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雷军:我不喜欢能把稻草卖成金条的人,因为这与小米的价值观不符( 三 )


雷军担任金山公司总经理之时 , 马化腾、丁磊等人刚从学校结业到电信局上班 , 李彦宏还在美国念书 , 周鸿祎也才加入工作 , 马云筹办中国黄页在北京到处碰壁 。

但是 , 短短几年后 , 这帮“后辈”都成了赫赫有名的互联网大佬 , 丁磊、陈天桥、李彦宏更是先后成了“中国首富” 。风云幻化间 , 时势使然尔 。 多年之后 , 雷军回忆起这一段还颇为感慨:“金山在上世纪90年代还很火 , 1999年互联网大潮起来的时候 , 我们却忙着做wps , 忙着对抗微软 , 无暇顾及 。 到2003年时 , 我们再环顾四周 , 发现我们远远落后了 。 那一瞬间 , 我压力非常大 , 作为ceo , 我后面两三年每天都在总结 , 什么地方出问题了 , 是团队不够好 , 还是技术不行 , 还是自己不够努力?”
最后 , 雷军自己想明了两点 , 一是成功仅仅靠勤奋是不够的 , 二是要找到最肥的市场 , 顺势而为 。 在雷军看来 , 所谓大成 , 和大势高度相关 。
金山虽然错过了第一波互联网浪潮 , 不过有一件事情却在日后至关重要 。 2000年 , 雷军牵头了一个金山内部的创业项目--卓越网 , 四年多后 , 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亚马逊 。 这次出售让雷军实现了财务自由 , 也为其后来的天使投资奠定了资本 。
2007年年底 , 金山成功上市两个月之后 , 雷军以健康原因辞去总裁与ceo职务 , 离开金山 。 雷军的一个朋友说:“那一阵他身心俱疲 , 离开是最好的选择 。 ”这让雷军从习惯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 不过到了2011年7月11日 , 金山软件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提名雷军出任董事长一职 , 这一提议获得了董事会一致通过 , 雷军正式回归并接掌金山软件 。

事后证明 , 正是这一次的离开 , 成就了雷军的脱胎换骨 。

离开金山的雷军 , 转身成了天使投资人 , 开始从大势出发 , 以更大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互联网 。 雷军是最早投身移动互联网的一拨人 。 2008年 , 他在个人博客中写下:移动互联网是下一波创业的大机会 。 同时 , 雷军在移动互联网、电商、社交等多个领域连续投出多个业界知名的案子--拉卡拉、uc、凡客诚品、yy、乐淘、多玩、多看等 。 其中 , 其中UC等投资让其大赚上百上千倍 , 这个在视频的开头就已经说过了 。做投资让雷军更加深入了解互联网 , 也获得了异常丰厚的回报 , 同时也实现了财务自由 。 但他投资的这些公司很难说是自己的事业 。
在他内心深处 , 仍想做一翻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 做一家体量庞大、甚至称得上伟大的公司 。

很快 , 雷军找到了自己的“势” 。 作为理工男 , 雷军一直很喜欢鼓捣手机和数码产品 , 看到安卓和苹果的智能手机发布 , 眼揪着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已经到来 , 雷军知道“大风马上就要来了” 。“就算是一只猪 , 站在大风口也能飞上天 。 ”敏锐的雷军觉察到了中国即将迎来全新的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时代 , 他决定开启全新的人生篇章 ,
2010年4月 , 他成立小米公司 , 从此小米迅速成为业界的现象级品牌 。

除了顺势而为 , 剩下的就靠他的本事了 , 雷军一直对人才非常看重 。 在创办小米之前 , 雷军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来找人 , 一旦遇上合适的人 , 他就穷追不舍 , 利用各种福利资源 , 直到把对方说服为止 。 用他的话说就是:请人要顾“三十次茅庐” 。 就这样 , 他硬是请来了谷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林斌、谷歌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峰、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摩托罗拉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 , 加上雷军一共七个人组成豪华的创始人团队 。 小米的初期员工说 , 当时很多国际技术巨头公司的员工 , 看到这几个创始人名单之后 , 直接就跟了过去 。创立小米初期 , 雷军最大的担心是团队磨合和心态 , 他说:“看到最肥的市场 , 找来最厉害的人 , 事情没有理由不成功”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