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思乡之情和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 。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 , 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 。
《逢入京使》原文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逢入京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是另一方面是 逢入京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逢入京使》翻译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 , 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 。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
《逢入京使》注释1、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
2、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
3、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
4、凭:托,烦,请 。传语:捎口信 。
《逢入京使》赏析“故园东望路漫漫” , 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 , 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 。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
“逢”字点出了题目 , 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 , 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 。
这最后一句诗 , 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 , 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 , 寄至味于淡薄 , 颇有韵味 。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 。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 , 又有人情味 , 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
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岑参这首诗,正是有这一特色 。
《逢入京使》创作背景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 。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 。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 西出阳关 , 奔赴安西 。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 , 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 。立马而谈 , 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 。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
《逢入京使》作者介绍岑参,唐代诗人 。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 。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 。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 。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 , 奔走京洛,北游河朔 。三十岁举进士 , 授兵曹参军 。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 。
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 , 世称岑嘉州 。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与高适并称“高岑” , 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其诗题材广泛 。有《岑嘉州诗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