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春节历史悠久 , 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2、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 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 。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 , 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 。
3、忙年:年末廿三或廿四日 , 在民间称为“小年”,从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了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 , 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 。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在清朝之前,民间传统的小年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 , 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民间百姓相效仿,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老传统 。
4、扫尘: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是年前除旧布新习俗之一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年末廿三/廿四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 , 北方称“扫房” , 南方称“扫屋”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
【春节习俗小报】5、祭灶神:农历十二月廿三或廿四日祭灶 , 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 , 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至除夕日早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 , 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等 。祭灶这一民俗活动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但在最开始的时候祭灶的日子并不是在小年日 。郑玄注《礼记·记法》说:“(灶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 。”传说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除夕 , 这几天都是灶神回宫的日子 。除夕当天,则要重新请灶神下降,百姓都会先贴上灶王爷的神像然后再开始准备除夕的年夜饭 。据我国晋代名人周处所作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 , 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