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墓地在哪,杨贵妃墓位于什么地方?

1、杨贵妃墓位于什么地方?杨贵妃墓在陕西省兴平县马嵬镇(历史上的马嵬坡)西0.5千米处,紧靠西(安)宝(鸡)公路 , 距兴平县城12.5千米 。
杨贵妃,字玉环 , 蒲州永乐人 。幼时死了父亲,寄养于叔父家 。她擅长歌舞 , 通晓音律,长得美艳绝伦 。开元22年,嫁给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子寿王李瑁 。唐玄宗为她的聪明和美色所倾倒,开元28年 , 叫高力士把她接入后宫,当了女道士,取道号为太真,实际上已把她占为己有 , 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糜烂生活 。
天宝四年,她被册封为贵妃 。他的三个姐姐 , 被分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月给钱十万,为脂粉之资 。他的堂兄杨国忠被任命为宰相 , 杨氏一门,一时间势倾天下,权倾天下 。每年十月 , 杨家兄妹扈从明皇游华清宫 , 各家自成一队,着各色服装,五彩缤纷 , 灿若百花 。珠宝饰物,遗落满地,其豪奢如此 。
杨贵妃墓是一个比较小的陵园 。大门顶额横书“唐杨氏贵妃之墓”7字 。进门正面是一座三间仿古式献殿,穿过献殿便为墓冢,高约3米,封土周围砌以青砖 。
1985年以来,当地政府对贵妃墓进行修葺,新修了围墙、碑廊、献殿、亭子 。特别是在墓园后面增设了一座6米高的杨贵妃大理石雕像,现成为人们来此旅游留影的最佳之地 。
碑廊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数块,刻有历代名人来此的题咏 。晚唐诗人罗隐路经马嵬坡作诗曰:“马嵬杨柳绿依依,又见鸾舆幸蜀归 。泉下阿环应有语,这回休更罪杨妃 。”鸦片战争后被谪戍伊犁的林则徐,路经陕西曾题太真墓诗:“六军何事驻征骖 , 妾为君王死亦甘 。抛得峨嵋安将士,人间从此重生男 。”
来杨贵妃墓的游人,有的把精美的门票揣在身上,似乎纸片上还留有余香;有的争相购买《贵妃出浴图》,想带回去仔细欣赏这位美人的风采,还有的用手帕包下一撮泥土 , 珍藏起来 。据说,由于杨贵妃长的十分白皙,竟把墓地附近的土地也染白了 。当地百姓称白土为“贵妃粉” , 相传用来洗脸,能使皮肤增白,面上黑斑粉到即除 。
在熙熙攘攘的游人里,还有不少海外来客,其中日本人为数最多 。香魂归何处,天下竟有两座贵妃墓,其中日本就有一座,所以他们特地来看个究竟 。
身不可一分为二,人不能死而复生 , 两座杨贵妃墓各有来历,包含了两个内容不同的传奇故事 。
公元755年,安史之战爆发 。第二年6月,叛军攻破洛阳,直逼长安 , 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一家仓皇西逃 。途经马嵬坡,士兵们不肯再前进 , 要求杀掉杨贵妃的哥哥奸相杨国忠 。不等唐玄宗下令,大家一哄而上,把杨国忠砍成肉泥 。杀了之后,将士仍不肯离去,唐玄宗只好亲自出来慰劳军队 。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说:“杨国忠谋反 , 贵妃不宜再侍奉皇上,请陛下割爱正法 。”玄宗说:“贵妃住在深宫 , 怎么会知道杨国忠的造反阴谋?”这时,唐玄宗的心腹太监高力士插话说:“贵妃是没有罪,但贵妃是杨国忠的妹妹 , 常在皇上身边,将士怎能放心?望皇上考虑,只有将士放心了 , 皇上才能安全 。”玄宗无可奈何,只好将杨贵妃“赐死” 。高力土奉命把贵妃带到佛堂的梨树下 , 用丝带将她缢死,时年贵妃38岁 。陈玄礼及众将检验过尸体之后,军士们才重新整队出发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不朽长诗《长恨歌》记其事:“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花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峨眉马前死 。”
杨贵妃死后 , 就地掩埋,马嵬坡就成了她的墓地 。据说,杨贵妃缢死时掉下一只靴子,马嵬驿的一个驿卒拾到后,带回家交给母亲保存,引得周围村落的人都前来观看 。过客每借看一次,就要收取百钱 。尽管如此,看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后来 , 唐军收复长安 , 唐玄宗返回宫中,听到这个消息,就叫人以高价买下靴子 , 仍然埋在这座贵妃墓中 。
