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缺乏创新的笔电,走上了另一个极端?( 二 )


毫无疑问 , 极简设计已成为笔记本行业的共识 , 哪怕是游戏本也在逐渐告别“傻大黑粗”式设计 , 换上设计更简约的新模具 。 笔者认为 , 笔电的极简化发展受到多个因素影响 , 共同推动厂商们更改设计路线 。
其一 , 技术层面 , 部分电子元器件技术的成熟与普及 , 让笔记本的极简化发展成为可能 。 包括更轻薄的屏幕显示总成、压力触控检测模组和线性马达等的应用 , 既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 又能优化笔记本的硬件布局 , 进而达到更简约美观的视觉效果 。
其二 , 市场层面 , PC市场的内卷化迫使厂商们需要做出改变 , 刺激用户的换新需求 。 市场调查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 , 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市场CR5集中率接近80% , 头部玩家竞争激烈 , 且PC出货量仅增长了1% , 疫情加速了线上办公/学习的发展 , 但这波换机潮结束后用户换新需求疲软 。 值得说明的是 , 与自成体系的苹果相比 , Windows厂商因系统同质化的缘故更需要设计上的创新 , 以吸引更多用户选购 。
好的设计与创新值得夸赞 , 但过于激进的改变脱离了用户的实际需求 。 厂商们在追求极简设计的过程中 , 仍需将用户需求放在首要位置 , 避免产品空有热度而没有市场 。
极简化也需适度苹果的MacBook系列算是笔电行业内过度极简化的代表 , 采用无风扇、单USB-C接口和蝶式键盘的2017款12英寸MacBook就曾被许多用户吐槽 。 现阶段 , 采用过度极简化设计的电脑注定只是小部分用户的玩物 , 新的MacBook Pro系列就是在填以前挖下的坑 , 重新拥抱多接口和实体功能按键 。
也就是说 , 即使是拥有极强行业影响力的苹果也无法做到绝对的设计极简化 , 其他笔电厂商在追逐产品的极简设计时仍需冷静 , 渐进式改变更符合新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
一方面 , 产品设计层面上的创新要以技术创新为前提 , 脱离技术夸大设计只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 以压力触控板技术为例 , 主要涉及触控的压力检测和震动反馈两方面 , 为了达到模拟按压的效果 , 需要在触控板下方放置震动单元 。 直接将整个笔记本掌托打造成触控板并不现实 , 成本高不说 , 大量的震动单元会占用大量内部空间 , 直接影响到笔记本的续航时间 。

 以华为和联想的产品为例 , 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为扩大触控面积和提升产品美观度 , 将触控板的触控区域延伸至笔记本开合处 , 达到单边无边框的效果 。 联想YOGA Pro 14s采用和戴尔XPS 13 Plus类似的“无界”设计 , 区别在于联想通过磨砂玻璃划分出了可触控区域 , 没有盲目追求极简的视觉效果 。

 (上为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 , 下为联想YOGA Pro 14s)

另一方面 , 当前的某些技术“氛围”并不适合笔电的极简化发展 。 比较容易忽视的一个关键问题是 , USB-C难以撬动市场统一多数接口的根源在于 , USB-C的推广动了其他接口组织的市场蛋糕(涉及协议授权费) 。
HDMI协会的创始成员包括索尼、东芝和日立等老牌企业 , 而USB-C属于USB-IF协会 。 利益的不同导致USB-C的市场推广面临诸多阻力 , 部分厂商并不会将USB-C当做设备的唯一接口 , 仍采用多接口并行的产品策略 。 同理 , SD卡等其他协会也并不希望USB-C一统江湖 。
笔者认为 , 技术层面和市场层面的限制 , 是笔记本电脑极简化发展的两大难题 , 这两座大山短期内难以跨越 , 考虑到用户使用体验和产品的简约化设计 , 厂商只能做有限的改变 , 或是往其它方向发展 。
与硬件相比 , 软件体验应是Windows厂商构建产品差异化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 Windows能定制的地方比Android要少 , 但这并不是厂商不注重软件能力提升的理由 , 新玩家华为不仅带来了多屏协同 , 还在带来了新的压力触控板玩法 , 实现单指关节双击截屏和左边缘滑动调节亮度等功能 , 让Windows笔电的触控板玩法不弱于Mac产品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