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国元宵节的由来 吃食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国古代国力强大,文化发达先进 , 因此有不少的国家派人过来学习中国的文化,同时也将一些节日习俗给带出去了 , 其实在隔壁的邻国韩国也会过元宵节 , 你知道韩国的元宵节他们会吃什么玩什么吗?下面一起去老黄历那里看看吧!
韩国元宵节的起源
古时朝鲜半岛上的政权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内,或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或其部分领土直接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 。因此,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逐渐传入韩国 , 而在韩国,农历一月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 一是万事的开头,而一月也是预示未来,是对新的一年进行设计和规划的最好时节 。
农历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次升起满月的日子,据《律历书》记载,韩国古人对日月有非常高的敬畏之心,他们把正月看做是人与神、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合为一体的日子,而十五这天,又是一个月当中月亮最为圆满的一次,是天人合一最为完美的时刻 , 所以这一天是十分重要的,在韩国也逐渐成为人们重视的节日 。
韩国元宵节的吃食
糯米、高粱米、红豆、黄米和黑豆是韩国最有代表性的五种谷物,这五种谷物在上一年的秋天被储存到仓库中供食用和留种子,在元宵节这一天韩国人会拿出一些做成五谷饭,以求来年五谷丰登 。
在古代的元宵节,韩国平民百姓吃“五谷饭”,而韩国贵族大人们为了显示身份尊贵会吃“八宝饭” 。所谓“八宝饭”就是在糯米中加入栗子、红枣、松子等在古代较为珍贵的食材,再淋上香油、蜂蜜和少许酱油做成的,味道甜中带咸,回味无穷 。
韩国人元宵节的餐桌上还会摆上九种蔬菜,称为“吃九”,因为九在个位数中最大,有圆满、丰收、长寿之意 。韩国餐桌上的这九种蔬菜通常是南瓜、茄子、蘑菇、蕨菜、萝卜、黄瓜等,它们一般都以用盐渍或者是干蔬菜的形式储存的 。因为韩国人相信在元宵节这一天吃了9种蔬菜后会对健康有益,能抵抗得住炎炎夏日,一整年都身体健健康康 。
文章插图
2、韩国正月十五吃元宵和汤圆吗?韩国正月十五不吃元宵和汤圆 。
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最先迎来圆月的日子,即元宵节 。称为元宵节是因为正月里迎来的圆月是一年中最大的圆月 。元宵节和春节、中秋节一样是重大节日,这一天人们会参加迎月、放鼠火、踩地神等各种民俗活动 。
元宵节也被称为上元日,人们在这一天会享用五谷饭、坚果、干拌菜、耳明酒等各种节日饮食 。
五谷饭五谷饭用大米、大麦、大豆、谷子和黄米五种谷物制作而成 。人们会在元宵节这一天吃五谷饭来祈愿长命百岁 。如果用杂粮做五谷饭,可以采用糯米、高粱米、黄米、红豆、黑豆 , 放到蒸笼里蒸制 。
据说 , 元宵节的五谷饭需要吃姓氏不同的三家以上的饭才能在年里交好运,所以韩国形成了分享五谷饭的风俗 。喝耳明酒 , 据说,元宵节早晨喝一杯酒,耳朵会变得更灵敏 。
耳明酒是元宵节早晨饭前喝的酒 。主要都是清澈的酒 。耳明酒的特点是,凉喝,而非热饮 。不能喝酒的孩子可以在嘴唇上轻轻点上一滴,以此来代替风俗 。喝完酒后吃麦芽糖时,要将麦芽糖拉长后再吃,不要直接咬着吃 。
干拌菜,干拌菜是将前一年晒干的各种食物拌着吃的元宵节传统食物 。因为拌菜使用的都是前年晒干的干菜,所以叫千拌菜 。主要是将葫芦、黄瓜、蘑菇、南瓜、白莱叶、蕨菜、橐吾、茄子等晒千后做拌菜 。有种风俗是,元宵节吃千拌菜才能在夏天避暑 。
文章插图
3、“闹元宵”致敬传统文化,在国外如何庆元宵?2017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过元宵节被称作“闹元宵”,一个“闹”字把元宵节的娱乐气氛表达得极为生动 。元宵节承载了新年新希望,人们庆祝元宵节,是抒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愿望 。中国元宵节的庆祝活动精彩纷呈,而在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是怎么庆祝元宵节的呢,下面来一起看看吧 。
日本:中华街里赏花灯
在日本有“小正月”和“大正月”之分 , 日本把公历1月叫正月,1月15日被称为小正月,