黄海彼岸的日本贵妃墓,同样也有着神奇色彩的故事 。
1963年 , 一位日本少女在电视台展示了她的家谱和古代文献言之凿凿地称她为杨贵妃在日本的后裔 , 在日本引起了一阵小小的轰动 。
日本史学家邦光史郎的《日本史趣事集》、渡边龙美的《杨贵妃复活秘史》以及我国《文化译丛》上刊载的译自日本的《中国传来的故事》,都讲述着一个未死的杨贵妃的故事 。
据说 , 杨贵妃在马嵬坡并没有被缢死,而是由陈玄礼、高力士策划 , 用一个宫女做替身死去,然后叫人护送贵妃南逃 。当时的中国同日本有海上交往,他们大约在现在的上海一带乘船出海,经过艰险的漂泊,终于在日本久津半岛的唐渡口登陆,定居在油谷汀 。由于长期颠沛流离,贵妃身染重病,不久就死去了,当地人对她深表同情,把她安葬在那里 。
杨贵妃墓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油谷汀,背倚微微起伏的山岗,面临平阔壮观的大海,墓基是一块由乱石组成的面积有几十平方米的平台,台上有五座石塔,主塔高153厘米,日本人称它为“五轮”,相传,杨贵妃就安眠在五轮塔下 。
白居易诗说:“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在日本人看来,这海上仙山当然就是日本 。
后来,唐玄宗终于知道了杨贵妃客死东瀛的消息,哀痛欲绝,为了给贵妃祈福,他派白马将军陈安带来了两尊佛像——释迦如来和阿弥陀如来,准备安置在杨贵妃归宿之地 。陈安将军踏遍了日本大小列岛,没有找到这个地方,只好把这两尊佛像暂时安放在京都清凉寺之后回国 。
后来 , 日本当局发现了杨贵妃墓地,要清凉寺交出佛像,清凉寺则认为佛像在清凉寺安置已久,评价甚高,名声日大,不愿意将佛像交出 。作为一种变通的办法,他们请当日最负盛名的工匠,照原像制作两尊,把四尊佛按新旧搭配,留二尊在清凉寺,另二尊在贵妃墓地建二尊院安置 。
如今,二尊院的两尊佛像被指定为日本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油谷汀的二尊院墓地和五轮塔 , 则是山口县级指定有形文物 。据说:贵妃墓前香火不断,人们认为:朝拜杨贵妃墓,可以生得漂亮可爱的儿女 。
杨贵妃喜欢吃的山东肥城桃,已被日本大津郡引种、栽种 , 被称为“杨贵妃桃” 。
想杨玉环本是个普通的女子,只是因为天生丽质和聪颖柔顺,一见夺于前夫,二见杀于后夫,中间虽是过了十几年尊宠荣贵的日子 , 但与政治是毫不相干的 。她只是一只温驯的替罪羊而已 。一千年过去了,杨贵妃之死引起的嗟、怨、赞、叹 , 也早已成了历史陈迹 。至于她同唐玄宗是生离,还是死别,将是一个永恒的谜团了 。

杨玉环墓地在哪,杨贵妃墓位于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2、杨贵妃墓在哪里 杨贵妃是怎么死的杨贵妃墓在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县马嵬镇西 。杨贵妃墓指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杨玉环之墓,该墓地位于咸阳市兴平县马嵬办西500米处,距陕西省会西安以西距离约63公里 。那么对于杨贵妃墓在哪里,还有哪些内容,可以随着我继续往下了解 。
杨贵妃墓
1、杨贵妃墓园依山而建,并在墓园后方建立了一尊6米高的杨贵妃大理石雕像,她表情凝重 , 目光斜视着下方 。
2、杨贵妃的墓冢是由青砖包砌而成,大体上呈半球形,底径约为3.5米 , 高3.2米 。
3、杨贵妃墓地周围有三面回廊,上面镶嵌着大小不等的石碑 , 并且在石碑上刻有历代名人留下的题咏 。
4、杨贵妃墓园现成为当地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
杨贵妃是怎么死的
据相关史书记载,杨贵妃是在安史之乱爆发时 , 被迫自缢于马嵬坡 。总之通过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于杨贵妃墓在哪里已有所了解,可知杨贵妃墓就在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县境内,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去游览 。
