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酒厂工作可以染头发不?染发,在现在已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了,有一些身份或者职业,确实是明令禁止染发,比如初高中学生,一些公务部门,但是,这种规定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是少年白发,或者是青年白发,染黑发还是可以的,这也算一种人性化管理 。有些岗位对染发的限制 , 也是有分寸的,也就是说,不能染太个性的颜色,比如亚麻色、艳红色、碧绿色等非主流发色,这是禁止的 , 因为有碍公众形象 。对于比较温和的、常见的发色,也没有严格禁止,比如深棕色、深梨木色,因为这样的颜色和人们自然发色没有很大差异,按照专业理发理论,亚洲人自然发的色度是3度,在染发色板上的显示 , 就是基色33/0 , 而深棕色和深梨木色的色度是4度或者5度,有些人的自然发的也是这个程度,所以,所以染这样的颜色,一般范围是不会受到限制的 。回到提出的问题,酒厂,因为牵扯到食品安全的问题 , 也许对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岗位有所规定,但不会完全限制,尤其是现在,大多数都是机械流水线,而且基本都是全封闭的操作,而工人,也有规定的工装、帽子等措施,所以,不会有太严格的规定 。还是那句话,只要不是过于个性,让人辣眼的颜色,一般是可以的 。
文章插图
2、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可以染头发吗不可以 。查询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发布的入学通知得知,该校学生绝对不可以染头发和文身,一经发现就会受到记大过或开除的处分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是明令禁止学生染发的,因为会对学校的风气造成不良的影响 。
文章插图
3、—些国家为什么要实行贸易保护?贸易保护主义,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 。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 。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 。这些措施也是经济不发达国家保护民族工业、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 。对发达国家来说则是调整国际收支、纠正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工具 。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较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达国家则多提倡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只是用来作对付危机的临时措施 。到了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已不仅仅是抵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手段,更成为对外扩张、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 。贸易保护主义,无论新旧,其中心思想是一样的: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会引起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不同的反应 。但新旧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更胜一筹,具有强制性强,对贸易各方影响大而直接,受约束范围广和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 。简单说来 , 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的壁垒形式包括:
绿色标志 。又称绿标制度或环境标志制度,是指国际间有资质的认证机构依据有关所谓绿色标准对商品进行认证并颁发标志和证书的一项制度 。绿标图案多为天鹅、常绿树、蒲公英等,富有绿色寓意 。凡没有取得绿标的进口商品将受到数量和价格上的限制,而加贴了绿标的则被认为是一种“环境质量信得过”的“绿色产品” 。这当中所涉及的认证标准是对包括资源利用、生产工艺及处理技术和产品循环利用、使用后处理等全过程的环境行为进行监管 。涉及的产品大多为节能低耗品、清洁工艺品和低毒品等 。绿标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价值观念的转变和防治污染能力的增强 。但由于各国环境标准存在差异,发达国家更是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优势制定了较高的环境标准,使得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 客观上为发达国家的市场设置了贸易壁垒,从而有违公平贸易的基本准则 。
绿色包装 。各种与环保要求不符的包装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许多发达国家通过立法对本国商品和进口商品的包装卫生和安全提出强制性的要求 。概括而言 ,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通过改进设计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以节约资源;重复使用包装材料;使用再生材料制作包装;使用生物降解包装,使废弃包装在自然环境中快速腐烂 。为此,一些发达国家通过产业重组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形成了新的产业链,满足了包装在环境保护上的要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家因技术水平、价值观念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滞后,而使得绿色包装成为其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绿色屏障 。