与大正月(元旦)相对,小正月日本有很多民俗活动 , 而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对大部分日本人来说比较陌生 。小正月主要以祈祷丰禳等为中心,这一天让在“松之内”期间(1月1日至7日)忙个不停的主妇们暂作休息,因此小正月也被称为“女人正月” 。
日本小正月早上有吃小豆粥的习惯 , 在《土佐日记》、《枕草子》等文学作品中记录了这个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当天,日本的中华街非常热闹,如横滨中华街每年都会举办元宵节赏花灯的活动 , 一些当地的华人华侨都会前去凑一凑热闹 。赏花灯的活动大概在傍晚时候开始,整条街都被装点得五彩缤纷 。而中华街也一改往日的喧闹气氛,给人一种美轮美奂的感觉 。其间还会穿插一些舞龙舞狮和传统舞蹈表演 。
韩国:不吃元宵吃五谷
韩国的正月十五叫“正月大望日” , 意为“望满月” 。和中国不同,韩国人在这一天并不吃元宵,而是吃混合糯米、高粱米、红小豆、黄米、黑豆等杂粮做成的五谷饭,吃各式各样的坚果、花生、核桃、松仁、栗子、银杏等等,据说可以使牙齿更坚固,还能防治疔疮等皮肤病 。
此外,韩国人还要喝“清耳酒”,祈愿新年不患耳疾,而且一年到头听到的都是好消息 。
韩国光州,民众舞起火圈辟邪,迎接元宵节的到来 。
马来西亚:举行成人礼
在马来西亚 , 未婚男女在元宵节聚集到河边抛柑,并在柑上面写下姓名和联络方式 , 希望就此结识可以携手共行的伴侣 。
小正月也是日本成年礼(男性的元服礼和女性的裳着礼)举行的日子,因此也是成人节 。
朝鲜:正月大十五迎月
在朝鲜,元宵节被称为“正月大十五”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做用大米、黄米、小米、豆子和大麦混合而成的“五谷饭” 。
这种“五谷饭”不仅象征着“五谷丰登” , 也象征着长寿、富裕、健康、多子、平安“五福齐来” 。此外,家家户户在这一天还有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那就是用冬天常见的干萝卜叶、干蕨菜、干辣椒叶、干桔梗、红薯藤干、葫芦干等9种干菜做成的“九种菜” 。
最能提起人们兴致的是晚上的“迎月” 。据说,最先看见“大十五”月亮的人 , 一年之内将好事不断,未婚的小伙子看到了,这年将会迎娶一个“圆月般”漂亮的姑娘;已婚的男人看见了 , 这年会生一个健康的娃娃 。
东南亚:舞狮巡游奏南音
东南亚不少国家的华人比例都很大,因此这些地方的华人都保持了中国南方地区的习俗 。
在元宵节这个华人的传统节日,当地华人的过年习俗在保持各自传统的同时经过和当地文化的融合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过年习俗 。新加坡福建会馆几年前就开始在元宵节举办热闹的“踩街”活动 , 活动上会表演精彩的武术、舞狮和演奏南音 。
元宵节是马来西亚华裔重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其“抛柑接蕉”的习俗热闹浪漫、别具一格 。在印尼西加里曼丹省的山口洋,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文化活动举行 。元宵节大巡游是山口洋华人系列春节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最高潮的活动 。
新加坡:五颜六色大元宵
新加坡的华裔人数众多,因此在元宵节的庆祝方式上,他们也保留了中国传统习俗 。每逢元宵节,唐人街是气氛最浓的地方,这里会布满各式各样的花灯 , 有的花灯还会吊在空中,形成一幅美丽的图景 。
在新加坡的元宵节中,人们可以吃到五颜六色的大元宵 , 买能发出声音和亮光的塑料制的鞭炮装饰 。新加坡是个佛教盛行的地方,元宵节时人们会络绎不绝地来到寺庙参拜,为新年祈福 。
元宵节对于中国人拥有不可替代的情感意义,吃元宵、猜灯谜等各种庆祝活动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记忆 。类似元宵节这样的传统节日 , 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
在全球化的时代 , 在多元文化冲击下的今天,我们应该格外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挖掘与建设 。
传统节日正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传统节日就是传承文化遗产 , 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持世界文化生态的多样性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
文章插图
