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最新辟谣!( 二 )


固态电池将成未来方向?钠电池“主战场”不在汽车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锂电池能量密度“接近天花板”的说法,主要是针对目前采用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 。近年从材料的特性、电池工艺和结构等方面来看,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出现较大提升 。
“未来锂离子电池会向固液混合路线过渡,最终还是要向全固态锂电池发展 。因为固态电池安全性会提高很多,能量密度会进一步提升,只不过需要攻克一些材料、工艺、设备等方面的难题,在这方面日本比较先进,而我国也在加大研发 。” 祁海珅说 。
近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其研发的航空用固态电池取得了重大突破 。NASA在其官方网站介绍,NASA目前所研发成功的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了500Wh/kg , 几乎是目前最好的电动汽车电池能量密度的两倍——特斯拉公司的4680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约为300Wh/kg 。
而目前,赣锋锂业、中创新航、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多家公司均在固态电池领域有所布局 。据行业的主流观点,半固体电池或将在2025年实现“上量”,进行较大规模量产,而纯固态电池还需要更长的发展时间,按丰田的规划 , 将在2030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稳定生产 。
专利调查和分析机构Patent Result数据显示,目前日本企业在全固态电池的专利数上处于领先地位 。2000年到2022年3月 , 全球全固态电池专利申请数前五的企业分别为丰田、松下控股、出光兴产、三星电子、村田制作所,除了三星电子,其余4家均为日本企业 。其中,丰田专利数居第一,专利数达1331件 , 是第二名的三倍 。
华安证券研报认为,固态电池的研发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大规模商用仍然遥远,主要面临技术工艺尚不成熟、制造成本偏高、产业链协同配合要求更高等难题 。
而钠电池会比固态电池来得更早 。11月22日,传艺科技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项目中试线已经投产 。宁德时代此前回复投资者提问时也曾表示,公司正致力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 。
祁海珅认为,锂电池能量密度接近极限后,会给钠离子电池带来一些机会 , 未来钠电池将会在中低能量密度的场景实现广泛应用,如储能等 。但目前钠离子电池还存在成本偏高(技术不成熟、规模化不足导致)等问题,想有较好的市场应用或许要等两三年之后 。
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秘书长林示也向采访人员表示,钠离子电池缺点也较为明显,首先是能量密度低 , 同样重量的情况下,它的续航里程只有三元锂电池的6成左右 , 并且寿命较短,后续更换电池的成本偏高,今后会用到价格较为低廉的产品上 。
可以看出 , 钠离子电池的出现,会在储能领域与锂电池形成竞争,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 因为能量密度更低的缘故,难以动?

相关经验推荐