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不忘危
我国最早的一部占卜书《周易》关于吉凶祸福有深刻的论述,特别在治国方面的解释是相当深刻 。真正有远见卓识的人,应该安不忘危 , 存不忘亡,治不忘乱 。告诫当政者在生存的时候不要忘记灭亡 , 在安定的时候不要忘记危险 , 在国家大治的时候不要忘记发生动乱的可能性 。“安”的背后之所以隐藏着“危”,是因为许多人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导致最安全的状态演变为最危险的状态 。
2、出奇制胜
春秋时期,燕昭王派大将乐毅攻齐 。五年便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齐国最后只剩下即墨 。赫赫有名的齐国人田单足智多谋,对兵法也是了如指掌 。最初他在齐国临淄当一名微不足道的小吏,乐毅攻入齐国时,他让家人把车轴两端突出部分锯掉 , 在轴头包上铁皮 , 安平被燕军攻破后齐人争先恐后逃亡,许多车子轴头被撞断,唯有田单家的车子由于经过改装,他们安全地逃到了即墨城 。即墨大夫守军推举田单为将军领导即墨的抗燕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后 , 燕惠王派大将骑劫接替乐毅的职务,将乐毅调回国 。乐毅被无缘无故撤职后,燕军士气一落千丈 。田单接二连三地派人混进燕军四处散布流言蜚语 , 致使齐军的士气高涨,而燕军的斗志则越来越松懈 。此时田单在晚上叫人把数千条牛集成群,将牛的尾马点着火,派五千精兵跟在牛的后面 。燕军被突如其来的牛群吓坏了 , 他们像惊弓之鸟一样手足无措地四散而逃,跟在牛群后面的齐军趁乱将燕军杀得一败涂地 。田单奋起直追,将七十多座城池悉数夺回,在田单的拥护下襄王被立为齐军,田单也被封为安平君 。
3、白驹过隙
春秋时期,孔子专程去向德高望重的老子请教关于“至道”的学问,老子对孔子说道:“你想问道的学问,就必须先斋戒,把心里的杂念去掉,专心致志 , 洗涤身心才能够听得进去 。现在我给你粗略的说一说道的内容 。”接着老子推心置腹地对孔子说:“人活在天地之间,时间是非常短的,就像是白色的骏马一闪而过,世间的事总是千变万化,生的生,死的死,生了死,死了生 , 生死往来都是在变化,这本来就是常态不足为奇 。但是人们对于死却感到十分悲伤 , 因为他们被生死的观念思维所束缚 。如果能够将死看成身体埋在地下而精神升华至天空成为无形的东西,那就是从有形归于无形,便不会感到悲哀了 。道是不可以多求问的,最重要的是心神领会 , 当你真正懂了就可以知道其中的奥秘 。”孔子听了以后向老子表示感谢,并回去通过深思熟虑,真正悟出了道理 。
4、当局者迷
唐朝时期 , 赫赫有名的学者元澹撰写过三十多篇《魏典》,在当时产生很大的影响 。大臣魏光上书给唐玄宗提出把魏征修订过的《礼记》列为经书,唐玄宗非常赞同,他让元澹等人进行校阅并加上注解 。经过元澹等人废寝忘食的工作完成了这个任务 。此时右丞相张却提出异议,他说西汉戴圣的《礼记》用了上千年 , 东汉时郑玄也加过注解,改用魏征的修订本不是多此一举吗?玄宗听了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开始改变主意 。元澹为此用主客对话的形式写了一篇《释疑》的文章来表明本子要改换的观点 。其中客人先问:“《礼记》这部作品,是戴圣编写郑玄加注的好还是魏征修订的好?”主人回答道:“戴圣编著的本子从西汉就开始用,其中自相矛盾的地方很多,正是因为这样魏征才重新进行整理,只是没想到有部分墨守成规的人会提出反对意见 。”客人听后赞不绝口地称道:“是呀,这好像是下棋一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
5、走为上计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八回:晁盖问吴用道:“我们事在危急,却是怎地解救?”吴学究道:“兄长不须商议,‘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晁盖道:“却才宋押司也教我们走为上计,却是走那里去好?”吴用道:“我已寻思在肚里了 。如今我们收拾五七担挑了 , 一径都走奔石碣村三阮家里去 。今急遣一人,先与他弟兄说知 。”晁盖道:“三阮是个打鱼人家,如何安得我等许多人?”吴用道:“兄长,你好不精细!石碣村那里一步步近去 , 便是梁山泊 。如今山寨里好生兴旺 。官军捕盗,不敢正眼儿看他 。若是赶得紧 , 我们一发入了伙 。”晁盖道:“这一论极是上策,只恐怕他们不肯收留我们 。”吴用道:“我等有的是金银 , 送献些与他,便入伙了 。”正是:无道之时多有盗 , 英雄进退两俱难 。只因秀士居山寨,买盗犹然似买官 。
6、因材施教