4、韩国的节日,风俗及由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 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即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也随着汉文化的传播很早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等地 。因此,像中国一样 , 韩国各种各样的传统节庆活动也是令人目不暇接 。
辞旧迎新的春节
韩国人从新罗时代就开始过春节了,在韩国,它是仅次于中秋节的第二大节日 。
韩国人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很多糯米打糕,分赠邻居和亲友 。从这种习俗中产生了"吃打糕过年"的说法 。据说米糕含有诚心、爱心和孝心之意,象征新的一年团圆美好 。春节最重要的活动是祭祀祖先 , 以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 。其祭祖程序严格,仅供桌的摆法就有"鱼东肉西"、"头东尾西"、"红东白西"、"枣栗梨柿"、"生东熟西"、"左饭右羹"等规制 。祭祖完毕后晚辈要向长辈拜年 。家有丧事或服三年丧者则不拜年 。
拜年时 , 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并把有"装福"寓意的福笊篱(过滤用的汤勺模样的工具)送给别人或挂在家里 。春节期间,人们见面的寒暄问候是"新年多福" 。而对于那些春节时不能回家过年的或者露宿街头无家可归者 , 市民团体就组织起来为他们过春节,使其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
韩国人春节往往都互赠礼物,礼物的种类繁多,大多用嫩粉色等柔和绚丽的纸进行包装 。
因为韩国人大都在家里过年 , 所以春节期间大部分饭店都关门 。
在韩国也和中国一样有回家过年的风俗,一家人穿上绚丽多彩的韩服,自驾车奔向故乡,构成了一幅典型的韩国节日风俗图 。韩国私家车普及率高 , 自驾车回乡过年,或许还有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之感吧 。韩国人称春节回家探亲为"归省" 。
在韩国,过春节时,一家人凑在一起多玩一种叫作"尤茨"(相当于中国的掷十二象)的游戏 。女人则玩跳跳板,据说正月里跳了跳板 , 脚板一年都不会扎刺 。另外,还有一种驱鬼的风俗,初一黄昏时 , 在门口拉上禁线,撒上黄土,并燃放鞭炮 。睡觉时,则把小孩的鞋藏起来,以免被鬼偷去 。近些年 , 也有些韩国人利用春节休假外出旅游 , 在滑雪场上度过热闹的春节 。
寄托期望的元夕节
韩国人将正月十五称为元夕节或上元节,也有人称元宵节,但并没有吃元宵的习惯 。正月十五是新年伊始迎来的第一个月圆日,像中国人一样,韩国人过节是祈求一年的丰裕和平安 。这天 , 吃花生、栗子、核桃等坚果,喝"耳明酒" 。韩国人早餐吃用大米、江米、小豆、大豆、高粱做的五谷饭和野菜,并叫对方的名字,对方应答"你买我的热呀",表示新年里的整个夏天都不会中暑 。据说,这天晚上向圆月许的三个愿望都会实现 。大部分的韩国民俗活动集中在正月十五 , 这与祈求丰收的咒术形式有密切联系 。代表性的民俗活动有放风筝、拔河、车战游戏、踩铜桥、跳园舞等 。此外 , 还有驱逐妖魔鬼怪和害虫之意的"放鼠火",其中,济州道的野火节最为有名 。
美仑美奂的端午节
端午节又俗称端阳节、端五节、天中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 。
东亚各国过端午的习俗略有不同 。中国有吃粽子的习俗,但日本和韩国就没有 。日本人过端午是男人游泳 , 女人洗头;而韩国则是男人摔跤,女人用菖浦叶洗头,荡秋千�还吃用艾叶做的像车轮一样的车轮饼–艾糕 。因此,韩国又将端午节称为车轮节 。
韩国人从不否认农耕社会时期为祈求丰收和安康的端午节发端于中国 。在李朝时期,端午节算是一个大节,至今在偏重农业的韩国一些道郡仍将端午节看成是重要的节日,特别是"江陵端午祭"尤为有名,已成为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大型民俗祝祭活动 。"祭"既有祭祀之意,也有庆典之意 。其实,端午节在中国原本也是祭祀活动 。"江陵端午祭"除了荡秋千、摔跤、长跪比赛、举行假面舞剧、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表演农乐舞之外 , 还有独特的祭祀活动 , 包括祭山神、祭酒神、演巫术、伐神木,等等 。祭祀活动有一套完备的程序,迎神和送神都由专门的祭官主持 。韩国人认为江陵的这种有特色的端午祭祀和庆典活动,不是泛指的"端午节" 。1967年,"江陵端午祭"被韩国政府批准为国家级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它每年吸引国内外大量游客参与和观光,同时也使人从中了解韩国的民俗风情 。2005年11月25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阖家团圆的中秋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年一度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思念亲人的文化情怀,写照了自古以来中秋节所具有的"爱国爱家"的传统美德 。
