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实现本地疟疾感染病例零报告了吗?北京4月24日消息 , 4月的天气阳光明媚,春意盎然 。但是一到春季,就有一种疾病需要特别关注,那就是疟疾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局长毛群安在今天上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 目前我国消除疟疾进程总体顺利,全国31个?。ㄗ灾吻⒅毕绞校┖托陆ㄉ璞哦急ǜ嬗信奔彩淙胄圆±?。2017年全国共报告疟疾病例2675例(2672例输入病例,3例输血感染病例),首次实现全年无本地病例报告,所有病例全部为境外输入 。
2017年 , 我国首次实现全年无本地疟疾感染病例报告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主要由受感染的按蚊叮咬、或者经输血感染 。最新数据报告显示,全球共有91个国家和地区有疟疾流行,其中15个国家(除印度外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占全世界疟疾负担的80% 。2016年,全球估计有2.16亿例疟疾病例,比2015年增加了500万 。
在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 ,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疟疾流行的区县达到1829个,约占当时区县数的80%,每年发病人数最高时可以达到3000万以上 , 死亡率约1%,疟疾发病人数居各种传染病之首,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
毛群安指出 , 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疟疾防控工作,多年来制定实施了多个防控规划和计划,在各级政府和部门、广大疾控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国疟疾发病数持续下降 。到2010年 , 全国24个疟疾流行省份中,95%的区县疟疾发病率已下降至万分之一以下 。到2015年已将疟疾本地传播控制在云南、西藏的边境地区,境外输入成为疟疾病例主要来源 。
2017年,我国首次实现了全年无本地疟疾感染病例报告 , 全国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病例2672例、输血感染病例3例 。同时,有99.5%的区县、83.3%的地市通过了消除疟疾考核评估,上海市成为第一个通过省级消除疟疾评估的地方 。
境外输入成为疟疾病例的主要来源
“对境外输入病例,一定要控制住 。”毛群安强调,如果境外病例的输入不能被及时发现,可能会在我国引发大的传播 。
他指出 , 疟疾的病原是广泛存在的,必须要继续保持防控状态 。现在有几个难点:一是境外输入病例,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可能会在我国引发大的传播;二是和疫区相邻的边疆地区,比如云南、西藏等地区是接下来工作的重点 。这些地区也都拿出了本地防控疟疾疫情的行动计划,国家卫健委对此在技术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每个季度都会对报告的病例逐个进行专家审核,对一些重症病例及时组织国家级的专家给以指导;三是要提醒医务工作者,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及时发现疟疾病例 , 并且按照要求及时报告 。
“通过今天的发布会也提醒公众,要了解疟疾这种疾病,特别是有在境外旅行的人员注意 。”毛群安强调 , 因为我国现在没有本地病例,主要是输入性病例,在境外旅行的人员入境时如果有症状 , 应该及时就诊 。这有利于疫情的防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自己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 。
防治疟疾,避免蚊虫叮咬是最有效预防措施
随着夏季越来越近 , 出国旅行的人也越来越多,该如何预防疟疾?对于到过疟疾流行地区的出国人员,如果回国之后发现了发热等疟疾症状 , 该怎样及时处理?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疟疾室主任、研究员周水森介绍,由于我国出境人员越来越多,所以每年都有很多输入病例 。假如回国以后出现了发冷、发热和出汗的疑似症状 , 在两个环节要特别注意:一是入境时主动向检验检疫部门申报,以便及时检测和救治 。因为境外输入恶性病比例很高,如果不及时救治 , 可能会得重度疟疾甚至导致死亡;二是回国后一年以内如果再出现发冷发热的疑似症状,应到当地医院及时就诊 。
谈到国内诊断疟疾的方法,周水森称,现在对疟疾的治疗分两类:一类是恶性疟 。境外输入的大部分是恶性疟,是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来治疗,我们国家有产品,当地机构也免费提供;还有一类是间日疟,这是我国主要的疟原虫虫种 , 可以用氯喹和伯氨喹八日疗法,并在第二年春季进行一次加强 。
周水森提醒,出境前往疟疾流行国家或地区,防止蚊虫叮咬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例如使用蚊帐、杀虫剂、蚊香等 。流行季节也可携带预防药物如磷酸哌喹或磷酸氯喹 。建议最好是到当地的疾控机构或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进行咨询,获得预防信息以及预防药物 。
不清楚
已经实现了零传染,但是还有国外携带病原体入境的风险 。