杨玉环墓地在哪,杨贵妃墓位于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3、杨贵妃墓在哪里呢?杨贵妃墓位于兴平市马嵬镇街西马嵬坡村 。墓冢呈砖砌半球形,坐北朝南,底径约3.5米,高3.2米 。属贵妃衣冠冢 。
在安史之乱时 , 杨贵妃随玄宗奔蜀,途经马嵬驿时,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李亨杀杨国忠,又胁迫玄宗将贵妃缢死,葬于驿西道侧 。据载,至德二年唐军光复长安后,玄宗曾密令迁葬贵妃 。但因当年事出突然 , 掩埋贵妃时未作任何标志,只找到遗落的香囊和鞋袜,遂将其掩埋 , 形成衣冠冢 。
杨贵妃墓的结构
墓原封土较大,土质泛白,传为贵妃香气宜人,历代凭吊者频频拾?。率狗馔林鹉晁跣?。后将残冢用青砖包砌 。墓前有一小碑楼,题刻“唐玄宗贵妃杨氏墓” 。
墓周设三面回廊,内嵌元、明、清各代咏题马嵬碑碣34通,石像座6件 。墓园南侧门楼上有邵力子题写“唐杨氏贵妃之墓”砖匾 。园内有20世纪80年代新修仿唐献殿三间 。墓北原上有一古槐,伏地横生,底围丈余 , 传为玄宗手植 。
杨玉环墓地在哪,杨贵妃墓位于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4、杨贵妃的坟墓究竟在哪里(1)还有民间传说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坡,而是流落于民间 。俞平伯先生在《论诗词曲杂著》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作了考证 。他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之本意,盖另有所长 。如果以“长恨”为篇名,写至马嵬已足够了,何必还要在后面假设临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职是之由,俞先生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坡 。当时六军哗变 , 贵妃被劫 , 钗钿委地,诗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 , 所以正史所载的赐死之诏旨,当时决不会有 。陈鸿的《长恨歌传》所言“使人牵之而去” , 是说杨贵妃被使者牵去藏匿远地了 。白居易《长恨歌》说唐玄宗回銮后要为杨贵妃改葬,结果是“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连尸骨都找不到,这就更证实贵妃未死于马嵬驿 。值得注意的是 , 陈鸿作《长恨歌传》时 , 唯恐后人不明 , 特为点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 。”而“世所不闻”者,今传有《长恨歌》,这分明暗示杨贵妃并未死 。
范冰冰版杨贵妃(8张) ?。?)有一种离奇的说法是杨贵妃远走美洲 。台湾学者魏聚贤在《中国人发现美洲》一书声称,他考证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被人带往遥远的美洲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 , 杨贵妃逃亡日本,日本民间和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法:当时,在马嵬坡被缢死的 , 乃是一个侍女 。禁军将领陈玄礼惜贵妃貌美 , 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 。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行至现上海附近扬帆出海,飘至日本久谷町久津 , 并在日本终其天年 。在日本也有种种说法 。有一种说法是 , 死者是替身的侍女,军中主帅陈玄礼与高力士密谋,以侍女代替,高力士用车运来贵妃尸体 , 查验尸体的便是陈玄礼 , 因而使此计成功 。而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大约在今上海附近扬帆出海 , 到了日本油谷町久津 。日本山口县“杨贵妃之乡”建有杨贵妃墓 。