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也是韩国、日本的传统节日 。韩国人又称中秋节为"秋夕"或"感恩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韩国秉承了汉字文化圈的传统,中秋节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全国放五天假,也有公司采用串休的办法使员工假期更长一些 。韩国人极重孝道,中秋节子女能否回家拜见双亲长辈,是衡量子女孝顺与否的重要尺度 。因而在韩国,中秋这一天不论身在何处,即使再忙也都要赶回去,与家人团聚 。这种方式颇像中国的春节 。所以,临近中秋,只有四千多万人口的韩国就有三千多万人在路上,高速公路也变成了汽车的海洋,平时一个小时能到的地方,这天也要花上五六个钟头甚至更多 。"秋夕"当天一家人团聚后,人们身着漂亮的韩服,开始举行隆重的祭祀礼仪 , 把精心制作与买好的各种美食,如牛肉、鱼、柿子、坚果等供品摆在祖先的牌位之前,敬献祖先 。接着去扫墓 , 祭奠亲人,然后子孙给家中长辈磕头,一起共享美餐 。
晚上 , 韩国人和华人一样也要出来赏月,韩国妇女们则聚集在月光下唱歌,并跳起舞蹈《羌羌水越来》 。据说这种舞蹈起源于16世纪末,当时 , 为反抗日本侵略(中国史称"援朝抗倭"战争),海军名将李舜臣考虑到海防兵力不足,便让妇女们在晚上围着篝火成群跳舞,迷惑敌人 , 使敌人误以为有重兵把守海岸 。
中秋节是中韩两国都有的节日,其渊源与中国也有密切关系,但在接纳、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中 , 韩国中秋的习俗、食俗已与中国有所不同:韩国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为感谢祖先带来丰收而扫墓 , 而中国是在清明节扫墓;韩国中秋节的正餐是早餐,中国的晚餐是正餐;中秋节韩国人不像中国人那样吃月饼,而是吃特制的松饼;中秋节在中国不是法定节日 , 韩国则放假五天,是一年中放假最长的节日 。回答者: norbert100 | 三级 | 2011-4-12 09:38
韩国把端午节申请成为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一事 。因为这事儿,在国内还引起了不少的争论,多数人认为端午节本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 为何偏偏成了韩国人的“世界遗产”?其实反过来想一想,源起于中国的传统节日,被他国引以为傲并给予这样的重视,也未尝不体现了中化文化对于周边邻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 而这种影响是经历了千年的岁月沧桑沉淀下来的 。
在韩国,端午祭的时间和我国的端午节一样,都是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祭在韩国相当普遍 , 据韩国学者考证,端午祭的内容在“朝鲜时代”南孝温的《秋江集》就有表述,因此江陵端午祭的由来被追溯到一千年前 。在1967年被确认为“无形文化遗产”之后,江陵端午祭的盛大活动恢复并发展起来 。现在的江陵端午祭有数种祭典和假面舞剧,还有农民乐舞比赛、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棋王比赛等文娱节目1000多个 。从五月初一到初十,还举办全国性的盛大的“乱场”(庙会集市),各地特产商品集中展销,规模很大 。
端午节的起源与稻作农业的起源有关,与水有关,每年农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即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也随着汉文化的传播很早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等地 。因此,像中国一样 , 韩国各种各样的传统节庆活动也是令人目不暇接 。
辞旧迎新的春节
韩国人从新罗时代就开始过春节了,在韩国,它是仅次于中秋节的第二大节日 。