春秋时期,赫赫有名的孔子成为了中国最早公开讲学的教育家,他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因材施教”就是其中一个 。孟武伯、孟懿子、子夏、子游四人都开诚布公地问孔子怎样做才算是“孝”,孔子给予他们的回答却是不相同的:孟武伯对父母的冷暖病痛从来都不注意 , 孔子推心置腹地对他说,首先要关心父母的健康,才称得上孝;孟懿子是鲁国的达官贵人 , 一直以来对“周礼”就视而不见 , 常有违犯周礼的僭(jiàn)越行为,孔子就跟他说,无论父母生前死后,都要遵守周礼,才称得上孝;子游、子夏平时对父母生活还是很关注,孔子就对他们说对待父母的态度和蔼可亲 , 必恭必敬便是孝 。同是一个“孝”,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孔子都给予了不同的回答,这便是有的放矢的教育 。
7、相知恨晚
西汉时期,吴楚等七王举兵叛乱 , 汉景帝任命窦太后的侄子窦婴被为大将军,还赏赐给他很多的钱财 。窦婴把皇帝赐的钱物放在走廊上,将士们路过走廊时可以按自已的支出取用 , 自己却分文不取 。战乱平定之后 , 窦婴被封为武其侯,后来还当过丞相,当时位高权重 , 许多达官贵人们都想投到他门下 , 因此阿其所好用尽所有办法巴结他,当时可谓门庭若市 。平定七王之乱时灌夫曾经带着数十个骑兵冲入吴王营中杀敌数十人,战功赫赫有名,灌夫平时为人刚正不阿,对阿谀奉承的事情深恶痛绝,但他对贫穷没有身份的人却保持着尊重 。窦太后死后窦婴的权力渐渐削弱,过去趋炎附势的那些人渐渐的开始疏远窦婴 , 但灌夫对窦婴的态度还是跟往常一样,两人相处时经常表示相知太晚 。灌夫后来因为窦婴没有受到势利小人的尊重而打抱不平,得罪武安侯田蚡最终招到杀身之祸 。
8、唯利是图
春秋时期,秦恒公与晋厉公双方签订了友好盟约 , 约定双方今后保持和平相处的政策,不做任何伤害对方利益的事情 。可是没想到,盟约墨迹未干,秦桓公就派人到狄国和楚国游说,并且乐此不疲地怂恿它们出兵攻打晋国 。晋厉公派特使吕相到秦国去抗议 。吕相推心置腹地对秦桓公说:“你们秦国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国,可是为什么从来都是背信弃义?你一方面与晋国签订了友好条约,另一方面却对楚国说,支持它侵犯晋国的行动 。世人应该怎么理解你们的政策?”秦桓公妄自尊大地回答道:“这很好理解,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只要对秦国有好处,其他后果我们可以视无不见 。”吕相吃惊地指出:“你们的做法真是骇人听闻,这难道不是唯利是图吗?”秦桓公说:“你概括得很淮确,我们所需要的正是唯利是图的政策 。”吕相开诚布公地质问道:“你们就不怕别国跟你们断交吗?”秦桓公说:“那就悉听尊便吧 。”不久以后 , 晋、秦便开始绝交了,之后两国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战争 。
9、人弃我取
战国时期,魏国国相李悝在国内鼓励农民多多益善地种粮食,并实行“平籴”法,丰年时国家平价收粮食,荒年时再以平价卖粮食 。洛阳城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富商名叫白圭,他从李悝的政策中受到了一些启发 , 想出了一套“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赚钱理论 。他的做法是:别人如果因为过量生产低价销售,他就多收购,当别人高价要买的时侯,他便卖出 。白圭是这样操作的:当粮食丰收时大量上市的时侯价格便宜他就买进并囤起来;此时正好是蚕丝、漆价格好的时侯 , 他在这时侯把囤积的蚕丝跟漆高价卖出去 。到了蚕丝出产的时侯蚕丝价格便宜了他又低价收进,而此时粮食的价格又上涨了,他这时又在高价卖出粮食 。白圭乐此不疲地通过这样低买高卖的手法,他的财富也迅速地增长了 。
10、蓬生麻中
【最难解释的成语 最难理解的十大成语典故】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传位给8岁的刘弗陵,即汉昭帝,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等辅政 。汉武帝的五儿子刘胥虽然没有真才实学但野心不?。训勰晟傥拗?就希望他早日死去,好轮到他当皇帝 。刘胥请来女巫诅咒昭帝 。那女巫装神弄鬼,碰巧昭帝命不长,活了21岁就死了,刘胥兴高采烈地等着继位 。不料霍光等决定立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为帝 。刘胥恼羞成怒,命女巫诅咒刘贺 。刘贺听说要立他为帝,就滥用职权强抢民女 , 甚至国丧期间吃喝玩乐 。于是霍光采取措施将他驱逐出宫,他只当了27天的皇帝就被废去 。刘胥以为这回可以轮到他了 。不料霍光等又立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史称汉宣帝 。刘胥一方面命女巫诅咒宣帝 , 一方面与楚王刘延寿暗中勾结,阴谋篡位夺权 。后来东窗事发刘延寿畏罪自杀,刘胥则被免去死罪 。刘胥让女巫诅咒皇帝这件事败露,朝廷决定查究 。刘胥如惊弓之鸟,将女巫及知情二十余人毒死 。刘胥杀人灭口的消息传开后,宣帝派大臣去审理这个案子 。刘胥知道天网恢恢,索性在王府摆开宴席,将儿子叫来,命宠姬穿着霓裳羽衣来献舞陪饮,直到天明 , 与大儿子诀别后便上吊自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