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微信正“发福”,QQ老来俏( 三 )


源于此 , 社交不再是微信的全部 , 其他生态附属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朋友圈、小程序、、搜一搜、九宫格、视频号等等变得越来越“喧宾夺主” , 使得整个微信生态开始“发福” , 并向着生活化操作系统蜕变 , 这导致人们在微信上越来越难以将工作、生活进行切割 。
诚然 , 从产品增长等数据看 , 时代选择了微信 , 但当你的微信好友列表从同学、父母延展到同事、客户甚至更多“熟悉的陌生人” , 便无形中放大了社交所负担的规模、普遍性和范围——而拿社交圈当做兴趣圈的问题在于 , 社交圈会由此产生大规模的负面网络效应 。
一位 MCN 运营负责人对虎嗅吐槽 , “至少微信绑架了我的社交圈 , 最大问题是再难将生活与工作完全分割 , 不管事、还是人都成了一种混合状态 , 要时刻切换紧绷与松弛的状态 , 甚至不敢取消消息提醒 , 就怕错过重要回复 。 ”
等于说 , 微信一跃成为成年人的主阵地之后 , 生活与工作的界限愈发模糊 。 尤其在社会(职场、同事、亲朋长辈)倾轧下沦为了一款充满压迫感、在挣扎中社交的 “跟踪器” 。 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田丰面对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 , “现在家长都集中在微信群里 , 年轻小孩会有意识地 , 跟家长形成一个相对平行的、家长不太容易观察到的社交空间 。 ”
对此 , 虎嗅作者“羊村传播 ”撰文写道 , “在微信中 , 青年们扮演着学生、孩子、职员等不同的角色 , 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 , 因而基于微信的身份认同更偏重社会群体定位 , 用户在发送朋友圈时总是顾虑良多 。 而 QQ 空间的好友构成为自我定位和呈现提供了一个有安全感的私密空间 , 让人更愿意在其中进行生活叙事、话语表达、平等交流、情感宣泄、达成共识 。 ”
不过 ,刘飞对虎嗅表示 , “微信的工具属性更强 , QQ 的社区属性更强 , 后者是容易有口碑的 。 另外微信的用户量大 , 众口难调 , QQ 面向垂直人群 , 用户忠诚度高 , 也会导致后者口碑更好 。 ”
事实也确实如此 , 在一些 00 后眼里 , QQ 能提供更多个性化功能 , 同龄人或基于共同话题、或基于兴趣寻觅 , 最终更愿意在这里展示真实的自我 。
井寻进一步补充道 , “朋友圈功能出来时人人都骂污染了微信 , 、外链出现在盆友圈时又都在骂污染了朋友圈 , 现在又因为社交冗杂问题打破了最开始‘熟人联系’的解决方案 , 寻找下一个自身分享欲的突破口是关键 。 ”
至于 QQ 推陈出新的个性化功能 , 比如厘米秀、戳一戳、匿名说、聊天火苗、空间背景、情侣空间 , 甚至是 2020 年推出的“小世界”皆充分满足了年轻人彰显个性的诉求 , 这些专属场景也更容易去拓宽兴趣圈子——当然 , “彼之蜜糖 , 汝之砒霜” , QQ 基于场景不断叠加的微创新于成年人而言 , 反而会觉得臃肿和混乱 。
对此 , 一名 00 后实习生对虎嗅吐槽 , “如果不是被领导和上一辈人胁迫 , 谁愿意用微信呢? QQ 功能吊打微信好吗 。 ”
图源:B站《QQ不幼稚 , 微信不成熟》视频评论区
可见 , 虽然微信、QQ 都在满足不同群体对社交和通讯的诉求 , 但在服务陌生人社交和真实表达方面 , QQ 无疑在极大照顾当下的年轻用户——至少在产品交互与微创新上小如聊天气泡、皮肤、头像挂件都能让年轻人获得更多价值认同(部分功能始于90后 , 但在00后中依然受欢迎) , 并成为一种社交货币 。
这也就不奇怪 , 为什么网上总有人感慨——“一代人终将老去 , 而 QQ 永远年轻 。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