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行业真正缺乏的不是养殖者

养殖行业真正缺乏的不是养殖者

多年来,养殖户在定价权方面始终不掌握主动权 。供大于求时,养殖户必须卖猪以获得利润,屠宰场就可以肆意压价 。反之,猪少了,虽然养殖户可以啼价,但屠宰场可以不收猪,或者抬高白条猪出厂价 。这就导致两方为了利益“哄抬猪价”,最终结果却是养殖户因猪价步步走高而退市,屠宰场无猪可收不得不赔钱杀猪,销售商虽然也能靠涨价挣钱,但却因消费者吃不起肉而最终关门 。

可以说,长期以来存在的“猪周期”,虽然与跟风养殖有关,但也反映了生猪定价机制的“缺陷” 。生猪乃至整个养殖业没有权威大数据,使得供需失衡是常态,政策向大企业倾斜,也让行业绝大多数养殖户总在“陪跑” 。虽然定价权是市场行为,但是没法保护养殖户的利益,还拿什么来谈定价?【养殖行业真正缺乏的不是养殖者】


因此,想要让猪价归归理性,就必须合理使用定价权,而不是恶意利用,致其失衡 。显而易见,此轮猪肉价格大涨中,某些控制了屠宰场的大企业 , 猪肉价格始终能维持在15元以下,就是定价权失衡的一种表现 。
养殖行业真正缺乏的不是养殖者 , 而是对养殖业正常、平衡、有序发展的信心 。没有对全行业的合理引导和对养殖户利益的保护,无论是谁,最终的选择都是退市 。就像今天谈起卖不动的肉和赔钱杀的猪,要是潞傍“活”在失衡的市场下 , 它们就只能选择被“猪周期”折磨,我们也只能选择在几年后潞傍谈起这个话题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