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谁说pci-e 4.0 SSD门槛很高,选对方案就省钱( 二 )



别以为 , 读取速度超过3000MB/s的中高端产品就一定很贵 , 上图的金百达k230pro就是一款价格亲民级的产品 , 而且速度和跑分也是可圈可点 。
至于PCI-E 4.0产品需不需要?一句话 , 速度翻番 , 这个理由够吸引了吗?

要说最早支持PCI-E 4.0的平台的莫过于Ryzen 3000系列处理器搭配5系列的芯片组的组合 。 理论上 , B450芯片组也能开启PCI-E 4.0 , 但是后面升级BIOS又把这个给屏蔽了 , 而且B450压根就没有原生的PCI-E 4.0 4X带宽的M.2槽 , 除非另外购买PCI-E 4.0转换M.2的卡 。


如果需要Intel平台的话 , 比较实惠的就是十一代酷睿i3+B560芯片组的方案 , 单从游戏性能而言 , 并不会跟中高端的平台有太大的差距 。
当然了 , 即使平台不支持PCI-E 4.0 , 4.0的M.2 SSD还是可以向下兼容3.0的 , 虽然发挥不出完整的性能和速度 , 但是至少保证兼容性、稳定性完完全全一致 。

前面说了PCI-E 5.0 SSD仅仅在厂家的路线图上面 , 离铺货还是有点远 。 换言之 , PCI-E 4.0 M.2 SSD至今还是速度之王 。 那么 , 这个比起PCI-E 3.0速度翻番的顶爷 , 会不会价格也翻番 。 当然不会 , 我手上的这款金百达K260pro还是一款千元内TB级别的PCI-E 4.0 M.2 SSD 。

金百达的产品先后接触过内存和SSD , 兼容性和稳定性都是妥妥的 , 而且价格都是走亲民路线 , 印象不错 。 M.2 SSD的包装都没啥看头 。 和现在主流产品一样 , 金百达K260pro也是一款2280规格的产品 , 默认是不带散热片设计 , 看来对于散热这一块很有信心 。

前面说了 , 支持PCI-E 4.0的平台并不是太难 , 最早期的aMD Ryzen 3000系列搭配X470主板即可 , 我第一次使用PCI-E 4.0 M.2 SSD就是锐龙Ryzen 3700搭配某主板厂的第一代PCI-E 4.0 M.2 SSD产品 。 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其散热片 , 小小的SSD上面使用巨大的纯铜散热片 , 压根不给笔记本用户一点点机会 。
现在用PCI-E 4.0 M.2 SSD低了很多 , 几百块的B560芯片组主板 , 搭配千元级别的十一代i5处理器即可 。 而且 , 类似于金百达K260pro这一类 , 不需要散热片就可以轻装上阵的产品越来越多了 。

忍不住还是要反复提醒 , 安装之前请查阅说明书 。 现在的主板 , 除了最低端的H510、H610之类的 , 基本上都有两条或者以上的M.2 SSD槽 , 敬请查阅主板 , 认清楚到底那一条才是PCI-E 4.0并且是直连CPU的槽 。 昨晚还有KOL大神非要跟我杠 , 说直连和非直连不过就是5%左右的性能差距而已 。 5%的性能 , 怕是超内存都不应能获得呢.........
顺便一说 , H510和H610都没有PCI-E 4.0 4X的M.2槽的 。 为了上面那句话 , 我查阅了三大厂家的十五款以上的H610才确定 。 这个就是不会做流量 , 不会搞热点的DIY玩家和流量大神的最大区别 。 AMD入门级平台 , A320据说可以升级BIOS支持新CPU , 但是PCI-E 4.0 4X的M.2槽没有 , 老的B450没有 , 最低要B550 。 如果同价位或者相近的话 , 个人还是倾向于买X470多于B550主板 。

安装M.2 SSD很简单 , 对着防呆口 , 别玩大力出奇迹就好了 。 注意 , 用个好一点的螺丝刀 , 别用那种买螺丝送的几毛钱的货色 , 万一弄丢螺丝了 。 马上打开手机--手电筒 , 慢慢找 。 纵里寻他千百遍 , 蓦然回首螺丝在机箱一角 。

不多说 , 再来聊聊我们的PCI-E 4.0 M.2 SSD 。 金百达 K260pro也是单面设计 , 1TB仅仅需要两块NAND颗粒就行了 , 散热更好 , 更适合笔记本使用 。

SSD来来去去就是主控、NAND、固件、缓存(可选)组成 , 主控的作用就相当于CPU , 固件就相当于算法 。 先来看看金百达K260 pro的主控 , 采用的是InnoGrit IG5236的控制器 , 8通道、16TB容量、32/16-bit缓存 , 持续读写高达7.0GB/s、6.1GB/s , 随机读写降为100万IOPS、80万IOPS , 最高可以支持16TB的容量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