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的功效与作用 牡蛎

牡蛎的功效与作用 牡蛎


牡蛎别名:蛎蛤、古贲、左顾牡蛎、牡蛤、蛎房、蚝山、蚝莆、左壳、蚝壳、海蛎子壳、海蛎子皮 。
性味:咸湿,凉 。
归经:入肝、肾经 。
【牡蛎的功效与作用 牡蛎】入药部位:牡蛎的外壳 。
形态特征:长牡蛎:呈长片状,背腹缘几平行,长10~50cm,高4~15cm 。右壳较?。?鳞片坚厚,层状或层纹状排列 。壳外面平坦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内面瓷白色 , 壳顶二侧无小齿 。左壳凹陷深 , 鳞片较右壳粗大,壳顶附着面小 。质硬,断面层状,洁白 。无臭,味微咸 。
大连湾牡蛎:呈类三角形,背腹缘呈八字形 。右壳外面淡黄色,具疏松的同心鳞片,鳞片起伏成波浪状 , 内面白色 。左壳同心鳞片坚厚,自壳顶部放射肋数个,明显 , 内面凹下呈盒状 , 铰合面小 。
近江牡蛎: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等 。右壳外面稍不平,有灰、紫、棕、黄等色 , 环生同心鳞片,幼体者鳞片薄而脆,多年生长后鳞片层层相叠,内面白色,边缘有的淡紫色 。
牡蛎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先煎;或入丸、散 。
外用:适量,研末干撒或调敷 。
炮制:1.生牡蛎:洗净、晒干 , 碾碎用 。
2.煅牡蛎:将洗净的牡蛎,置无烟炉火上煅至灰白色,取出放凉 , 碾碎 。
牡蛎的功效作用功效: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 。
主治:治惊痫 , 眩晕 , 自汗,盗汗,遗精,淋浊 , 崩漏,带下,瘰疬,瘿瘤 。
作用: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 , 瘰疠痰核,瘕痞块,自汗盗汗 , 遗精崩带,胃痛泛酸 。煅牡蛎收敛固涩 。用于自汗盗汗 , 遗精崩带,胃痛吞酸 。
牡蛎的禁忌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

牡蛎的附方(1)治眩晕:牡蛎六钱,龙骨六钱,菊花三钱,枸杞子四钱,何首乌四钱 。水煎服 。(《山东中草药手册》)
(2)治百合病,渴不瘥者:栝蒌根、牡蛎(熬),等分 。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金匮要略》栝蒌牡蛎散)
(3)治一切渴:大牡蛎不计多少,黄泥裹煅通赤,放冷为末,用活鲫鱼煎汤调下一钱匕 , 小儿服半钱匕 。(《经验方》)
(4)治小便数多:牡蛎五两(烧灰) , 童便三升 。煎至二升 , 分三服 。(《乾坤生意》)
(5)治小便淋閟 , 服血药不效者:牡蛎、黄柏(炒),等分 。为末,每服一钱,小茴香汤下取效 。(傅滋《医学集成》)
(6)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牡蛎、鳖甲各三两 。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千金方》)
(7)治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 , 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惊惕 , 短气烦倦:麻黄根(洗)、黄芪、牡蛎(米泔浸,烧赤)各一两 。共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 , 去滓热服,日二,不拘时候 。(《局方》)
(8)治卧即盗汗,风虚头痛:牡蛎、白术、防风各三两 。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二 。(《千金方》牡蛎散)
(9)治盗汗及阴汗:牡蛎研细粉,有汗处扑之 。(《经验方》)
(10)治温病下后 , 大便溏甚,周十二时三、四行,脉仍数者:生牡蛎二两 。研细,水八杯,煎服三杯,分温三服 。(《温病条辨》一甲煎)
(11)治一切瘰疬:㈠牡蛎(煅)四两,玄参三两 。捣罗为末 , 以面糊丸如桐子大,早晚食后、临卧各服三十丸,酒下 。(《经验方》)㈡牡蛎粉五钱 , 和鸡胆汁为膏贴之 。(《脉因证治》)

(12)治胃酸过多:牡蛎、海螵蛸各五钱 , 浙贝母四钱 。共研细粉,每服三钱,每日三次 。(《山东中草药手册》)
(13)治大病瘥后 , 小劳便鼻衄:左牡蛎十分,石膏五分 。捣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次 。亦可蜜丸如梧子大服之 。(《补缺肘后方》)
(14)治金疮出血:牡蛎粉敷之 。(《肘后方》)
(15)心脾气痛 , 有痰 。用牡蛎煅成粉,酒送服二钱 。
(16)疟疾寒热 。用牡蛎粉、杜仲,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 。
(17)气虚盗汗 。用牡蛎粉、杜仲,等分为末 。每服一匙,酒送下 。
(18)产后盗汗 。用牡蛎粉、麦麸(炒黄)等分 。每服一钱 , 猪肉汤调下 。
(19)消渴饮水 。用黄泥封固牡蛎,煅赤,研为末 。每服一钱,活鲫鱼煎汤调下 。
(20)百合变渴(由伤寒转成百合?。绾藓? ,如热无热 , 欲卧不卧,欲行不行,欲食不食,口苦 , 小便赤我,一般服药则有吐泻,变成渴疾 , 久治不愈) 。用牡蛎(熬)二两、栝楼根二两,共研为末 。每服一匙,米汤调下 。一天服三次 。
(21)病后常流鼻血 。用牡蛎十分、石膏五分,共研为末 。每服一匙,酒关下 。亦可加蜜作丸子吃,一天三次 。
(22)小便淋闭(服治血药无效者) 。用牡蛎粉、黄蘖(炒),等分为末 。每服一钱,小茄香汤送下 。
(23)小便数多 。用牡蛎五两,加小便三升,煎成二程式,分三次服 。极效 。
(24)梦遗便溏 。用牡蛎粉 。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一天服二次 。
(25)阴囊水肿用牡蛎煅粉二两、干姜(炮)一两,共研为末,冷水调糊敷上 。不久,囊热如火 。药干即换 , 至小便通畅末,冷水调糊敷上 。不久,囊热如火 。药干即换 , 至小便通畅为愈 。又方:改冷水调糊为葱汁,白面同调 。不儿不用干姜 。