环境成本 。新贸易保护主义者认为任何产品都应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入成本,且应以国际环境标准为基准进行计算 。如果忽视环境质量或降低环境标准,其出口产品实际上就具有了不公平的比较优势或环境补贴,形成了对高环境标准生产产品的不公平竞争 。发展中国家在出口贸易中未计算绿色成本,是在进行环境倾销,因而应通过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来均衡不同环境标准下的成本差异 。可以看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构筑的绿色壁垒 。
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各国产品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日益科学与成熟,并推动经济向前发展 。但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依其经济和技术优势而制定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以及由此而衍生的认证标准、评审程序和认证、认可制度等名目繁多、复杂多变,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目的性和苛刻性,对有关国家的产品和服务构成了技术障碍,使其难有作为 。
市场准入 。市场准入主要体现在制定严格的、甚至苛刻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涉及产品的适用、健康、安全或卫生等方面 。比如,自1994年以来 , 德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相继采用的印染制品含偶氮染料禁止令就对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品、服装等轻工品的出口影响甚重,损失惨重 。目前我国虽已攻克了此技术难关,但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还有,已被有关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广泛接受和认可的HACCP则明确规定,食品包装需标明食品的营养成分,从而增加了食品制造商的成本,对缺乏技术分析手段的食品实际上构成了禁止进口令,进而影响相关产品的贸易和生产 。至于《蒙特利尔议定书》中有关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则对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产生严重的影响 。此外 , 有的国家还规定了许多涉及安全、健康项目的审查,使进口品因季节需求的变化或失去商机,或无法进口 。凡此种种,均对有关国家的出口贸易构成了严重的技术阻碍 。
认证、认可制度 。认证、认可是一种依据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对有关产品进行认证或认可的制度 。与贸易政策不同 , 它需要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广泛的社会基础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人文思想、法律制度等 。认证、认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机会的均等性,具有从更高的战略(非局部的)角度去审视经济的发展,故在推动社会进步、增强社会环保意识、规范市场行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是,此项政策所能带来的种种益处只能被那些处于同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所享受 。未经认证、认可的产品和服务则被排斥在市场之外,形成事实上的市场壁垒,因而保护主义色彩更浓 , 保护程度也更深,对经济的影响也更具决定性 , 使得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更难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 。
贸易管理是在新贸易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贸易政策理论,是基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政策分析 , 适用于发达国家对其战略性产业发展的保护,通过政府对贸易活动的干预 , 达到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能力 。其政策主张上大多涉及自愿限制出口、补贴、国家贸易垄断等 。特别是反倾销措施 , 具有很强的壁垒效应,是新贸易保护主义者极力主张的政策手段之一 。此外,劳工标准、区域性协议、关税升级保护、灰色区域、限制性援助或边境税调整等措施也都有很浓烈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
新贸易保护主义尽管其历史不长,但因其形式的多样性、手段的有效性和技术法规的合理性而为各国政府所青睐 。我国虽已初步建立起有自我特色的壁垒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差异性尚有待于完善和提高,政策的艺术性有待加强 , 技术手段的多样性则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保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以促进国内生产力的发展 。这与早期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目的很不相同 。重商主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其目的是为了积累金银财富;主张的保护贸易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创造财富的生产力 。表现方式主要有:出口补贴,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 。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出口 。
保护的重点 , 重点保护的对象是那些对国家独立自主和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工业 。李斯特认为,在一个国家的各类产业中,工业最为重要,工业生产力提高了,会把农业的生产水平带动上去 。因此他认为,农业不需要保护,不必限制农产品进口,否则不能从外国取得廉价的粮食和原料,这将不利于本国工业的发展 。在工业中,也不是所有的部门都需要保护 。需要保护的是那些幼稚而有发展前途的工业 , 是那些建立时需要大量投资并且所生产的是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的工业 。
