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教、学、管、考场景下均有AI

算法|教、学、管、考场景下均有AI

【算法|教、学、管、考场景下均有AI】
在人工智能产业当中 , 金融、营销、安防、客服领域在IT基础设施、数据质量、对新技术的接受周期等AI发展基础条件方 面表现较优 , 其商业化渗透率和对传统产业的提升程度较高 。 而教育行业整体AI化程度较低 , 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 解决方案的落地效果表现一般 , 但得益于政策的大力支持与市场对AI的强烈需求 , AI+教育的商业模式逐渐清晰 , 价值空间较高 。在教育产业当中 , 校外教育向在线化发展 , 校内教育向信息化发展 。 校外教育方面 , 在线化教学的的用户体验粗糙且教学效果模糊 , 用户对新技术的接受周期较长 , 更加智能化的产品值得探索 。 此外 , 校内师生的信息素养不高 , 且信息化设备 使用频率较低 , 均导致核心教学数据缺失 , 最终加大了教育数据挖掘分析的难度 , 因此亟待智能化解决方案的落地实施 。
对“AI+教育”的定义既要回归技术的本质 , 始终围绕基础数据、核心算法与服务目的 , 也要回归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始终关注教育目标及其评价方式 。 因此 , 本文认为 , “AI+教育”是指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与发展的条件下 , 以基于教育场景的人工智能应用为路径 , 促进教育公平 , 提升教育质量 , 实现教育个性化 。 具体来看 , “AI+教育”是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创新应用的技术、模式与实践的集合 , 可划分为“计算智能+教育”、“感知智能+教育”和“认知智能+ 教育” , 即AI+教育正从“能存会算”向“能听会说与能看会认”发展 , 最终实现“能理解与会思考” 。
从教育教学活动的角度来看 , 当前的教育场景可划分为教、学、管、考 。 其中 , “教”和“管”的主体是教育者 , 前者负 责执行教学任务 , 主要工作包括教研、备课、授课、答疑、出题、阅卷等 , 工作内容繁琐 , 核心需求是减轻负担 , 实现精 准化教学 。 后者负责统筹教务环节 , 主要工作包括教职工招募、师生督导、招生、分班排课、校园建设等 , 决策环节考虑 因素较多 , 核心需求是提高效率 , 实现科学化管理 。 “学”与“考”的主体是受教育者 , “学”的场景下 , 学生的主要任 务包括预习、听课、看书、做作业、复习、考试、实习等 ,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大 , 核心需求是自适应 , 实现个性化学习 。“考”的场景下 , 主要面向大规模标准化测试 , 组卷阅卷的工作庞大 , 部分测评环节劳动力密集且效率底下 , 核心需求是 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 , 实现自动化评阅 。
从AI+教育的技术架构来看 , 可初步分为三个部分 , 即基础层、算法层、应用层 , 每一层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 基础层 主要包括算力、数据与算法框架 , 其中数据量级庞大冗杂 , 质量参差不齐 , 基于教学过程的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的处 理难度大 , 线下教学环节的数据普遍缺失 。 算法层是实现技术的核心 , 2006年提出的深度学习算法视为人工智能在算法层 的突破 , 该算法通过具备更多隐层节点的人工神经网络 , 实现逐层特征变换与学习 , 解决了很多复杂的模式识别难题 。 感 知层技术目前发展得较为成熟 , 在深度学习算法的助力下 , 感知技术应用场景广泛 。 认知层技术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预期在特定领域内可实现机器一定程度上的认知推理能力 , 有显著的技术门槛 。 AI+教育的应用发展阶段各异 , 越外围的 教育环节 , 技术渗透率越高 , 技术的有用性与易用性也越好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