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鱼的正确饲养方法 娃娃鱼的家庭饲养方法

娃娃鱼的正确饲养方法 娃娃鱼的家庭饲养方法

娃娃鱼其实本名叫做大鲵,但是因为娃娃鱼这个名字因为更亲切,现在已经比大鲵更广为人知 。娃娃鱼的得名是因为从前人们听到大鲵的叫声,都会以为有婴儿哭泣 。以下为大家全方位介绍大鲵的特性:
【娃娃鱼的正确饲养方法 娃娃鱼的家庭饲养方法】养殖条件
室内外均可养殖 。
室外为露天专门修建的养殖池,室内为各种闲置设施改造成的养殖池 。养殖池只需保证安全牢固不渗漏水,保持流水或配备增氧机 。室内养殖池的大小可从1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不等 。养殖池在放养前需用水浸池1个月,使ph值在6.4以下,一般不要强光照,只保持微光或无光均可 。
日常管理
大鲵的日常管理简单,但很重要 。
娃娃鱼的饲养方法
投饵时保持三定:定时、定点、定量 。了解大鲵的生态习性很重要,大鲵喜静怕吵,喜清水怕浑水 , 喜阴暗怕强光,养殖中要尽量照顾它的这些习性 。另外,定时对鲵体及养殖池消毒防病,注意水温变化,夏季控制水温不超过26摄氏度,以防夏眠,冬季防止水温低于结冰温度 。

水质调节
养殖大鲵应经常保持大鲵池内水质清爽无污染,水体透明度大,溶氧量高,ph值在6.8~7.8间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 , 要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长期保持池水流动 。
温度光照
大鲵对水体温度要求较严,超出其忍受力会造成大鲵冬眠或夏眠,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须采取降温或增温措施,确保大鲵有一个适宜的水温生长环境 。另外,大鲵畏光,养殖场应采取措施避免日光强射,夜晚巡查时,不能用强光对射 。
放养密度
大鲵养殖池其放养密度视养殖大鲵规格和养殖场水源、水体、饵料等因素而定 。
一般情况下,苗种阶段考虑大鲵其活动范围较?。?摄食能力较弱 , 放养密度可适当偏大 , 便于集中管理饲养 。在成鲵阶段考虑大鲵活动范围大 , 摄食能力强 , 加之有互相攻击性 , 其放养密度应小 。我们多年的养殖实践认为 , 苗种阶段其放养密度为60~100尾/平方米,成鲵阶段5~20尾/平方米 。放养时,要求规格尽量保证整齐,个体之间不宜相差0.5倍以上 。

饲养技巧
养殖池设饵料台,台面高出水面少许 。
投喂饲料,以天然饵料为好,主要有浮游生物类、虫类、肉类及鱼类、贝类等 。每天早晚各投饵一次,时间为早晨7:30前及晚上10:30前为好 。在投饵料时应先清理掉上次的残饵 。投喂量为体重的5-10% 。当水温在16-23摄氏度时应加大投饵量,次数及时间可保持不变 。
防偷防逃
大鲵逃跑能力特强,其陆上或水中运动较为敏捷,并能爬高顶重,稍有不慎便会逃逸,必须时刻注意防逃,尤其在下暴雨时要注意 。养殖池和整个养殖场所有进出水口和陆上通道口都要装防逃设施 。大鲵其经济价值较高,在养殖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防止不法分子的偷盗 。
病害防治
大鲵在人工养殖环境中 , 由于环境、饵料、密度等影响 , 人工养殖大鲵比野外大鲵发病率、死亡率高出几十倍以上,要提高养殖大鲵成活率必须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前提下,注重预防为主,方能保证大鲵养殖成功出成效 。

生活习性
大鲵生性凶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虫、鱼、蟹、虾、蛙、蛇、鳖、鼠、鸟等为食 。捕食方式为守株待兔 。大鲵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 。夜间静守在滩口石堆中,一旦发现猎物经过时,便进行突然袭击,因它口中的牙齿又尖又密,猎物进入口内后很难逃掉 。它的牙齿不能咀嚼,只是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 。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饲养在清凉的水中二、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 。它同时也能暴食,饱餐-顿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 。食物缺乏时,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 , 甚至以卵充饥 。
形态特征
两栖脊索动物 , 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 , 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最大 , 全长可达1米及以上 , 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 。最近科学家研究:大鲵小时候用的是鳃呼吸,长大后用肺呼吸 。大鲵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 , 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 。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 。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 。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 , 具微蹼 。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 。大鲵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 。体表光滑无鳞 , 但有各种斑纹,布满粘液 。身体腹面颜色浅淡 。
生长繁殖
雌鲵每年7~8月间产卵,卵产于岩石洞内,每尾产卵300枚以上,剩下的抚育任务就交给了雄鲵 。雄鲵把身体曲成半圆状 , 将卵围住,以免被水冲走或遭受敌害 , 直至2~3周后孵化出幼鲵,15—40天后,小娃娃鱼分散生活,雄鲵才肯离去 。大鲵的寿命在两栖动物中也是最长的,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 , 能活130年之久 。
分布范围
中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吉林、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