保护的期限,对国内工业的保护决不应是无限期的,否则,将会出现保护落后和保护低效率的结局 。有些被保护了一定时期的工业部门,当其产品价格已低于国外同类产品的价格时 , 可以降低保护程度或完全撤除保护,让其进入国际市场自由竞争 。有些被保护的工业部门,在过了一定的保护期后仍没有明显进步,离开政府给予的协助和扶植仍难以独立发展,这表明它们不适宜成为被保护的对象,政府应该撤除对它们的保护,任其自生自灭 。对工业部门的保护期限最长不应超过30年,否则,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 。
贸易保护主义(trade protectionism)是一种国际贸易理论,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 。
贸易保护主义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 。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 。
贸易保护主义有以下特点:①主要保护手段由关税转到非关税措施 。一系列的国际贸易与关税谈判中形成的决议,大大降低了关税总水平,于是各国转而采取非关税措施来推行保护主义政策 。这些措施灵活、隐蔽、限制性强,世界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受到各种非关税限制 。②保护政策对产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如对工业品限制减少和降低 , 但对农产品的保护却极少松动 , 对工业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别 。③实行保护政策所针对的国家和地区的区分加强了 。一般地说一国总是针对自己直接、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强保护主义政策 , 而对其他国家则适当放松 。世界多数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分别采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以期保护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 增强其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
文章插图
4、服装中含有偶氮会怎么样? 有什么害处吗?服装中含有少量偶氮属于正常现象 , 但是不能超标 。
偶氮基两端连接烃基(可以是脂肪族烃基 , 也可以是苯基等芳烃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偶氮染料是合成染料中品种最多的一类,广泛用于多种天然和合成纤维的染色和印花,也用于油漆、塑料、橡胶等的着色 。
在特殊条件下 , 它能分解产生20多种致癌芳香胺,经过活化作用改变人体的DNA结构引起病变和诱发癌症偶氮染料是目前种类最多的一大类染料 。
在生产和应用的过程中,约有10%-15%的染料未经处理即被排放到环境中去并可能严重影响接触者的健康 。
因此,偶氮废水必需在排放前进行无害化处理 。目前,已有多种处理偶氮废水的方法,其中微生物脱色法被认为是最为有效且对环境无害的方法 。
并非所有偶氮染料都受禁止,受禁的只是经还原会释出法例指定的24种芳香胺类的偶氮染料,约有130种 。
这些受禁偶氮染料染色的服装或其他消费品与人体皮肤长期接触后,会与代谢过程中释放的成分混合并产生还原反应形成致癌的芳香胺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会被人体吸收,经过一系列活化作用使人体细胞的DNA发生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成为人体病变的诱因 。
有鉴与此,1994年德国政府正式在"食品及日用消费品"法规中,禁止使用某些偶氮染料于长期与皮肤接触的消费品 。
并于96年4月实行之后 , 荷兰政府也于96年8月制定了类似的法例,法国和澳大利亚正草拟同类的法例,我国国家质检总局亦于2002年拟草了"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要求"的国家标准 。
自1994年7月15日德国政府颁布禁用部分染料法令以来,世界各国的染料界都在致力于禁用染料替代品的研究 。随着各国对环境和生态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 , 禁用染料的范围不断扩大 。
欧盟近期已连续发布禁用偶氮染料法规 , 一旦禁令生效 , 对我国这样一个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大国的影响不言而喻 。面对咄咄逼人的"绿色壁垒" , 国内染料行业加紧替代产品的技术开发已刻不容缓 。
2002年9月11日欧盟委员会发出第六十一号令 , 禁止使用在还原条件下分解会产生22种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 。
并规定2003年9月11日之后 , 在欧盟15个成员国市场上销售的欧盟自产或从第三国进口的有关产品中 , 所含会分解产生22种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含量不得超过30×10-6的限量 。
2003年1月6日,欧盟委员会进一步发出2003年第三号令,规定在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品市场上禁止使用和销售含铬偶氮染料,并将于2004年6月30日生效 。
来源:百度百科——偶氮染料
来源:百度百科——偶氮
偶氮染料
azo dyes
偶氮基两端连接芳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偶氮染料是合成染料中品种最多的一类,广泛用于多种天然和合成纤维的染色和印花,也用于油漆、塑料、橡胶等的着色 。
1859年J.P.格里斯发现了第一个重氮化合物并制备了第一个偶氮染料——苯胺黄 。
偶氮染料包括酸性、碱性、直接、媒染、冰染、分散、活性染料,以及有机颜料等 。按分子中所含偶氮基数目可分为单偶氮、双偶氮、三偶氮和多偶氮染料:
单偶氮染料 Ar—N=N—Ar’—OH(NH2)
双偶氮染料 Ar1—N=N—Ar2—N=N—Ar3
三偶氮染料 Ar1—N=N—Ar2—N=N—Ar3—N=N—Ar4
式中Ar为芳基 。随着偶氮基数目的增加,染料的颜色加深 。
哪些产品需要检测偶氮
?。啊⒈蝗臁⒚怼⒓俜ⅰ⒓倜济⒚弊印⒛虿家约捌渌褰辔郎闷贰⑺?
?。⑹痔住⑹直泶⑹痔岽⒏髦智⒐陌⒁巫犹?,
?。闹蚱じ锿婢摺⒋蟹闹蚱じ锓暗耐婢?nbsp;, 合成染料有机化合物染料
【为什么会有禁染令,酒厂工作可以染头发不?】 ?。颜咦钪帐褂玫闹锖蜕聪?
