寒带和热带国家四季都不明显,只有两季 。
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 , 每个季节3个月 。地球上不仅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就是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 , 气候也是不同的 。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 。当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决定了温度的变化 。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 , 北半球是夏季 , 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 。
四季是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划分的 。在四季的划分中,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视位置为依据,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为界限 。但是 , 东西方各国在划分四季时所采用的界限点是不完全相同的 。
:一年四季-百度百科
为什么会有一年四季,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文章插图
5、一年四季现象形成原因的原因是什么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面(黄道面)之间有一个夹角(23°26′),因此,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到地球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从南纬23°26′(南回归线)到北纬23°26′(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时 , 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高,气温高,为夏季;反之,太阳斜射时,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低,为冬季 。当太阳直射到北半球时,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反之,当太阳直射到南半球时,南半球为夏季,北半球为冬季 。
太阳直射到南、北回归线时 , 分别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和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到赤道时,分别为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1日前后) 。
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每个季节3个月 。地球上不仅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 , 就是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气候也是不同的 。
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 , 每个季节3个月 。春天,气温回暖、万物复苏;夏天,天气炎热 , 水果成熟;秋天 , 气温转凉,农作物成熟;冬天,天气寒冷,有时会下雪 。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一年四季
我们先来分析地球的运动 , 地球有两种基本的运动,一种叫自转——地球自身的旋转,另一种叫公转——绕着太阳的旋转 。自转是绕着穿过南北两极的地轴进行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 离两极越远的地方转速越快 。与两极等距的那一圈叫赤道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也就是24小时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每秒30公里,绕太阳一周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 。也就是一年,天文学上称之为回归年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它的长直径和短直径相差不大,可近似为正圆 。太阳就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而焦点是不在椭圆中心的 , 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 , 就有时会近一点,有时会远一点 。一月初 , 地球离太阳最近,为147,100,000公里,这一点叫做近日点 。七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为152,100,000公里,这一点叫做远日点 。事实上,当地球在近日点的时候,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在远日点的时候,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这就说明,四季的变化与近日点和远日点无关 。那么四季的变化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与公转有关,但是决定性的条件是地球必须斜着绕太阳转;如果地球是垂直的绕太阳旋转的话,太阳光线将永远直射在地球的赤道附近 , 而其他地方的地平面与太阳光线的夹角也永远不变 , 地球上将不会有四季的变化 。我们知道,地球上某一平面气温高低与太阳光是直射还是斜射该平面有关 。那么这种效果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假定有一束固定大小的光束,当他直射在某一平面时 , 他投射在该平面的光斑将是一个正圆,而斜射时 , 光斑将是一个椭圆 , 而且越斜椭圆越大,也就是说,斜射时同样多的光线照在了更大的面积上 。我们可以理解为,光束斜射时光斑区的光线稀一些,直射时光斑区的光线浓一些 。这就是为什么太阳光直射的地方气温要高一些,而斜射的地方气温要低一些 。我们知道气温是决定季节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太阳光直射的地方,将是夏季,而斜射得最厉害的地方将是冬季,这两者之间的则是春季或秋季 。那么四季的交替变化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与地球的倾斜有关了,正是由于地球是倾斜着绕太阳旋转的,才使得太阳光的直射以赤道为中心,以南北回归线为界限南北扫动,每年一次,循环不断,从而形成了地球上一年四季,顺序交替的现象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当地球公转到3月21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时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的,正是春季,南半球此时正是秋季 。当地球转到6月22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便进入了夏季,而南半球正是冬季 。9月23日左右时,阳光又直射到赤道上,北半球进入秋季,南半球转为春季 。当地球转到12月22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到南回归线上,北半球进入冬季 , 而南半球则进入夏季 。接下来就进入了新的一年,新一轮的四季交替又要开始了 。:http://www.fguir.com/article/2006-3-28/15525-1.htm
一年四季现象形成原因的原因是:
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面(黄道面)之间有一个夹角(23°26′),因此,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到地球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从南纬23°26′(南回归线)到北纬23°26′(北回归线) 。
太阳直射时,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高,气温高 , 为夏季;反之,太阳斜射时 , 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低,为冬季 。当太阳直射到北半球时,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
反之,当太阳直射到南半球时,南半球为夏季,北半球为冬季 。太阳直射到南、北回归线时,分别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和夏至(6月22日前后) 。
太阳直射到赤道时 , 分别为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1日前后) 。
从春分经夏至到秋分 , 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 。在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处于极昼,南极处于极夜;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高度始终大于平均值,南回归线以南则小于平均值 。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北方的地平圈上 。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均升起于正东方,降落于正西方 。
从秋分经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南半球处于夏半年 。在此期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 , 都同上述情况相反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南方的地平圈上 。
因为地球自己会转圈圈,会围绕太阳转圈圈,所以会有春夏秋冬的变化,形成原因如下:
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面(黄道面)之间有一个夹角(23°26′) , 因此 , 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到地球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从南纬23°26′(南回归线)到北纬23°26′(北回归线) 。
太阳直射时 , 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高 , 气温高,为夏季;反之,太阳斜射时,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低,为冬季 。当太阳直射到北半球时,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
从春分经夏至到秋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 。在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 , 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处于极昼 , 南极处于极夜;
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高度始终大于平均值,南回归线以南则小于平均值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北方的地平圈上 。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均升起于正东方,降落于正西方 。
从秋分经冬至到春分 , 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南半球处于夏半年 。在此期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都同上述情况相反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南方的地平圈上 。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原因是地球公转 。
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 。因为同地球一起环绕太阳的还有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太阳是它们共有的中心天体 , 故被称为“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 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1、昼夜长短的变化 。
2、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 。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
4、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的划分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