文章插图
2、中国获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外交部作何回应?6月30日,世卫组织发布新闻公报称,中国正式获得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 。汪文斌表示,我们注意到了有关报道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中国获得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这对中国和世界而言,都是个好消息 。
汪文斌指出 , 消除疟疾是中国为人类健康和世界人权进步作出的一大贡献 。中国科学家从中草药中发现并提取了特效抗疟药物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
中国探索总结出的“1-3-7”工作模式被正式写入世卫组织的技术文件,向全球推广应用,加快了全球消除疟疾的步伐 。中国将继续致力于卫生事业发展和国际医疗卫生合作,为维护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
中国是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地区第一个获得无疟疾认证的国家
中国是30多年来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地区第一个获得无疟疾认证的国家 。这一地区此前曾获这一认证的国家有澳大利亚(1981年)、新加坡(1982年)和文莱(1987年) 。全球范围内目前已有40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世卫组织颁发的无疟疾证书 。
中国于2020年11月向世卫组织申请国家消除疟疾认证 , 当时中国已连续近4年无本地原发感染疟疾病例报告,已符合“疟疾本地传播链至少连续中断3年”的世卫认证标准 。
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主任葛西健也祝贺中国消除疟疾 。“中国为实现这一重要的里程碑所做的不懈努力表明,强有力的政治承诺和加强国家卫生系统可以消除一种曾经是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的疾病 。中国的成就使我们离西太平洋地区无疟疾的愿景又近了一步 。”
以上内容参考 澎湃新闻-WHO认证中国消除疟疾,外交部:对中国和世界都是好消息
文章插图
3、1999年全球感染疟疾人数贯穿整个人类历史的噩梦
由于过于古老,疟疾起源详情,存在诸多谜点 。
到底是什么灵长类动物把疟原虫传染给人类,不得而知 。具体如何传染,也有不同假说 。总之,关于疟疾起源,太多问题至今没有共识 。
如今,温带地区的人们对疟疾的感受并不深刻 。但不可回避的事实是,疟疾依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疯狂肆虐 。

图片说明:全球疟疾传播地图 。蓝色区域没有疟疾传播,黄色区域的部分地区仍存在疟疾传播,橘色区域全境都存在疟疾传播 。图片来源:美国疾控中心官网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全球疟疾报告2019》,2018年全球估计约有2.28亿疟疾病例,死亡病例40.5万 。
这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与巅峰相比 , 是小巫见大巫:疟疾最严重时期,全球每年约有7亿人感染疟疾,约700万人死亡 。
是什么让疟疾如此猖獗?疟疾的始作俑者是疟原虫,而恼人又常见的蚊子则是疟原虫的帮凶 。统计发现,有80种按蚊可以传播疟疾 。

图片说明:正在吸血的按蚊图片来源:美国疾控中心官网
一只蚊子叮咬一位疟疾患者,它就感染了疟原虫 。这只蚊子继续觅食,叮咬第二个人,疟原虫就会进入第二个人的身体 。
疟原虫先进入这个人的肝脏,成熟之后进入血液,感染血红细胞 。疟疾症状通常在此时现身:轻则高烧、打寒颤、头疼、恶心、呕吐、贫血;重则死亡 。
如果其他蚊子叮咬第二个人,它们又会感染疟原虫,继续将疟原虫“注射”给更多人 。如此循环往复,疟疾生生不息地折磨着人类……

图片说明:疟原虫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但如此,由于疟原虫可以感染血红细胞,疟疾还可以通过血液传播 。比如通过孕妇传染给胎儿,通过输血以及注射用的针头传染等等 。
更复杂的是,作为传播疟疾的源头,疟原虫还不止一种 。目前已知有5种疟原虫可以让人感染疟疾 。不同疟原虫,分布地区不同 , 特征也不一样 。
就是这种复杂又顽固的传染病,在蚊子的嗡嗡声中,阴魂不散地游荡在整个人类历史 。
全球根除疟疾项目并不“全球”
出于以上原因 , 疟疾早早被列入人类决定根除的传染病名单 。只是其过程一直很不顺利 。
1955年,世界卫生大会发起全球性根除疟疾项目 , 比全球性根除天花项目还要早4年 。
有一个背景需要交代:二战末期,一种被称为DDT(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又叫“滴滴涕”)的杀虫剂开始应用 。到1952年,疟疾感染人数下降到3.5亿人,但无疑仍是十分巨大的数目 。
全球性根除疟疾项目启动后,很快成为世卫组织最重要的活动 。
据统计,1955年至1958年,根除疟疾项目的投入占世卫组织可支配资金的34.8% 。这远远超过1959年启动的根除天花项目 。可以说 , 根除疟疾项目是当时资源投入最大的 。
回头看来,这个项目进展不顺利的原因也显而易见 。
那时的主要策略严重依赖单一工具――挨家挨户喷洒DDT 。携带疟疾的按蚊 , 在叮咬之后通常会落在附近墙面休息 。如果墙上喷洒过DDT,蚊子在传播疟疾之前就死掉了 。