1963年有一位日本姑娘向电视观众展示了自己的一本家谱,说她就是杨贵妃的后人 。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也自称是杨贵妃的后裔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杨贵妃之死的传说愈来愈生动,有一种论点是,这些传说离开史实也愈来愈远 。这种论点认定,杨贵妃在马嵬坡必死无疑 。《高力士外传》认为,杨贵妃的死,是由于“一时连坐”的缘故 。换言之,六军将士憎恨杨国忠,也把杨贵妃牵连进去了 。这是高力土的观点 。因为《外传》是根据他的口述而编写的 , 从马嵬驿事变的形势来看,杨贵妃是非死不可的 。缢杀之后,尸体由佛堂运至驿站 , 置于庭院 。唐玄宗还召陈玄礼等将士进来验看 。杨贵妃确实死在马嵬驿 , 旧、新《唐书》与《通鉴》等史籍记载明确 , 唐人笔记杂史如《高力士外传》、《唐国史补》、《明皇杂录》、《安禄山事迹》等也是如此 。民间传说杨贵妃死而复生,这反映了人们对她的同情与怀念 。“六军”将士们以“祸本尚在”的理由,要求处死杨贵妃 。如果人们坚持这种观点 , 那么,杨贵妃就会被当作褒姒或者妲己一类的坏女人,除了世人痛骂之外,是不可能有任何的赞扬 。即使她是人间什么绝色或者盛唐女性美的代表者,也不会在人们的潜在意识中产生怜悯与宽恕 。全部的问题在于:杨贵妃事实上不是安史之乱的本源 。高力士曾言“贵妃诚无罪”,这话虽不无片面,但贵妃不是罪魁祸首,那是毫无疑问的 。安史之乱风雨过后,人们开始反思,总结天宝之乱的历史经验,终于认识到历史的真相 。民间传说自有公正的评判 , 对历史人物的褒贬往往比较客观 。杨贵妃之死,既有其自取其咎的一面,更有作为牺牲品的一面 。于是,人们幻想确实已死了的杨贵妃能重新复活,寄以无限的追念 。编录者坚信随着考古新发现 , 从科技发展观点看问题,杨贵妃下落谜底,离开史实一定会愈来愈近 。
杨贵妃墓即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杨玉环之墓 。位于兴平县城西的马嵬坡 。杨贵妃是唐代著名美女 , 倍受玄宗恩宠,公元756年安禄山叛乱,玄宗仓惶西逃 ,  路经此地,六军不发被迫缢死贵妃 。
杨贵妃陵园小巧玲珑,进门正面是一座三间仿古式献殿 , 穿越献殿就是墓冢,占地约一公亩,高约三米,墓家冢以青砖包砌 。在墓东、西、北三面有回廊 , 镶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刻有历史名人的游记和题咏 。
杨贵妃墓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征地扩建的白居易《长恨歌》画廊和“安史之乱”展馆正在加紧建设 。杨贵妃汉白玉雕像已竖立于前期扩建的陵园之中 。
这个还真没有定论,还有说杨贵妃没死,偷渡到了日本 。
马嵬
杨玉环墓地在哪,杨贵妃墓位于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5、杨贵妃的墓确实在日本吗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 , 一代绝世美人杨贵妃香消玉殒在马嵬坡上,两年后 , 挖开的贵妃墓中却找不到贵妃的遗体 , 杨贵妃可能会在马嵬坡死而复生吗?如果这位绝世美人真的幸免于难,她最终又去翻开史料,有关杨贵妃东渡日本的说法由来已久 。早在二十年代,著名"红学家"俞平泊先生在《长恨歌》和《长恨歌传》的质疑等文章中指出,杨贵妃可能并没有死在马嵬坡,而是去了日本定居 。
文章指出,在日本不仅有杨贵妃的坟墓 , 还有杨贵妃的塑像 。而且,现今的日本沿海边有一个叫做"久津"的村子,以"杨贵妃之乡"而闻名 。这里的人们相信一个久远的传说 , 当年杨贵妃在马嵬坡兵变的形势逼迫下,一名侍女代替她去死了,杨贵妃在遣唐使的帮助下,乘船离开了大唐,经过漫长的时日漂泊至一个村子,就是今日的日本山口县久津 。山口百惠就是山口家族的一员,看来她声称自己是杨贵妃的后裔不是空穴来风的 。
日本著名的文学作品中,南宫博的《杨贵妃外传》和渡边龙策的《杨贵妃复活秘史》中 , 都有这样的描述,他们推断杨贵妃确实没死而逃到了日本 。
日本世代流传的这些传说实在出乎国人的意料,而且所有传说都有根有据 , 一个中国的贵妃竟然在日本很多地方,都有她的坟墓和塑像,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难道杨贵妃真是逃去了日本?
