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的人都有姓名和字,什么时候开始不用字了过去人取了个名之后还会在成年时取个字,这是出于避讳的需要 。自从这种需要逐渐变弱之后,人们就不大取字了 。民国建立后,人们就逐渐不大讲究避讳,所以取字的人就越来越少,到了三十年代,人们普通不再取字 。到了五六十年代,取字的现象基本上就绝迹了 。不过,在艺术界,仍然有极少数人附庸风雅,不仅取字,而且还弄个号 。
文章插图
2、中国人是何时开始不用”字”的?解放前的人多有名又有字 。解放后大多数人只有名,而不用字了 。比如毛泽东又叫润芝 , 泽东是名,润芝是字 。
古人之所以要取字 , 是为了要避讳,避讳是指避开直系亲属长辈的名字中用过的字或者谐音 。
解放后,就开始不用了 , 而到了“破四旧”时期,更是无人用之,一切封建社会流下来的,都被废除了 。到了现如今,已经没有“字”,偶尔有些人会取些别号,但意义和“字”实乃大相径庭了 。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建国后 。国民党时期 , 字还是经常会提起,到了建国后 , 旧中国的一切差不多都要被废了 。
建国后吧,为了简化名字
文章插图
3、现代中国人的名字里为什么没有"字"了?表字的式微和大陆的破四旧运动,及打压知识分子有关 , 认为“表字”是封建知识分子的象征,所有很多人弃字不用 。大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国人便开始屏弃字、号了 。理由是它比较麻烦 , 而且它与普罗大众有一定距离(之前多是识字读书之人用“字”,字一般由授业教师或着家族长者赐予),因而被新青年当成封建旧事物丢掉 。另外有清一代,人们的“名”普遍从有秦汉古风的单名变成双名,减少了重名的现象 , 字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它最初所拥有的辨识功能(过去,人们取名用单名,难免重名 。而字一般可以区别---因为即使同姓同名,字(号)也未必相同 , 而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因为出于互相尊重的关系,基本上是不直呼其名 , 而以字(号)作称呼) 。因此“字(号)”也就渐渐淡出中国人的人称姓氏指代系统了 。
另外 , 还有破四旧,户制的问题 。那个时候很多人的家谱都被烧了 。
相信今天仍然有人有字号――或是名家、或是狂士 , 只是不常见了 。我认为今天中国人不太起字号的原因有三: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现代的户籍制度是新中国成立后才有的,在此之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完善的户籍注册(民国时也不完整),而户籍注册限制了人们的字号――想想看,如果公安系统登记户籍的时候还要写上每个人的字号,那是多么繁杂的一件事?而且有些人字和号可能还不止一个 , 所以从官方的角度,字和号已经被放弃了;第二,我们已经步入了现代化社会,社会节奏是高效、快速的 , 字号的使用显然不符合这一社会发展的趋势 , 一人只用一个名字当然来的简便的多;第三,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 , 使得国人不再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国学素养大大退步,对于字号不甚了解,这也成为了今天中国人“有名无字”的一个重要原因 。
不是完全没有,而是不再按名和字区分罢了 。名:出生后最早获得的称呼;字:成年后再取的正式名字 。现代人将名和字归为乳名、学名 。例如,某人姓张,小时候叫“阳”,喊为“阳阳”(现代人通常叠用一个字的名字),上学后叫“张越洋” 。阳和越洋就是名和字 。古人如王璨,字仲宣,意思一样 。
字是男子行冠礼时候由长辈赐与的,现在既然冠礼都没有了 , 何谈取字?
跟名字合在一起了
文章插图
4、现在的中国人为什么都只有“名”却没有“字”?时代在变换,社会理念,习惯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 比如人们的名字便是变化中的一员 。人们都知道,对于古人而言,他们除了姓和名之外,往往还会有一个字,而名一般都是父母称呼的,外人一般称呼一个人的字 。比如我们古代伟大的诗人李白便有名和字,其名为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
其实,在新中国建立之前 , 只要是读书人亦或者是一些有钱有地位之人,他们都是会有字的 , 而普通老百姓则一般不注重这个 。等到新中国建立之后,国家需要进行人口统计,为了方便普查人口,字便被取消了 。
那么为何古人要取字呢?这个事情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在《礼记·檀弓》中有这样的说法:“幼名,冠字” 。也就是说 , 在西周的礼制之下,孩子出生下来三个月之后 , 父亲便要为他命名,等到了男子20岁举行冠礼 , 亦或者是女子15岁举行笄礼之时,父母便要为他们取字 。
到了唐宋期间,人们觉得名字还不够表达一个人的状态,于是便又衍生出了“别号”的说法,比如著名的“诗仙”李白,他的别号便是“青莲居士” 。
而在这段岁月中 , “名”和“字”虽然都是对于一个人的称呼,但是用法却大为不同,“名”一般只用作自称和用在正式的文书上 , 而“字”则是同辈兄弟,同窗契友,上级对下级称谓时使用 , 它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亲切 。因此,在古人的眼中,倘若你当面直呼一个人的“名”,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情 。
就这样,这个传统被一直延续了下来,直到新中国成立了 , 才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不过 , 其实早在1911辛亥革命之后 , 人们对于“名”和“字”的想法便有了一丝的变化,有些思想先进之人开始倡导“一名主义”,名与字逐渐合一,人们只有“名”不再取“字”了 。当然,这件事情真正获得执行,是在解放之后 。
而“字”的消失其实除了为了方便之外还和社会阶级发生了变化有所关系,一般而言,在古人的时候,能够取“字”之人,都是“士”,也就是封建社会的传统知识分子 。而到了辛亥革命之后,科举制度被废止了,因此“字”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了 。
“名”与“字”的区别 , 是在“士”的身上得到体现的,“士”是要讲“礼”的,“士”与人相交 , 讲究的是“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 当“士”的阶层“消失”,“名”与“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像曾经的“姓”与“氏”一样合流了 。“士”的消失,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事情,新中国不再承认拥有特权的“士”,“士”也就消失了,“士”消失了,“名”与“字”就合流了 。
字是对名的补充解释,现代人书写用白话文,生活中也已经丢弃掉这样的起名习惯了,因为比较麻烦,而且户籍管理允许两个名字
因为文明不断的进步,慢慢的就变得更加简单,自然就比较简约 。
文章插图
5、如今的中国人为什么只有”名“没有“字”了【中国人为什么不取字了,中国古代的人都有姓名和字,什么时候开始不用字了】现在还是有部分文人骚客,给自己取字,号什么的 。
大部分不取用“字”是因为用不上啊 。
目前户籍制度 , ZF登记人民的姓名 , 姓名需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姓名登记条例(初稿)》的规范 。
其中姓名长度在2-6字之间 。没有对字的要求 。
基于目前的户籍制度 , 在社会生活的时候,基本上用到的就是ZF承认的姓名,婚丧嫁娶之类的,没有用到“字”的场景 。
旧社会,为什么会有字呢?因为那个时候 , 没有完善的户籍制度,导致姓名并不能解决很多生活问题,大部分文盲的百姓的,几乎还没有正式的名字,比如刘邦他妈“刘媪”这种代称,说不定就跟着人一辈子了 。连名都不当回事儿,还指望字 。
字在旧社会,一般是读书人关注的事儿,名是用来记录家族传承的,往往无法自主,字是用来标榜自己理想和追求的,所以名往往是父母决定,字是自己决定 。
朋友平辈,社会上交流,基本用字,家族父母称呼,才会说名 。
现在是因为几乎失去了应用场景,而被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