例外条款:在2005年1月1日之前,以回收再利用的纤维为原料制成的上述产品,如其有害芳族胺含量低于70ppm,那么仍可在欧盟市场上销售 。
只要是符合上述的产品范围 , 都需要测偶氮染料及其释放出的芳香胺的含量,即一个“单一材质及单一颜色的材料”一次性测出24种偶氮染料及其释放出的芳香胺的含量 。
偶氮染料的测试标准
欧盟在其官方公报上公布了有关有害偶氮染料测试方法的3项欧洲标准 。这些标准是实施欧盟2002/61/EC号指令的配套文件,分别是:
1.CENISO/TS17234:2003皮革--化学测试--检验染色皮革是否含有某类偶氮染料;
2.EN14362--1:2003纺织品-检验偶氮染料释出的芳族胺--第一部分:在无须提取的情况下测试产品是否含有某类偶氮染料;
3.EN14362--2:2003纺织品-检验由偶氮染料释出的芳族胺--第二部分:提取纤维以测试产品是否含有某类偶氮染料 。
欧盟禁止的24种致癌芳香胺:
1. 4-氨基联苯、
2. 联苯胺、
3. 4-氯-2-甲基苯胺、
4. 2-萘胺、
5. 4-氨基-3,2′-二甲基偶氮苯、
6. 2-氨基-4-硝基甲苯、
7. 2,4-二氢基苯甲醚、
8. 4-氯苯胺、
9. 4,4′-二氨基二苯甲烷、
10. 3,3′-二氯联苯胺、
11. 3,3′-二甲氧基联苯胺、
12. 3,3′-二甲基联苯胺、
13. 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
14. 2-甲氧基-5-甲基苯胺、
15. 4,4′-亚甲基-二(2-氯苯胺)、
16. 4,4′-二氨基二苯醚、
17. 4,4′-二氨基二苯硫醚、
18. 2-甲基苯胺、
19. 2,4-二氢基甲苯、
20. 2,4,5-三甲基苯胺、
21. 2-甲氧基苯胺、
22. 4-氨基偶氮苯、
23. 2,4-二甲基苯胺、
24. 2,6-二甲基苯胺 。
AZO偶氮化合物是偶氮基-N=N-与两个烃基相连接而生成的化合物,其通式为R-N=N-R 。生活中与AZO偶氮化合物有关的名词有:azo free,azo free certificate , azo free test,azo燃料,azo dye 等 。涉及AZO偶氮化合的材料主要有:布料、皮革、油漆、塑料、橡胶、着色剂等 。
目前欧盟禁用的二十四种致癌芳香胺染料包括:
1、4-氨基联苯
3、4-氯-2-甲基苯胺
4、2-萘胺
5、4-氨基-3,2‘-二甲基偶氮苯
6、2-氨基-4-硝基甲苯
7、2,4-二氢基甲醚
8、4-氯苯胺
9、4,4‘-二氨基二苯甲烷
10、3,3‘-二氯联苯胺
11、3 , 3‘-二甲氧基联苯胺
12、3,3‘-二甲基联苯胺
13、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
14、2-甲氧基-5-甲基苯胺
15、4 , 4‘-亚甲基-二(2-氯苯胺)
16、4 , 4‘-二氨基二苯醚
17、4,4‘-二氨基二苯硫醚
18、2-甲基苯胺
19、2,4-二氢基甲苯
20、2,4,5-三甲基苯胺
21、2-甲氧基苯胺
22、4-氨基偶氮苯
23、2,4-二甲基苯胺
24、2,6-二甲基苯胺
服装中含有少量偶氮属于正常现象,但是不能超标 。
偶氮基两端连接烃基(可以是脂肪族烃基,也可以是苯基等芳烃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偶氮染料是合成染料中品种最多的一类,广泛用于多种天然和合成纤维的染色和印花,也用于油漆、塑料、橡胶等的着色 。
偶氮是国际环保要求的必检项目之一,检验方法有以下两种:气相色谱及质谱联用法(GC-MSD)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标准规定被检产品中不得含有24种偶氮染料中间体,若检出其中一种即为不合格产品,其限量为要求如下:
GB 81401-2010中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禁用(限量值≤20mg/kg);
GB 20400-2006中规定可分解有害芳香胺染料:≤30mg/kg(23种禁用芳香胺)
REACH(Registration,Evaluation,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Annex 17 entry 43中规定:禁用(限量值≤30mg/kg);
OEKO-TEX®standard 100 Appendix 4 中规定: not used(限量值≤20mg/kg)
文章插图
5、棉的扎染,理论知识~捆扎的技法有很多种,大致致可分为捆扎,缝绞和夹扎三大类,其中每大类在又有不同的变化,此外还有三种扎法的综合应用及一些自由的扎法 。