著名比较文学专家严绍焘教授从事研究比较文学二十多年,对日本的文化有很多的了解,对于贵妃在日本受到的推崇,严绍砀教授做出了这样的解释 。采访:严教授:我想这个最早的起源呢,是跟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有关系的,白居易在记述杨贵妃本事的时候呢,他有著名的长恨歌,这样一首长诗,那么在长诗 的后半部分呢,他表述了对杨贵妃的一种想像,说杨贵妃虽然是她在事变中间人已经死了,但是她的灵魂还是活着的,她的灵魂飘摇到神仙山上,后来呢她和唐明皇所派去的道士在神仙上相遇了 。
而众所周知 ,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历史上描写杨贵妃和唐玄宗爱情的最为著名的传世名作 。人们分析长恨歌里写到的诗句,"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其中一人字太真 , 雪肤花貌参差是" 。
人们仔细的分析这段诗文,其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就是描写了马嵬坡上找不到杨贵妃的遗体了 。而此后唐玄宗派一个道士去找寻杨贵妃,结果"上穷碧落下黄泉"都没有找到,最后道士在仙山上找到了贵妃,而太真恰恰是贵妃出家时的法号 。这一系列相似之处让人们充满了想像 , 由于是浪漫风格的诗文,倘若道士真的在仙山上找到了贵妃,这里的仙山究竟指的是哪里 , 世界上存在这样的地方吗?人们陷入了沉思之中 。
长恨歌里写到的称蓬莱的仙山又在哪里呢?采访:严教授:关于蓬莱山呢,在中日文化史上,具有特别的文化意义,因为呢,在日本的,文学的创作的概念中,他们常常把蓬莱山本身就指为日本本所,因为我们都知道 , 蓬莱山是中国道教所构思的神仙生活的在大海中的一种神山,但是在日本的文学中呢 , 常常把蓬莱山作为日本本身,加以演化的 , 所以这个能剧呢,他多少暗示了杨贵妃在安禄山事变之后 , 她其实没有死,她可能到达了日本 。但是在和中国的史料中并没有记载"蓬莱山就是日本"的说法 , 人们还是陷入了迷惑之中 。
采访:严教授:大约在14世纪的后期和15世纪的初期,日本的能开始逐渐的发达起来,能是日本的一种古典戏剧,那么能是以许许多多的生活作为它的题材,其中有一部能是专门以中国的题材作为它的题材来进行创作,那么在文学史上,它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唐氏能 , 以唐来代替中国,以唐氏能创作的剧本呢 , 大概有十几种,其中呢有一个剧本 , 就叫做杨贵妃,那么这个能氏剧的杨贵妃,它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讲了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之后,她到了蓬莱山上,那么那跟白居易的长恨歌有所不同,白居易的长恨歌说杨贵妃 , 人是死了灵魂到了神仙山上,但是这个能氏剧的杨贵妃呢,它说杨贵妃没有死,杨贵妃到了蓬莱山,在蓬莱山上,她又和唐明皇派来的道士互相见面了,那么基本的情节,还是演绎了长恨歌的构思,但是其中它发生了一个质的改变,就是杨贵妃并没有死,就在这个蓬莱山 。
随着白居易文学在日本的流传,杨贵妃在11世纪的日本就已经家喻户晓 , 杨贵妃逃亡日本的说法也是那时才传入中国的 。11世纪时,日本的著名作家紫式部根据白居易的长恨歌写了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小说《源氏物语》 。紫式部是日本的宫廷女官,主要为宫廷内的贵夫人们讲述汉学,《源氏物语》就是描述了宫廷内女人的明争暗斗,而源氏的命运与中国的杨贵妃有很相似之处 。
采访:严教授:那么这部小说作家在构思的时候呢,她在开宗名义的第一卷,叫做腾壶,腾壶的这一卷呢,现在研究源氏物语的中国的日本的,大部分学者,都已经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腾壶这一卷,是以白居易的长恨歌作为基本的构思来展开她的小说的脉络的 。