韩国人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很多糯米打糕,分赠邻居和亲友 。从这种习俗中产生了"吃打糕过年"的说法 。据说米糕含有诚心、爱心和孝心之意,象征新的一年团圆美好 。春节最重要的活动是祭祀祖先,以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 。其祭祖程序严格,仅供桌的摆法就有"鱼东肉西"、"头东尾西"、"红东白西"、"枣栗梨柿"、"生东熟西"、"左饭右羹"等规制 。祭祖完毕后晚辈要向长辈拜年 。家有丧事或服三年丧者则不拜年 。
拜年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 , 并把有"装福"寓意的福笊篱(过滤用的汤勺模样的工具)送给别人或挂在家里 。春节期间 , 人们见面的寒暄问候是"新年多福" 。而对于那些春节时不能回家过年的或者露宿街头无家可归者,市民团体就组织起来为他们过春节 , 使其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
韩国人春节往往都互赠礼物,礼物的种类繁多,大多用嫩粉色等柔和绚丽的纸进行包装 。
因为韩国人大都在家里过年,所以春节期间大部分饭店都关门 。
在韩国也和中国一样有回家过年的风俗,一家人穿上绚丽多彩的韩服,自驾车奔向故乡,构成了一幅典型的韩国节日风俗图 。韩国私家车普及率高,自驾车回乡过年,或许还有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之感吧 。韩国人称春节回家探亲为"归省" 。
在韩国,过春节时 , 一家人凑在一起多玩一种叫作"尤茨"(相当于中国的掷十二象)的游戏 。女人则玩跳跳板,据说正月里跳了跳板 , 脚板一年都不会扎刺 。另外,还有一种驱鬼的风俗,初一黄昏时,在门口拉上禁线,撒上黄土,并燃放鞭炮 。睡觉时,则把小孩的鞋藏起来,以免被鬼偷去 。近些年,也有些韩国人利用春节休假外出旅游 , 在滑雪场上度过热闹的春节 。
寄托期望的元夕节
韩国人将正月十五称为元夕节或上元节 , 也有人称元宵节,但并没有吃元宵的习惯 。正月十五是新年伊始迎来的第一个月圆日,像中国人一样,韩国人过节是祈求一年的丰裕和平安 。这天 , 吃花生、栗子、核桃等坚果,喝"耳明酒" 。韩国人早餐吃用大米、江米、小豆、大豆、高粱做的五谷饭和野菜,并叫对方的名字,对方应答"你买我的热呀" , 表示新年里的整个夏天都不会中暑 。据说,这天晚上向圆月许的三个愿望都会实现 。大部分的韩国民俗活动集中在正月十五,这与祈求丰收的咒术形式有密切联系 。代表性的民俗活动有放风筝、拔河、车战游戏、踩铜桥、跳园舞等 。此外,还有驱逐妖魔鬼怪和害虫之意的"放鼠火",其中,济州道的野火节最为有名 。
美仑美奂的端午节
端午节又俗称端阳节、端五节、天中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 。
东亚各国过端午的习俗略有不同 。中国有吃粽子的习俗,但日本和韩国就没有 。日本人过端午是男人游泳,女人洗头;而韩国则是男人摔跤,女人用菖浦叶洗头,荡秋千�还吃用艾叶做的像车轮一样的车轮饼–艾糕 。因此,韩国又将端午节称为车轮节 。
韩国人从不否认农耕社会时期为祈求丰收和安康的端午节发端于中国 。在李朝时期 , 端午节算是一个大节,至今在偏重农业的韩国一些道郡仍将端午节看成是重要的节日,特别是"江陵端午祭"尤为有名,已成为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大型民俗祝祭活动 。"祭"既有祭祀之意 , 也有庆典之意 。其实,端午节在中国原本也是祭祀活动 。"江陵端午祭"除了荡秋千、摔跤、长跪比赛、举行假面舞剧、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表演农乐舞之外,还有独特的祭祀活动,包括祭山神、祭酒神、演巫术、伐神木 , 等等 。祭祀活动有一套完备的程序,迎神和送神都由专门的祭官主持 。韩国人认为江陵的这种有特色的端午祭祀和庆典活动,不是泛指的"端午节" 。1967年,"江陵端午祭"被韩国政府批准为国家级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它每年吸引国内外大量游客参与和观光,同时也使人从中了解韩国的民俗风情 。2005年11月25日 , 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阖家团圆的中秋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年一度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思念亲人的文化情怀,写照了自古以来中秋节所具有的"爱国爱家"的传统美德 。