扎染又称绞缬,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据历史记载,早在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有大批生产,当时绞缬产品,有较简单的小簇花样,如蝴蝶﹑腊梅﹑海棠等;也有整幅图案花样,如白色小圆点的"鱼子缬" , 圆点稍大的"玛瑙缬" , 紫地白花斑酷似梅花鹿的"鹿胎缬"等 。在南北朝时,扎染产品被广泛用于妇女的衣着,在"搜神后记"中就有"紫缬襦"(即上衣)﹑青裙"的记载,而"紫缬襦"就是指有"鹿胎缬"花纹的上衣 。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鼎盛时期,绞缬的纺织品甚为流行﹑更为普遍 , 在唐诗中我们可看到当时妇女流行的装扮就是穿"青碧缬" , 着"平头小花草履" 。在宫廷更是广泛流行花纹精美的绞缬绸,"青碧缬衣裙"成为唐代时尚的基本式样 。北宋时 , 绞缬产品在中原和北方地区流行甚广 。在元代时期 , 绞缬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绞缬中较为有名的要数四川生产的"蜀缬",其余还有檀缬﹑锦缬等数种 。
绞缬是采用手工方法进行染色的工艺,其原理与方法很简单,先将织物用缝﹑扎按一定的方法加以绞结后再浸入染液,保留地色,染色后取出松开束绳即可出现特殊的几何图形与花纹 。
最适宜染制简单的点花或条格纹 。由于纤维的毛细管作用 , 使织物上呈现出特殊的﹑无级层次的色晕效果 。织物经扎束后 , 可控制染液的渗透范围和深浅程度不同的作用,从而在织物上产生各种特殊的图案与花纹 。扎束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单纯用线绳扎束织物;另一种是把受热不变形﹑且与染液不发生反应的物质(如石头﹑沙粒﹑果壳﹑钮扣或硬币等)包扎在织物中 。扎束的方法有分扎﹑缚缀﹑串﹑叠﹑盖等十余种,而扎束的方式可采用缝扎﹑捆扎﹑叠扎,这样,可使扎染而成的花纹形色自然﹑生动别致﹑典雅古朴﹑朦胧多变﹑错杂融浑,妙趣天成,产生回归大自然的效果 , 非笔墨所能随意画就,是工艺染色产品的瑰宝,这也就是扎染产品历史源远 , 经久不衰,深受人们钟爱的原因 。
扎染,古称绞缬 , 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 。扎染起源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 。不过据推测,这种印染工艺当在夹缬之前 。因为早期扎染的防染工艺较为简便,仅用针、线作工具即可 。又因我国丝织品产生较早,印染工艺也很发达,扎染与丝织面料之结合可谓珠联璧合 。
从现存最早的扎染制品来看,是出于新疆地区公元408年东晋时期的作品 。如此看来,扎染这种工艺早在东晋已相当成熟 。史载唐代时,由于经济的繁荣 , 扎染工艺也着实兴旺了一阵 。当时著名的纹样有“鱼子缬”、“撮晕缬”、“玛瑙缬”、“唐胎缬”等等 。色彩有大红、茄紫、墨绿等色 。不过即便在盛唐时期,能穿着扎染服饰的也只能是达官贵族,一般的平民还是不敢问津的 。宋时,为抑制侈靡、提倡素朴、重振国运、以安社稷,政府曾下令禁止扎染工艺的生产及使用 。以后随着战乱不休、兵荒马乱局面的出现 , 扎染工艺便日趋衰落 。然而,同时期的邻国日本,却将我国的扎染工艺视作国宝 。至今在日本的东大寺内,还保存着我国唐代的五彩绞缬 。
经过数百年的工艺演变,扎染工艺的防染手段已有几十种 , 染色也从单色演变成复色的多次浸染 。扎染纹样具有从中心向四周成辐射状的工艺效果,扎染纹样的生动与丝绸面料的飘逸相谐成趣 。因此过种古老的印染工艺至今仍有极大的魅力 。
扎染的防染手段很多 。最简便的是将面料折叠后用线绳捆扎,经染色后再拆掉线绳,面料上就出现了色彩斑斓的画面 。古时还用小米粒扎进面料内,染出点点小花 , 或许就是“鱼子缬”的印染法了 。古时染料一般用植物染料 , 亦称草木染 。常用染料有红花、紫草、蓝靛等 。从宋代的印染工艺看,扎染是城市作坊常见的印染方法,应用面较广 。
凤凰扎染艺术历史悠久,其扎染印花布纯美典雅,原始古朴 。是凤凰民族民间工艺品中的精品 。
扎染印花布制作工艺程序复杂,要先将各种图案投影在木板上并雕刻成模板,而后将布料置于两块模板间,再将特制的染沐灌入夹好的花模空白处,这叫凸染 。手染是把花模板压在平展的布面上 , 然后用特制的染沐刷浸,稍干后揭开模板即可 。
扎染印花布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制成壁挂、屏风、被面、桌罩、衣物等,成品独具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民族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