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宵节的习俗是什么?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 , 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 , 在中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 , 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2、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 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 。
3、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
4、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
5、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 , 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 , 以技干宋元 。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元宵节
您好元宵节的习俗有:闹花灯、踩高跷、吃元宵、舞狮子、猜灯谜、游龙灯、迎紫姑、放烟花、扭秧歌、打太平鼓等 。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
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 , 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 , 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
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 。舞龙又称耍龙灯、 龙灯舞 。龙是古老的图腾 , 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 , 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
两千多年的龙灯史,演绎着世世代代龙的传人积累的丰富的耍龙灯技巧 , 孕育着一代代舞龙人 。每到春节元宵节时,龙灯在广场上狂舞,气势十分壮观 。
迎紫姑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 。紫姑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 。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 。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
元宵节放烟花是一个习俗,其寓意是为了庆祝团圆,为了和和美美 。
扭秧歌是北方一些地方的传统民俗活动 。扭秧歌一般是很多北方人在各种节日举办的活动 。扭秧歌的人一般穿着鲜艳的民俗衣服,跟着音乐 , 身子有节奏地扭动起来 。
打太平鼓也是很多地方用来庆祝各种节日的活动之一 。打太平鼓也是一种我们中国的传统民俗活动 。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
闹花灯、踩高跷、吃元宵、舞狮子、猜灯谜、游龙灯、迎紫姑、放烟花、扭秧歌、打太平鼓等
有踩高跷吃元宵,猜灯谜打太平谷
0
文章插图
2、元宵节的节日风俗有哪些?元宵节的节日风俗有:
1、元宵节的习俗: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正月十五吃元宵 , 以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 , 有团圆美满之意 。
2、元宵节的习俗: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 , 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 , 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所以元宵节又称为“灯节” 。
元宵节发展史
1、西汉时期,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
2、唐朝是,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
3、宋朝时,元宵节称为灯夕 。
4、到了清朝 , 就另称灯节 。
文章插图
3、元宵节习俗有哪些?元宵节习俗有:
1、吃元宵: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 , 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
2、闹花灯: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 , 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 , 并沿袭传于后世 。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
3、猜灯谜: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 , 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
4、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
5、迎紫姑: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 。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
6、走百?。骸白甙俨 ? ,也叫游百?。俨? ,烤百病 , 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 , 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
文章插图
4、元宵节都有哪些习俗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 , 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 , 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
元宵习俗有哪些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在我国由来已久 。在宋代,民间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
●闹花灯: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 , 故也称灯节 。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 , 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 。
●猜灯谜: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
●耍龙灯:耍龙灯 , 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 。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 。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
●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 。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
●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
●划旱船: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 。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动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 , 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 , 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 。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 。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 , 这是其中的两种 。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
●逐鼠: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 。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 。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 , 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 , 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 , 因为“灯”与“丁”谐音 。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
●迎紫姑:紫姑也叫戚姑 , 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 。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 , 成为厕神 。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
●走百?。骸白甙俨 ?,也叫游百?。俨 。?烤百病,走桥等 , 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 , 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 。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 , 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 , 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 , 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 , 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 , 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 , 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或油炸,热热火火 , 团团圆圆 。
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执佑《惹蟮梅鸱ü槔矗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 , 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即每到正月十五 , 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 , 社会富庶 。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 。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唐玄宗(公元685~762年)时的开元盛世 , 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 , 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 , 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
到了清代 , 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 , 好生男孩) 。
元宵节习俗:
吃元宵 。元宵是一种带馅儿的甜食,是由糯米粉加上甜的馅料制成 。元宵节就是因此食品得名 。元宵的烹制方法十分简单,将元宵倒入装满沸水的锅中煮几分钟即可 。清朝时期,符曾的《上元竹枝词》写出当时的元宵的馅、米:“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 , 试灯风里卖元宵 。”李调元的《元宵》词则描绘了南方元宵节的场景:“元宵争看采莲船 , 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 , 孤灯犹唤卖汤圆 。”
猜灯谜 。此活动起源于宋朝 。灯笼的所有者将谜面写在一张纸条上,然后将纸条展示在灯笼上 。假如赏灯者猜出谜语,就将纸条取出 , 然后找灯笼所有者确认答案 。猜对的话,他们就可以领取一份小礼品 。由于这种活动十分富有情趣与智慧,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 。
放烟火 。元宵节的白天会有舞龙舞狮、划旱船、扭秧歌、踩高跷 。而夜里除了灯会 , 就数焰火最好看了 。当新年首个圆月升上夜空时,人们都会因燃放的烟火和空中的明月而兴奋不已 。
中国情人节 。古代由于封建礼教束缚,男女之间平日里难以谋面 。于是,这些少男少女们好不容易盼来个可以自由活动的机会 。少女们急切切更衣梳妆 , 借着观灯会情郎 。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读来不免让人心生怅惘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也描绘有此情此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 灯火阑珊处 。”
此外还有办社火、走百病、耍狮子、舞龙灯、迎紫姑等 。
文章插图
5、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的习俗列举如下:
一、赏花灯
元宵节又称为“灯节”,在这天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赏花灯了,赏花灯又叫闹花灯,始于西汉 , 兴盛于隋唐 。古时候人们每到正月十五,就会亲手制作精美独特的花灯,挂在家门前 。
十五的夜晚,五彩缤纷的花灯,与天上的明月 , 共同组成美好的盛景 。这天人们会在天黑之后在街头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 , 人们纷纷走上街头,观赏花灯,感受热闹的气氛 。
二、猜灯谜
在赏花灯的同时,人们为了增加趣味性,也会举办猜灯谜的活动 。人们一般会把谜面写在小纸条上 , 挂在各种花灯下面,观赏花灯的人就会聚集在一起,猜出谜底是什么,猜对的人一般会有一些小小的奖品 。猜灯谜活动让人们之间的互动增加,气氛更加热闹 。
三、走百病
北方人在正月十五这天晚上,都要走出家门 , 到外面走上一圈,或者走过一座桥 。是一种祈福消灾的活动 。这天人们一般相约结伴出行,见桥必过,一直走到深夜再回家 。这种活动叫作“走百病”或者“游百病” 。
四、舞狮子
每逢元宵佳节,许多南方地区就会举行舞狮子活动 。舞狮子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每逢各种节日或者集会庆典,人们都会请舞狮表演者来表演助兴 。
“舞狮子”始于魏晋 , 盛于唐,在广东地区广为流传,舞狮在广州俗称“舞醒狮”,每逢佳节喜庆,迎春赛会,开张庆典,必敲锣打鼓 , 舞狮助兴 。这种民间迎祥纳吉的习俗 , 由来已久,历久不衰 。
五、送孩儿灯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或者送花灯”等,在元宵节前 , 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希望在新的一年“人丁兴旺”、“子孙满堂” 。
六、迎紫姑
【元宵节的习俗有什么,元宵节的习俗是什么?】很多地方在正月十五这天有“迎紫姑”的习俗,传说紫姑也叫戚姑、厕姑 。是民间的厕神,每到正月十五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