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 , 也是韩国、日本的传统节日 。韩国人又称中秋节为"秋夕"或"感恩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韩国秉承了汉字文化圈的传统,中秋节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全国放五天假 , 也有公司采用串休的办法使员工假期更长一些 。韩国人极重孝道,中秋节子女能否回家拜见双亲长辈,是衡量子女孝顺与否的重要尺度 。因而在韩国,中秋这一天不论身在何处,即使再忙也都要赶回去,与家人团聚 。这种方式颇像中国的春节 。所以 , 临近中秋,只有四千多万人口的韩国就有三千多万人在路上,高速公路也变成了汽车的海洋 , 平时一个小时能到的地方,这天也要花上五六个钟头甚至更多 。"秋夕"当天一家人团聚后,人们身着漂亮的韩服,开始举行隆重的祭祀礼仪,把精心制作与买好的各种美食 , 如牛肉、鱼、柿子、坚果等供品摆在祖先的牌位之前,敬献祖先 。接着去扫墓,祭奠亲人 , 然后子孙给家中长辈磕头,一起共享美餐 。
晚上,韩国人和华人一样也要出来赏月,韩国妇女们则聚集在月光下唱歌,并跳起舞蹈《羌羌水越来》 。据说这种舞蹈起源于16世纪末,当时,为反抗日本侵略(中国史称"援朝抗倭"战争),海军名将李舜臣考虑到海防兵力不足,便让妇女们在晚上围着篝火成群跳舞 , 迷惑敌人,使敌人误以为有重兵把守海岸 。
中秋节是中韩两国都有的节日,其渊源与中国也有密切关系,但在接纳、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中,韩国中秋的习俗、食俗已与中国有所不同:韩国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为感谢祖先带来丰收而扫墓 , 而中国是在清明节扫墓;韩国中秋节的正餐是早餐,中国的晚餐是正餐;中秋节韩国人不像中国人那样吃月饼 , 而是吃特制的松饼;中秋节在中国不是法定节日,韩国则放假五天,是一年中放假最长的节日 。
韩国把端午节申请成为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一事 。因为这事儿,在国内还引起了不少的争论,多数人认为端午节本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 为何偏偏成了韩国人的“世界遗产”?其实反过来想一想,源起于中国的传统节日,被他国引以为傲并给予这样的重视,也未尝不体现了中化文化对于周边邻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是经历了千年的岁月沧桑沉淀下来的 。
在韩国 , 端午祭的时间和我国的端午节一样,都是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祭在韩国相当普遍,据韩国学者考证,端午祭的内容在“朝鲜时代”南孝温的《秋江集》就有表述 , 因此江陵端午祭的由来被追溯到一千年前 。在1967年被确认为“无形文化遗产”之后 , 江陵端午祭的盛大活动恢复并发展起来 。现在的江陵端午祭有数种祭典和假面舞剧,还有农民乐舞比赛、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棋王比赛等文娱节目1000多个 。从五月初一到初十,还举办全国性的盛大的“乱场”(庙会集市),各地特产商品集中展销,规模很大 。
端午节的起源与稻作农业的起源有关 , 与水有关 , 每年农历5月正是涨水的季节,为了祈求大水不将水稻淹掉,每年的这个时候都要祭神 。这样才慢慢形成这个节日 。
稻作农业的起源新石器时代,公元前三世纪,我国的水稻传向日本 。韩国的端午节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 。
韩国江陵的端午祭,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在韩国的许多典籍中都记载了对“端午”的解释 , 这种解释和中国人的观念是一样的 。如韩国也称五月初五日为“重午”、“重五”、“端阳”、“五月节”,韩国特有的词是称“端午”为“上日” , 意为神的日子 。按照传统风俗,在端午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妇女们用菖蒲汤洗头发或饮用菖蒲水 , 或用菖蒲露化妆,称为“菖蒲妆” 。士大夫人家的门柱上贴朱砂符借以避邪,君臣之间要互赠端午扇表示祝贺 。
江陵端午祭期间的祭祀仪式主要来自神话传说,他们所祭祀的神灵是“大关岭山神”、洞(村落)城隍,被神化的人物有十二位之多,如金庾信、国师城隍“梵日国师”、大关岭国师女城隍郑家女等 。
江陵端午祭是现在韩国保存比较完整的传统节日习俗之一 。原来在韩国许多地区都有端午习俗 ,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消失了,唯独江陵地区完整地保存着.
