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年守岁与元宵节有关吗,守岁、闹元宵的来历

1、守岁、闹元宵的来历【守岁的来历】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 。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 , 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 。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 , 他们就喝酒 。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 。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 。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 , 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 。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 。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
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 。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 。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 。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 。从此,每到过年 , 人们总要烧香 , 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
【闹元宵的来历】: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 。
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 。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 。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 , 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 。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 , 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 , 故上元节要燃灯 。
另有一说是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 。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 , 宋代则长达五天 , 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 , 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 , 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 , 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
相传在古时候,传说有一种叫“年”的凶兽,居住在深山老林中 , 由于其外貌狰狞,生性凶残 , 每到农历腊月三十即过年的时候,犹其在晚上,就会出来害人,等到破晓鸡鸣 , 它们又会返回山林中去 。
年兽突然跑到一个村子里 , 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 。同时几个小孩,在院子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 , 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 , 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后吓得掉头逃窜 。从此以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 , 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
汉高祖刘邦死后 , 吕后(雉)临朝称政,吕氏宗族把持朝政 。吕雉死后,周勃、陈平等人平叛诸吕 , 拥立刘恒为帝,称汉文帝 。因平叛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是夜,汉文帝都要微服出访,与民同乐,以示纪念 。
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 , 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元夜” 。
守岁习惯的由来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 , 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 , 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 , 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 人 , 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 , 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 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过,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 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 , 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 。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 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 , 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 。吃过晚饭 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

熬年守岁与元宵节有关吗,守岁、闹元宵的来历

文章插图
2、春节,元宵节的习俗,是什么春节的习俗:扫尘、祭灶神、贴春联、贴年画、除夕守岁、放爆竹、压岁钱、守岁
元宵节的习俗: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
扩展:
一、春节的由来有三种说法:
说法一:
春节源于'年兽' 。据传说,古时候有一头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兽长期居住于深海,每年只有除夕夜才会爬上岸来,吞食牲畜 , 伤人性命,因此,村里的人一旦到了除夕夜,几乎全部上山避难 , 由于山高险峻,年兽上不去高山 。
一次 , 有一位老婆婆因腿脚不方便,没有来得及上山,这时凶猛的年兽来到,张开血口,直扑老婆婆,突然出来一位道士,点燃一串包有红纸的'火药',直接仍在年兽身上,顿时红火乍现,年兽接触火光后,浑身哆嗦,怪叫一声后逃入海里,再也没了动静 。第二天清早(大年初一) , 人们陆续返回 , 得知此消息后,从此家家放鞭炮、点红蜡烛,贴对联,年兽自此再也不敢作怪了,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随着年兽一说越传越远,春节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
说法二:
春节源于'虞舜' 。在公元前2174年,上虞上浦境内有个镜山的地方,名叫姚丘,这里住着夫妻俩人 。男主人因为眼疾被人称为瞽叟,妻子名叫握登,一天晚上,握登梦见自己身上被彩虹萦绕,醒后找到当地算命先生,算了一卦,先生告诉握登,此乃大吉之照 , 握登被说的心里乐开了花,此时的握登已有五个月的身孕,待到孩子出生时 , 夫妻两发现这个孩子竟然是双瞳,故取名重华 。
而虞舜出生的日子正好是除夕夜,小名则赐予除夕 。随着虞舜长大,本身的才华与能力表现的格外出众,于是尧禅让帝位于虞舜,舜便将自己出生的那天定为'年',第二天定为新的一年,从此被后人所沿袭至今 。
说法三:来源于腊祭、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 。这个传说还不如年兽的可信度大,应该是属于当时的迷信传说,随后被后人更正 。最被普遍接受的是由上述说法二中的虞舜说法 。
二、元宵节的由来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相传 , 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 , 在古代,夜同宵 , 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 , 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
《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 , 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 , 从昏达旦 , 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
春节习俗《元宵节》
最普遍的就是吃汤圆了吧,一些少数民族还有另外的习俗
熬年守岁与元宵节有关吗,守岁、闹元宵的来历

文章插图
3、解读:春节的传说“熬年守岁”?在我国民间自古就有着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 , 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 。“一夜连双岁 , 五更分二年 。”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更多关于春节“熬年守岁”的传说 , 且听小编接下来详细为您解读 。
解读:春节的传说“熬年守岁”
春节“熬年守岁”的寓意: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 , 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