喷洒DDT确实有效,但传统的控疟方法例如及时排水、杀灭蚊子幼虫却被搁置一边 。人们也严重忽略,应该继续寻找更多控制疟疾的有效策略 。

图片说明:在室内喷洒杀虫剂是控制疟疾的有效策略之一,但上世纪的全球根除疟疾项目过度依赖喷洒DDT 。图片来源:WHO/ R. Memba Paquete
当时普遍觉得,人类已掌握根除疟疾的工具,问题就在于怎么运用它 。然而,非常不幸的是,蚊子很快具备对杀虫剂的抗药性 。
这个全球性根除疟疾项目还存在另一个重大“BUG” 。
该项目取得的进展,主要是在经济快速发展且按蚊繁殖季节没那么长的国家 。一个关键地区被有意无意地遗忘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
这些非洲国家疟疾高度流行 , 全年都是按蚊的繁殖季节,而且经济落后,根除疟疾的前景极不明朗 。它们事实上被排除在全球性根除疟疾项目之外 。

图片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 , 全年都是按蚊的繁殖季节 。图片来源:WHO/S.Torfinn
高度依赖杀虫剂,蚊子却出现抗药性;名为全球性根除疟疾项目,实则避重就轻 , 并不“全球” 。60年代中后期,项目进展日益困难 。
后来的结局可想而知:这个根除疟疾的项目不了了之,被放弃了 。
谁说中医药没有用?
虽然上世纪的全球性根除疟疾项目 , 严重依赖单一工具,但纵观历史,人类对抗疟药物的追求一直不曾停止 。
1820年,抗疟药物奎宁首次从金鸡纳树皮中提纯出来 。1934年,德国的汉斯?安德萨格发现抗疟药物氯喹 , 在二战后被广泛使用 。
抗疟领域甚至还产生了多个诺贝尔奖 。
英国医生罗纳德爵士证明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获得1902年诺贝尔奖;法国医生拉韦朗凭借首先发现疟原虫,获得1907年诺贝尔奖;瑞士化学家穆勒因发现DDT的杀虫功效,获得1948年诺贝尔奖……
当然 , 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抗疟药物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图片说明: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 。图片来源:新华社
1957年 , 世界上首次报告了疟疾对氯喹的抗药性 。1969年,疟疾的抗药性已日益明显,中国政府启动“523”抗疟药物研究项目,屠呦呦临危受命 , 担任中药抗疟科研组组长 。
她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寻找灵感,最终确定几种中药作为研究对象――青蒿就是其中之一 。起初,青蒿的临床效果并不如意 , 抑制率不够高 。怎么办?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 尽服之 。” 在寻求破解方法的过程中,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一句话点醒屠呦呦:不是常用的煎煮法,而是青蒿鲜汁!屠呦呦在工作中(翻拍资料照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以此为线索,屠呦呦带领团队不断实验,创建了低温提取青蒿抗疟有效成分的方法 。1971年10月,屠呦呦团队实现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大约一年后,他们又进一步分离提纯得到有效单体――青蒿素 。
目前,青蒿素复方药物治疗(ACTs)是对疟疾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针对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疟疾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青蒿素挽救了几百上千万疟疾患者的生命,在世界抗疟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医药能否在抗击传染病中发挥作用再次引发争议 。但青蒿素在抗疟中的重要角色提醒世人,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碰撞,可产生巨大潜力 。
正如屠呦呦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演讲中所强调:“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 , 加以提高 。”
抗药性反复出现之痛
目前全球已有部分国家和地区实现根除疟疾 。然而,疟疾阴霾依然沉重地笼罩着非洲国家 , 非洲的孕妇和儿童是高危人群 。
据统计,每年几十万的死亡人数中,超过90%的死亡发生在非洲 , 超过60%的死亡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
图片说明:5岁以下非洲儿童是疟疾高危人群 。图片来源:WHO
2015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世卫组织2016-2030年全球疟疾技术战略》,该战略再次制定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30年,将疟疾发病率至少降低90%,将疟疾死亡率至少降低90% 。
2000年以来 , 全球疟疾死亡人数已减少一半,但《全球疟疾报告2019》指出,近几年,抗击疟疾的进展速度有所放缓,可能会错过关键目标 。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背负着由疟疾造成的沉重负担 。图片来源:WHO
其背后原因十分复杂 。