文章插图
5、元宵节要吃什么食物 元宵节要吃什么食物
元宵节要吃什么食物,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 , 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元宵节要吃什么食物 。
元宵节要吃什么食物1
1、汤圆
元宵节,南方人吃汤圆,主要祈求全家团团圆圆 。做汤圆所用的糯米性平、味甘、补虚调血、健脾开胃、益气止泻,有暖中、生津和润燥的功能 。再者各类汤圆常规馅主要以果料和干果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 , 再加上植物油,营养价值就“更上层楼” 。水煮汤圆是最简单的做法,其实也是最健康的吃法 。
2、元宵
元宵节,北方人要吃元宵 。说到元宵,不少人以为汤圆就是元宵 。其实元宵和汤圆尽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别不大,实际是两种东西 。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制作工艺上 。做汤圆相对简单,一般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即成 。而元宵在制作上要繁琐得多:首先需将面和好,把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 , 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 。
3、生菜
广东人过元宵节时喜欢“偷”摘生菜,拌以糕饼煮食,据说这种食品代表吉祥 。广东人的性格平和实在,对节庆也最图一个好意头,平时最常用于新店开业等节庆场合的生菜,也是元宵节必备的节庆用品 。经常成为南方饭桌上常见蔬菜的生菜,名字就和“生财”谐音 , 因此也被看做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喜庆之物 。
4、元宵茶
在陕西等地有吃元宵茶的风俗,就是在热汤面中放进各种菜和水果,很像古时的“元宵粥” 。此茶增加了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取 , 且不像普通元宵那么油腻,对于由于节日多食动物性食品而呈现的酸性体质有中和作用,也使元宵的营养更为全面 。
【韩国元宵节吃什么,韩国元宵节的由来 吃食】5、油茶
元宵节夜晚的吃食,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圆”,一天吃饺子,一天吃元宵;山区则是“十五打油茶 , 十六捏扁食” 。正是所谓的“十里不同俗” 。打茶是用筷子搅着茶面下锅做油茶也曰面茶 。
6、油锤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在南北朝时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 。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 。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 。”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 。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
7、饺子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所以正月十五应该吃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
8、枣糕
豫西一带的人过元宵节喜欢吃枣糕 , 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 。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其味香远,入口丝甜,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还有保护肝脏、增加肌力、养颜防衰之功效 。
9、粘糕
粘糕又名年糕 。元宵节除元宵、面条外,还有吃粘糕的 。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载骸白粤好祝昧甘、微寒、无毒、除热、益气 。”唐代之后,元代也有元宵节食糕的记载 。
10、面灯
说起元宵节的习俗,大家一般都会想到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 , 然而还有一种习俗是从汉朝就流传下来的,那就是正月十五点豆面灯 。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辟邪祛病,因此正月十五捏豆面灯就是老百姓祈求新一年阖家幸福 , 家业兴旺 。
11、豆面团
昆明人喜欢吃豆面团,做法跟元宵差不多,是将豆炒熟后磨面,团成丸子后用水煮熟即可,口感不错 。
12、糟羹
台州一带每年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糟羹 。糟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鲜蜻、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 , 再加入少许米粉,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 。正月十五喝的糟羹为甜的 , 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
13、馒头、麦饼
浙江浦江一带在元宵节有吃馒头、麦饼的习俗 。据说原因是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 。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 。
14、面条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 , 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当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条 , 听起来与元宵不相关,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 。《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 , 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 。”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
元宵节要吃什么食物2
2022年的元宵节是在2022年02月15日,壬寅(虎)年 壬寅月 己亥日,星期二 。因为元宵节不是法定节假日,所以2022年的元宵节是不放假的 。
今天有哪些习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 , 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 。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
2、“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 , 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 。3、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 , 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
4、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 , 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 。
5、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
6、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 。
7、观灯 。观灯是元宵节期间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 。
8、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 , 烤百?。?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 。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
10、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 。这项活动主要是养蚕人家所进行的 。
元宵节要吃什么食物3
2022元宵节不是法定节假日 。2022年元宵节时间为2022年2月15日,星期二 。农历壬寅虎年正月十五 。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 。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 , 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
元宵节民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 , 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 , 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 , 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 , 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 , 团团圆圆 。
2、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 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 , 故也称灯节 。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 , 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 , 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 。
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 。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 。
3、耍龙灯
耍龙灯 , 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 , 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 。华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
4、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 。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
吃汤圆 。
元宵节 , 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 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