(26)月经不止 。用牡蛎煅过研细 。加米醋揉成团 , 再煅再研,加米醋调艾叶末熬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四、五十丸,醋汤送下 。
(27)刀伤出血 。用牡蛎粉敷涂 。
(28)痈肿初起 。用牡蛎粉末调水涂搽 。药干即换 。
(29)瘰疬 。用牡蛎煅过 , 研为末 。取四两,加玄参末三两,和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服尽除根 。又方:瘰头疬不知已破未破,用牡蛎四两,甘草一两为末 。每服一钱 , 饭后服 , 茶汤调下 。其效极验 。
牡蛎的相关论述1.张元素: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 则渴饮不思,故蛤蛎之类能止渴也 。
2.《汤液本草》:牡蛎,入足少阴,咸为软坚之剂,以柴胡引之,故能去胁下之硬;以茶引之,能消结核;以大黄引之,能除股间肿;地黄为之使 , 能益精收涩、止小便,本肾经之药也 。
3.《本草纲目》:(牡蛎)补阴则生捣用,煅过则成灰,不能补阴 。
4.《本草经疏》:牡蛎味咸平,气微寒 , 无毒,入足少阴、厥阴、少阳经 。其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留热在关节去来不定、烦满、气结心痛、心胁下痞热等证 , 皆肝胆二经为病 。二经冬受寒邪,则为伤寒寒热;夏伤于暑,则为温疟洒洒;邪伏不出 , 则热在关节去来不定;二经邪郁不散,则心胁下痞;热邪热甚 , 则惊恚怒气,烦满气结心痛 。此药味咸气寒,入二经而除寒热邪气,则营卫通,拘缓和,而诸证无不瘳矣 。少阴有热 , 则女子为带下赤白,男子为泄精,解少阴之热,而能敛涩精气,故主之也 。
5.《本经逢原》:牡蛎,《本经》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是指伤寒发汗后寒热不止而言 , 非正发汗药也 。仲景少阳病犯本,有柴胡龙骨牡蛎汤,《金匮》百合病变渴,有栝萎牡蛎散,用牡蛎以散内结之热 。即温疟之热从内蕴,惊恚之怒气上逆 , 亦宜咸寒降泄为务 。其拘缓鼠痿、带下赤白,总由痰积内滞,端不出软坚散结之治耳 。
6.《本草思辨录》:鳖甲、牡蛎之用,其显然有异者,自不致混于所施,惟其清热软坚,人每视为一例,漫无区分,不知此正当明辨而不容忽者 , 《本经》于鳖甲主心腹症瘕坚积,于牡蛎主惊恚怒气拘缓 。仲圣用鳖甲于鳖甲煎丸 , 所以破症瘕 。加牡蛎于小柴胡汤,所以除胁满 。由斯以观,凡鳖甲之主阴蚀 , 痔核,骨蒸者 , 岂能代以牡蛎 。牡蛎之主盗汗,消渴 , 瘰疬颈核者,岂能代以鳖甲 。鳖甲去恶肉而亦敛溃痈者,以阴既益而阳遂和也 。牡蛎治惊恚而又止遗泄者,以阳既戢而阴即固也 。
7.《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 , 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痿 , 女子带下赤白 。久服强骨节 。8.《名医别录》: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心痛气结,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 , 疗泄精,喉痹 , 咳嗽,心胁下痞热 。
9.《药性论》:主治女子崩中 。止盗汗 , 除风热,止痛 。治温疟 。又和杜仲服止盗汗 。病人虚而多热,加用地黄、小草 。
10.《本草拾遗》:捣为粉,粉身,主大人小儿盗汗;和麻黄根、蛇床子、干姜为粉,去阴汗 。11.《海药本草》:主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止盗汗,去烦热,治伤寒热痰,能补养安神 , 治孩子惊痫 。
12.《珍珠囊》:软痞积 。又治带下,温疟 , 疮肿,为软坚收涩之剂 。
13.《本草纲目》:化痰软坚,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痢下,赤白浊,消疝瘕积块,瘿疾结核 。
14.《医学衷中参西录》:止呃逆 。
15.《现代实用中药》:为制酸剂,有和胃镇痛作用,治胃酸过多,身体虚弱,盗汗及心悸动惕 。对于怀孕妇及小儿钙质缺乏与肺结核等有效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