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商|国产IP向左,价值探索向右( 二 )


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造就了国民消费升级的浪潮,国人的消费理念已经从物质层面追求,上升到追求精神、文化领域的自信和满足感。
如今,00后开始关注起国产动漫和大国科技,90后在国产美妆、自主品牌汽车和国产电影上用消费投票。
80后的眼光聚焦在国产的数码、综艺和游戏上,就连银发族们也在关注着非遗传统和老字号等话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最深沉的力量,而这股力量恰恰形成了国产IP最坚固的基石。
探索价值边界国潮文化正在席卷着全世代,回溯这股浪潮的源头,始于2013年下半年。
当时的热门网络小说的售价在100万元左右,而现如今已经涨到200~500万,一些最热门的小说甚至能卖到几千万。像一些原创漫画站,各种原创漫画的授权费用也在上涨。
2014年,手游IP授权金的上涨速度,堪比房地产最火爆的几年,其中小说、动画、影视最为流行。
到了2017年,我国年度被IP授权的商品零售额已经达747亿元人民币,那一年开展授权业务的IP为1032项。
从漫画到动画,从图像到短视频,再到电视、电影、游戏等等产业领域里,这些年来,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国产优质IP。
今年冬奥期间,“冰墩墩”生产商元隆雅图,在虎年开盘时曾出现了几个涨停。伴随着冬奥结束,元隆雅图的股价也在大幅回落。
元隆雅图的股价某种上也反映出了国产IP的一个困境:尽管发展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但IP的价值再生却依然困难重重。
冰墩墩大火之后,“还能火多久”的质疑声也随之而来,当全球的关注度都集中于冬奥会时,憨厚呆萌的冰墩墩也被裹挟进了一个巨大的流浪漩涡。零售端“一墩难求”,甚至在流通环节上也出现了高价倒卖而被罚款的情况。
授权商|国产IP向左,价值探索向右
文章插图

客观来看,奥运会作为一个超级大IP,本身自带流量。而赛事IP更不能回避“时效性”的问题,像奥运会的运营周期一般在四五年,基本上自申办城市确定后启动,延续至赛事结束后的3~6个月。
而对于一些非顶流的IP而言,还存在一些更为尴尬的问题:即便大家对某一个IP的认知度很高,但对该IP背后的版权方也知之甚少。
许多人一定在社交媒体上见过长草颜团子、制冷少女、小僵尸、破耳兔的表情包,但提起背后的运营公司“十二栋文化”却很陌生。
对被授权商来说,开展品牌授权业务的直接收益是产品销售额提升。而对授权方来说,IP授权本质上应该是一次名利兼收的合作。
但由于目前缺乏一个集中的、完备的交易平台,授权方除了要打造IP,还需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除此之外,在价值再生方面,目前国产IP授权的衍生品也无法跳脱出传统应用场景,大多数还是围绕着电影院、互联网、客厅等。
一个颇为有意思的现象是,目前大多数IP贡献收益最大的业务均为衍生产品销售。
比如哈利·波特系列、龙珠系列等原来依靠票房或漫画杂志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IP,现今衍生品和零售已然成为他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而海外顶尖IP在应用场景这方面已经有了成熟的应用机制,从服装、配饰、礼品,到文具、饮食乃至主题公园等,充分融入消费者生活。
在这方面,迪士尼贡献了非常优秀的应用案例。从流媒体到IP授权,在很多时候,迪士尼都能做到既“占领”消费者的心,又能“占领”消费者的生活。
为了对标网飞Netflix,迪士尼近年甚至打造了Disney+流媒体平台,整体定位是家庭与全年龄段,多年积累的观众基础进一步将IP渗透至消费者的心智中。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