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宵节什么时候吃元宵 ?早上 ?中午 ?晚上?按风俗.元宵节一般晚上6点吃元宵 , 还可以作为夜宵 。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
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与佛教东传有关 。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 。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
文章插图
2、长丰县过元宵节习俗是中午还是晚上 。长丰县过元宵节习俗和全国各地是一样的,白天 晚上都有.
元宵节主要习俗有.
1 耍龙灯
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 。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 , 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
2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
3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
4 划旱船
划旱船 , 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 。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 , 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 , 如同坐于船中一样 , 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 , 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 。
5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 , 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路行 , 不得金钱不得回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
6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 。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
7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 。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 , 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于是 , 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
文章插图
3、正月十五吃元宵是早上吃还是晚上吃 正月十五风俗有哪些元宵节吃元宵是很常见的风俗,元宵节吃元宵最好是在中午或者下午,因为元宵一般是用糯米粉制成的,不是很好消化 , 早上起来胃肠功能不是很强 。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早上吃还是晚上吃
以前的习俗一般是晚上六七点吃元宵,元宵节古代也称中元节,晚上全城出动观花灯、猜灯谜 。汤圆是用糯米粉制成的,比较难消化,古代人一天只吃两顿饭 , 为了在晚上看灯时不饿,就会选择晚上吃汤圆 。这样后面出去观灯猜谜时间也比较持久,也能消食 。现在没那么多讲究了,高兴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不过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早餐还是不要吃元宵 。
正月十五风俗有哪些
1、张灯结彩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 。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 , 西漆争燃 。苏征安息,蜡出龙川 。斜晖交映,倒影澄鲜 。“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 。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 。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 。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 , 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唐代是实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 , 犯夜要受处罚;唯独在上元节 , 皇帝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 。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灯彩以外还放焰火 , 表演各种杂耍 , 情景更加热闹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 , 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 , 锦绣交辉 。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 。”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 , 乐音喧杂十余里 。“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 , 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 , 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 , 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 。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耀通宵 。鼓乐游乐 。喧闹达旦,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清代,满族入主中原 , 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
【正月十五是晚上过还是中午过,元宵节什么时候吃元宵 ?早上 ?中午 ?晚上?按风俗.】 2、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 , 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 。谜语悬之于灯 , 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 , 及画人物,藏头隐语 , 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 , 列于通衢 , 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 , 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 。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 。
3、耍龙灯
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 。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 , 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 , 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 , 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 。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
4、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 。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
5、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 , 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
6、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 。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 , 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 , 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 , 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 , 这就是划旱船了 。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 , 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 。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
7、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北方“滚”元宵 , 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 , 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 , 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
8、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 。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
9、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 。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 , 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 , 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 , 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荆楚岁时记》中说 , 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 。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
10、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 , 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
11、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 。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 , 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 。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
12、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景俨 。?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 , 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 , 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 。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 , 走桥渡危,登城 , 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
13、男女定情
中国的情人节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 , 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 , 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 , 俗称:“偷挽葱,嫁好丁薄“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 。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寓意是什么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 。据记载,唐朝时 , 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 。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 。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 。及至明朝 , “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寓意喜庆,合家团圆 。还能温暖脾胃、调畅气机、抵御春寒 。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 , 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 。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 。因此 , 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
早餐不宜吃元宵
元宵属于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却缺乏营养素,不适合当早餐吃 , 也不好消化 。人早起时胃肠道功能是最弱的,元宵多是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 , 早餐吃元宵容易出现泛酸、烧心等情况,影响一天的工作生活 。
文章插图
4、元宵节这一天是上午吃元宵还是晚上或中午吃呢?一般是晚上 。
元宵节古代也称上元节,依据传统节日习气,晚上全城出动观花灯、猜灯谜,延续的时间比较长 。汤圆一般是用糯米粉制成的,比较难消化,耐饿 。古代人一般一天只吃两顿饭,为了在晚上看灯时不饿 , 晚上吃了汤圆后,出去观灯猜谜,比较持久 , 正好也能比较好的消食 。所以按照传统来说,是晚上吃的 。
吃元宵的禁忌:
1、不宜当早餐
元宵属于高热量、高糖分食品,还含有油脂 , 但却缺乏营养素,人早起时胃肠道功能是最弱的,早餐吃元宵很容易消化不良 , 出现反酸、烧心等情况,影响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早餐不宜吃元宵 。
2、不要一口吞
汤圆最好小口吃,不要一口吞,以免烫伤食道或噎住 。热腾腾的汤圆刚出锅 , 温度很高,尤其里面有高油脂的馅,一口吞下,很容易导致食道被烫伤 。
3、不要当正餐
除了早餐夜宵不适合吃元宵外,最好也别把元宵当正餐 。并且在吃元宵、汤圆的同时,不能再吃其它含糖高的食品,还要减少其它主食的摄入 。吃元宵也不能吃太饱 , 吃完后也不要马上就躺着,最好活动两小时以上再睡觉 。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 , 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 。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 , 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作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 , , 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 。武帝准凑,“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 。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
关于元宵节习俗的形成 , 说法颇多,但一般变为在汉代就初具雏形 。史载汉武帝的时候,汉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 。据称泰一是当时相当显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并有恩于汉帝 , 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较隆盛 。相传另一位汉室皇帝汉文帝也和元宵节有关 。
元宵又叫汤圆,历史上还有许多别称 “面茧、粉果、元宝、汤 饼、圆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乐年间才被正式定名为“元宵”.元宵分有馅,无馅两种 。无馅的个小 , 味甜,以白糖、桂圆、桂花、藕丁、蜜饯为佐料,又称“珍珠汤圆”,有馅的个大 , 状如核桃 。北方元宵多为甜馅,有白糖、豆 沙、芝 麻、山楂等类,南方的则甜、咸、荤、素皆有,尤以宁波汤圆 , 贵阳吴家汤圆著称 。
我个人认为,早晨吃也好,中午吃也好,尽量避免晚上吃,元宵是糯米做的,晚上吃不好消化,尤其是老人和孩子.
不知道你对这个回答满意否?
按照风俗 , 一般是晚上吃元宵 。因为古人称夜为“宵”,元宵的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元宵的本意就是晚上(夜里),所以元宵节一般主要是晚上庆祝的节日 , 吃元宵也不例外,一般也都在晚上 。
当然,根据个人的喜爱,在中午或早上吃也都不为过 。在北方一些地区,一年四季都有卖元宵的 , 元宵也是某些地区的名吃 。
综上所述 , 按照节日风俗,元宵节一般晚上吃元宵,但其他时间吃元宵也可以 。
元宵节简介: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 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
元宵当然要在晚上吃了!走马观花看灯吃元宵嘛!
元宵,这个宵指的就是晚上,所以当然是晚上吃
文章插图
5、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在正月十五这天 , 家家户户都会吃元宵 , 大街小巷上会举行挂灯笼、猜灯谜等活动,那么正月十五到底是什么节日呢,接下来就来跟大家说说正月十五究竟是什么节日 。
简要回答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正月是元月,晚上被称为宵 , 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所以正月十五被称为是元宵节 。
详细内容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
中国幅员辽阔 , 历史悠久 , 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 。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 , 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 , 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 。中华民族崇尚龙 , 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