传说杨贵妃到达日本后,受到日本孝谦皇后的重用,杨贵妃居住的日本宫廷就像是唐朝的建筑模式,最终她由于思念唐玄宗郁郁寡欢,死在日本 。这些传说和前面的逃亡联系起来似乎都是可能的事情,但是这些传说仅仅是传说 , 没有确凿的证据去证实 。
更为传奇是,根据长恨歌中描述 , 唐玄宗因为思念杨贵妃,命一名道士招魂,结果道士在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并且带回了杨贵妃给唐玄宗的信物–发簪 。以近弥留之日的唐玄宗时常拿着道士带回的信物,哎情嘘叹,让人看了不免心生悲哀 。
倘若道士真是在日本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按当时的原始条件,杨贵妃有可能逃到日本去吗?采访:而到了2004年,中国歌剧舞学院和日本的这个演员合作,在北京天坛剧场,演出了一幕一个大型的歌舞剧 , 就叫做杨贵妃,那么在这个杨贵妃的戏中呢,它明确的表示在安史之乱马嵬事变中 , 杨贵妃并没有死,杨贵妃当年呢由一个日本的留学生 , 帮助她从事变中脱逃,而有一个日本女留学生顶替杨贵妃在马嵬坡被杀了,杨贵妃又度过东海到了日本 。
在南宫博的《杨贵妃外传》和渡边龙策的《杨贵妃复活秘史》中,都是这样的描述,说杨贵妃是被人代替而死,或是她上吊后又恢复了元气,最后在遣唐使的帮助下 , 才到达了日本 。倘若杨贵妃是被别人代替而死,那下葬的人又究竟是谁,史料明确记载,贵妃死后用紫色被褥将其草草埋葬,难道埋葬的是一个顶替她而死的人 。
这些推断似乎在情理之中,但是就算有人代替贵妃去死,在唐朝海上交通好不发达的情况下,杨贵妃如何能顺利的逃到日本呢?现今的人对当时的条件下如何漂洋过海是丝毫都不能想象的 。
而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史料中最翔实的航海记载就是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他前后历经11年,经历了5次的失败 , 屡遭磨难,才终于到达日本 。可想而知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杨贵妃想要逃到日本究竟有多大可能性呢?
采访:刘教授(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唐朝时候,中日之间的交往 , 非常频繁,据记载,包括非正式的有十六七次甚至十八九次的遣唐使,至少能够落实的也有十五次,在唐朝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那么经常有日本人来,来得规模最大的盛唐时候的使团达到五百多人,将近六百人 , 最多一次五百九十多人,是很大的一个规模,一般它来的船 , 一般是三艘四艘船,所以一般的船里载的能达到一百多人的规模 , 所以那个时候是日本的造船在唐朝也比较发达,当然,唐朝的官船可能比他们还要发达 , 因为在广州有驶舶使,就是对阿拉伯世界整个贸易,大量的中国瓷器出去 , 那个船是非常大的,所以从这个航海技术,从造船技术 , 从船的本身的交往的规模应该(杨贵妃出逃日本)是没有问题的 。
这是唐朝时日本遣唐使船图,唐朝有记载的十多次遣唐都是乘坐这样的船来往于大唐和日本之间 。日本古称倭国 。在唐代时才改称"日本",据史料记载,这样的遣唐船可载一百多人 。
日本遣唐使人员会在日本博多集中起来出发,到达唐朝的明洲扬州和苏州就可以到达大唐的首都长安 。日本有十几次的遣唐经历 , 最多的遣唐人员有五百多人,分三四艘船 。
就算这样的遣唐使船能到达日本,在兵荒马乱的大唐杨贵妃可以在哪个港口登船呢 。据中国古代交通史记载 , 当时唐玄宗逃到了四川,随后还有逃走的留学生,遣唐使等 , 杨贵妃一定会选择相反的方向,可能到了武汉,经长江下流 , 有三条路线,一个是扬州,一个苏洲和明洲,可能在此三个地方登船,最后经历数日到达日本的"山口久津" 。杨贵妃到达日本的村子就是日本的山口久津县,后来以杨贵妃之乡而闻名 。