杀虫剂抗药性问题又卷土重来 。近20年来,疟疾控制的主要进展源于扩大对按蚊的控制和干预措施,然而按蚊对杀虫剂出现新的抗药性,使这些进展受到威胁 。据统计 , 2010-2018年期间,有27个国家报告,所有主要杀虫剂类别都出现蚊子中睡觉,可减少人与蚊子的接触,同时起到杀虫效果 , 从而起到控制疟疾的效果 。但杀虫剂抗药性问题再次出现 。图片来源:WHO
另外,抗疟药物的抗药性问题也再次出现 。屠呦呦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演讲中介绍,“在大湄公河地区,包括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恶性疟原虫已经出现对于青蒿素的抗药性” 。
疟疾疫苗被寄予厚望 , 但研发历程漫长 。1992年 , 疟疾疫苗候选株RTS,S进入临床试验 。迄今为止,RTS , S是世界上首种也是唯一一种在大规模试验中证明,能显著减少非洲幼儿疟疾和严重疟疾的疫苗 。
2019年,加纳、肯尼亚、马拉维三个国家在试点地区引入该疫苗 。这一试点项目有望解决与疟疾疫苗应用有关的问题:如何以最好的方式接种推荐的4剂RTS,S;疟疾疫苗对于减少儿童死亡的潜在作用;疟疾疫苗在日常使用中的安全性等等 。
数万年来,疟疾已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的“慢性”传染病 , 顽固难治、久治不愈 。但一些区域性成功又说明,根除疟疾是完全可行的 。
回顾人类一波三折的抗疟历史,教训主要是这几点:全球联手抗击传染病,“全球”二字不能打折扣;不能单一依赖某种工具,要多管齐下,同时重视中医药的潜能;应不断寻找更新、更强大的武器 , 尤其是疫苗 。
疟疾,65年前就被列入“清除名单”的传染病,但愿人类距离真正消灭它不再遥远
文章插图
4、中国被世卫组织认证为无疟疾国家,曾经的中国每年被报告多少例疟疾病例…当地时间6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中国获得无疟疾认证,而在1940年代,中国曾每年报告3000万例疟疾病例 。
世卫组织指出,中国消除疟疾的工作从1950年代开始 , 中国卫生主管部门致力于通过为有疟疾风险的人群提供预防性抗疟疾药物以及为患者提供治疗来定位和阻断疟疾的传播 。1967年 , 中国启动了“523项目” , 这是寻找疟疾新疗法的全国性研究计划,最终在1970年代发现了青蒿素,这也是当今最有效的抗疟疾药物 。
1980年代,早在世卫组织建议使用蚊帐控制疟疾之前,中国就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尝试使用药浸蚊帐来预防疟疾的国家之一 。到1990年底,中国的疟疾病例数量骤降至117000例,死亡人数减少了95% 。
【无疟疾国家有几个,我国实现本地疟疾感染病例零报告了吗?】在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的支持下,2003年开始,中国加强了培训、人员配备、实验室设备、药品和蚊虫控制,使病例进一步减少,从而在10年内使病例数量下降到每年约5000例 。2020年,在连续4年报告零本地病例后,中国向世卫组织申请了消除疟疾认证 。
世卫组织总干事祝贺中国人民消除了疟疾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祝贺中国人民消除了疟疾,他们的成功来之不易,是经过了几十年有针对性的持续行动才取得的 。中国加入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行列,向世界表明无疟疾的未来是一个可行的目标 。
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区域主任葛西健表示,中国为实现这一重要里程碑所做的不懈努力表明,坚定的政治承诺和加强国家卫生系统可以消除这一曾经是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的疾病 。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世卫组织的无疟疾认证 。
以上内容参考 界面新闻-中国消除疟疾获世卫组织认证,防止输入性病例成新挑战
文章插图
5、疟疾的分布地区是哪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 2019年全球约2.29亿人感染疟疾,其中40.9万人死亡 。
全球90%以上的疟疾病例集中在非洲地区,其中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坦桑尼亚、尼日尔、莫桑比克和布基纳法索这6国的病例总数占到全球的50% 。
亚洲(印度、印尼、缅甸、柬埔寨、越南、菲律宾等国)、东地中海地区(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西太平洋地区(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美洲(巴西、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国)也有疟疾流行 。
国内疟疾疫情现状:
截至2020年,我国已经连续4年无本地原发疟疾病例报告 。福建省从2006年起已经连续15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2019年通过了国家消除疟疾考核 。
但是长期以来,福建省前往非洲、东南亚、南美洲等经商、务工、旅游人员众多,每年报告输入的病例就有百例左右 。
在疟疾传播媒介――中华按蚊普遍存在的情况下,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工作仍然是目前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