这样的推理似乎是可行的 , 但这也是后人的猜测,在当时危急的情况下,杨贵妃就算能幸存下来 , 她能怎样脱离大唐吗?当时要将她置于死地的四军,都是受太子李亨也是后来唐肃宗的指派,已经成为皇上的肃宗怎么可能容忍杨贵妃逃离大唐呢?据史料记载,杨贵妃死后,唐肃宗拒绝将贵妃纳入后宫名列之内,如此看来他们之间有极深的仇恨 。
就在逃亡日本的传闻在民间炒得沸沸扬扬时,有关贵妃得下落 , 又传出了一种新得说法 。
刘教授:很多的因素,促使人们愿意相信杨贵妃是可以不死的,就是她要不死的话 , 这些理由也是可以从逻辑上从推理来说是成立的,尽管没有依据,那么这样的话 , 人们就相信她是没有死 , 她应该是逃走了,那么逃到哪里去了呢,在唐朝的国土上,她不可能生存,以为后来肃宗控制局面以后,他不能允许杨贵妃还在唐朝生活 , 自然日本是一个很好的去处,而从当时的交通条件,中日交往来说那个又是很现实的 。
严教授:至今为止,关于杨贵妃生死之事,中国学者就提出疑问,但是没有描述她生存的潜逃的路线 , 那么日本作品描写杨贵妃到达日本的这样一个想像的事实,那么他们都认为杨贵妃是通过东海交通到达日本的,那么这种东海交通的线路,它是基于当时唐朝逐渐发达起来的遣唐使是有关系的,在此之前 , 中日之间的交通主要是通过朝鲜半岛来实行的,那是一个艰难的时间很长的一个通道,那么隋朝后期通过东海 , 到了唐朝以后,日本就连续向中国政府派出遣唐使 。
这样东海之间就开始了政府之间的交通,所以关于杨贵妃遣往日本的线路现在只有是通过东海的遣唐使 , 她才能够到达日本本土 , 那么这个线路呢,实际也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事实上估计杨贵妃是做不到的,因为这个遣唐使 , 他间隔的时间非常的长,在整个遣唐使到达中国的现在说法不一,有说是十二次的 , 有说是十八次的,那么总而言之是不会超过十几次的,那么每一次的时间都非常的长,所以杨贵妃即使是从关中有可能存活被营救到东海 , 她迎接上日本的遣唐使,这中间要经过一系列的极为复杂的转移手续,那么在当时的技术条件的之下,以及在当时的总体的文化氛围中,这种可能性是很少的 , 而根据日本遣唐使回国以后的报告来看,没有一次的日本遣唐使回国的正式报告中提到有杨贵妃到达日本的这样一个事实,那么如果说不是通过遣唐使到达日本的,那么她就不可能到达日本,因为中日之间当时没有海上的自由往来 , 海上的贸易开始于宋代,还不是一种一般的交通,所以我想,杨贵妃即使生存而能够脱逃,她到达日本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 。
位于四川省营山县营山乡境内的太蓬山 , 地貌独特,山势险峻,早在晋朝初期,已经是道教圣地之一,隋唐之后香火鼎盛 。传说太蓬山诸峰成莲蓬状,所以后人取荷花的莲蓬之意称其为"太蓬山" , 蓬山上仙雾缭绕 , 素有"蓬莱仙迹"之称 。
当地人传说,马嵬事变后,杨贵妃乔装打扮,翻秦岭 , 过巴中 , 跨州越县,终于来到太蓬山避难,立即得到道士们的同情和保护 。而杨贵妃早年与道教关系密切,对太蓬山早就心向往 。
四川文史研究馆史学专家冯汉镛教授曾经率队来到太蓬山考察 。采访:冯教授(四川文史研究馆专家):天上地下都找不到 , 结果在蓬山把她找到,而蓬山呢,登莱扬洲的这个蓬莱,在唐人的诗里面都是说它蓬赢,蓬岛很少说它是蓬山的,大蓬山实际上指的是蓬山(蓬莱) , 这样子就可以证明杨贵妃是到了蓬山 , 她之所以晓得蓬山是因为荔枝的路线,经常给杨贵妃运荔枝,她就晓得大蓬山这个地方,所以她才会走到大蓬山去,不然的话她就不会去了 。
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蓬莱"会是指太蓬山吗?当年复活的杨贵妃怎么会逃到太蓬山呢?传说大唐时杨贵妃酷爱吃荔枝 , 唐玄宗专门开辟了一条荔枝路 , 快马加鞭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杨贵妃面前 , 而这条路就路过太蓬山 。
后人称杨贵妃是知道这条路的,尤其太蓬山此地地势偏僻,适合躲藏,山上有一道观,杨贵妃早期信奉道教,自然得到道观内道士的收留 。倘若唐玄宗派去的道士是在此山找到的杨贵妃,并且带回了杨贵妃的发簪 , 但是为什么道士能够找的地方 , 其他人就发现不了呢?
传说杨贵妃就是在这里避难,度过她的凄苦晚年,死后葬在山下的村子里 。来到山下我们看到了这个构造简单已经生了青苔的坟墓,奇怪的是这个墓上只刻了"杨氏之墓"四个字 。采访:当地村民:因为我在这个山上住了好多年,我都是六十多了,我就是在这里干活,看个那个坟上面(记载)是个姓杨 的 , 那个时候姓杨的人呢 , 我们这一方看起来没有姓杨的 , (后来我们)走到这儿来,我就听说,上一代的人说,有三个女的出来逃难,那时有两个陪同一路,她就在上头第二坡那里 , 还搭了一个蓬蓬 。据村民说这个墓也是杨贵妃死后悄悄埋葬在这里 , 这个墓和对面的双乳峰有了奇特的联系 。
两者结合起来被当地的村民称作"仙女坟",意思是墓中埋葬的是美人,杨贵妃死后,山下的村子称作"杨家村",当时的村里人隐瞒了贵妃的消息 。太蓬山下的杨氏之墓会是贵妃的墓吗,杨贵妃真的终老太蓬山吗?为何史料里没有任何的记载,按照常理就算杨贵妃被葬在这里也会有记载的,难道是因为这座山地势偏僻造成的隔绝吗?
现今的人也无法去考证这些,只能是一些猜测吧 。采访:王教授:(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杨玉环这些种种传闻 , 最后我来说这种种传闻归根到底都反映了一个问题 , 就是反映了天下人心对当年唐朝这个历史变故和有关当事人的态度,而天下人心的这个态度,在批评和同情并存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以同情的感情为主 。
杨贵妃是生是死的传闻相持不下,一方面是史料的粗略记载,一方面是文人墨客的浪漫描述,给世人带来了无限的希望与幻想 。杨贵妃三个字已经成为形象化大唐盛世的代名词,她的生死之谜值得我们永远去探索 。
在日本山口县大津郡油谷町的二尊院,有一块规模不大的墓地 。位于墓地的最前面,靠近大海处是“华侨”杨贵妃的墓地 , 是由乱石砌成的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平台 。台上有5座石塔 , 被日本人称为“五轮塔” , 列为国家保护文物 。这里既无规模宏大的庙宇 , 也无墓碑之类的明显标志,只有墓前插着的几束鲜花 , 证明不断有人前来扫墓 。据说朝拜杨贵妃墓之后 , 可生个漂亮可爱的孩子 。墓前有两块年代较新的木板 , 一是关于杨贵妃之墓的介绍 , 一是关于“五轮塔”的说明 。
在介绍杨贵妃墓的木板上写着:充满着谜团和浪漫色彩的杨贵妃之墓———关于唐玄宗皇帝爱妾杨贵妃的传说 。传说她在马嵬驿兵变中并未被逼自缢身亡,真正死的是其替身侍女,而杨贵妃在皇帝亲信的护送下,从海上乘船逃走,漂流到日本向津县半岛的唐渡口,不久之后因病身亡 。当地人为了哀悼她,将她葬于二尊院 。后来,杨贵妃托梦于唐玄宗 。唐玄宗命人制作了释迦如来和阿弥陀如来两尊佛像,命陈安带到日本安放在杨贵妃的墓地 。陈安多处寻找,未能找到杨贵妃墓地的下落 。就暂时将两尊佛像安置于京都的清凉寺后回国 。后来,人们得知杨贵妃漂流身死的地点是山口县,但清凉寺众僧对两尊佛像爱不释手,就又制作了完全相同的两尊佛像,并将新旧佛像各一尊分别安置在京都的清凉寺和山口县的二尊院 。
是,因为唐天宝年间-唐玄宗(唐明皇)时期爆发安史之乱,唐玄宗和杨贵妃逃到马嵬坡后,被追兵赶上,要求杀了杨贵妃,此后,杨贵妃自杀,就葬在了马嵬坡上,其实,在追兵要杀杨贵妃时,唐玄宗以经派人把杨贵妃送往日本了,而在马嵬坡上自杀的人其实是杨贵妃的丫鬟,大家都认为上吊死的丫鬟是杨贵妃 。其实,杨贵妃的真正墓地在日本
那个只是传说,没有确切的证据说是她的墓
【杨玉环墓地在哪,杨贵妃墓位于什么地方?】无法考证,但是她的雕像确实在那边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